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百年来中国美学的思想既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又大量吸收了西方美学和西方文化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学科发展为视角,梳理反思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四个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学启蒙及其学科创建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美学奠基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讨论为特征的美学争鸣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反思与发展并存期。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必须改变跟在西方现代美学后面跑的被动局面,才能建构起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独特解释力的中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二战结束、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解体为界,可将国际金融合作划分为四个阶段:二战以前;二战以后至1973年;1973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四个阶段的历史特点表现出国际金融合作经历了内容由简到繁、层次由低到高、程度由浅到深、范围由小到大和形式逐渐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赵嫚 《天府新论》2012,(6):148-150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文学类集刊零星出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伴随着文学研究的发展,大量的文学学会成立,文学类集刊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期间共有38种集刊创刊。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学术集刊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目前,我国文学类集刊总体上还是处于成长期。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文学科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发展也必将取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4.
丁笑炯 《社会科学》2005,(10):45-5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政策实施"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迅速崛起.研究者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取向,研究公共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何走样.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两种取向逐渐走向融合,研究者也将注意力转移到政策实施机构间的合作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低谷期,这当然有其外在的原因,但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来自美学研究的内部。回顾20世纪中国美学所走过的道路,不难看出有三个高峰:一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了一大批美学著作,和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美学大师;二是40年代末至50年代,出现了空前的美学大讨论热潮;三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美学新观念新方法席卷全国,涌现了一大批美学新秀。但是,即使在这三大美学高潮中,仍可以看出中国美学的先天不足和根本缺陷。首先,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始终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的、独创的、站在学科最前沿的美学思想。第一次高潮追随西方,第  相似文献   

6.
社会心理学百年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社会心理学学科理智力量的逐渐累积以及它在科学共同体内地位的逐渐上升,而不是学科内学派的更替或研究主旨的变换,我们可以采纳一种更为合理的学科历史发展的整体观.而把社会心理学的百年历史确定为依次更替的四个发展阶段:学科成形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学科合法性的建立(20年代至30年代):战争及战后的飞速发展期(4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学科自我批判意识的兴起,它以所谓的“社会心理学危机论”为先导(60年代末至今).  相似文献   

7.
中国伦理学与道德建设六十年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变迁,伦理学和社会道德建设也是跟随时代的步伐而发展起来的。伦理学体系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的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期的伦理学理论体系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伦理学体系及理论研究进一步繁荣阶段;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建国初期的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德治与法制相结合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一步步深入展开。我们对六十年来伦理学和道德建设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也是为了伦理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颜丽  周洁 《齐鲁学刊》2008,(3):132-135
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是模仿描写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廓清概念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多元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9.
寒山与美国诗歌作品,1980至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山诗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青年与知识分子之中广为流行.在60年代至70年代,史耐德译的寒山诗被编入美国大学教科书,入选重要的英译中国文学集,因此由70年代起,美国作家的作品多受吏耐德与华特生所译寒山诗的影响.20世纪末21世纪初寒山影响仍然强劲.有些美国诗人改写寒山的译文作为自己创作;有些仰慕寒山,引寒山诗为典故;有些在诗的内涵、风格、思维上模仿寒山.寒山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  相似文献   

10.
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建立迄今,社会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型,4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潜流的涌动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摆脱苏联模式的尝试,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的改革探索,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改革浪潮及90年代以来改革的深化.纵向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向深广推进的过程,而且每一次的改革浪潮都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认真分析这些特点,既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史的认识,也会给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看,社会组织的优势使其在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矛盾的预警和化解、进行政策建议和倡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目前中国"强政府、弱社会"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格局中,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应有功能的发挥高度依赖政府为其提供的外部环境。为此,政府要全面地认识社会组织的功能,改变对社会组织的被动管理模式,在制度设计上更加具有主动性,通过开放更大的制度空间以及全面拓展社会组织的功能领域来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其正面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经过16年的高速经济增长,韩国1977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关口,到1987年达到3170.9美元。这十年是韩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极为关键时期,也是1960-1970年代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频发时期。韩国政府为应对这些挑战,采取了较为合理政策,比较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为1990年代经济社会的继续发展铺平了道路。1977-1987年韩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以及韩国政府应对挑战的对策得失,对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创新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三方面论述了这一命题。一是创新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从二产为主型发展方式向一、二、三产业相协同的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型发展方式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创新发展是抢占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正在孕育着的新突破,依靠科技创新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才能把握发展的先机,实现快速的崛起。三是创新发展是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必须努力提高我国关键技术的自我供给率,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贡献率,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心理视角研究发现语块教学法在中国外语课堂教学环境中有利于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化是舞蹈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论文以民族化的必要性、民族化的可行性、民族化的系统性为三大理论视角,对这一命题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论述与分析,力图对于舞蹈艺术的民族化,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参照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清末民国时期社会组织的萌芽与形成,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组织协商的逐渐推进,再到改革开放至今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组织协商经历了较为长期的发展历程。如今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社会组织协商也已经成为关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实现以及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密切相关。但我国目前的社会组织协商仍不完善,在政府重视程度,社会组织本身以及民众了解程度三大层面上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我国社会组织协商发展进行研究,探索一条使其良性发展道路具有科研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行哲学教科书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作一个普遍命题,把"人民群众"看成是一个永恒的价值主体,从根本上背离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性质。实际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是一个特殊命题,只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进行深刻分析后得出的一个具体结论,它揭示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即将开辟的一个自觉创造人类历史的全新阶段,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现实实践的反映,它所表达的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阿尔都塞的科学认识论:从"绵延"到"断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成岗 《河北学刊》2003,23(2):67-71
20世纪60年代,在科学哲学的发展中,一个标志性文本即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出版,消解了科学哲学家们静态的绵延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开创了历史主义学派之先河.与此基本相同的时代里,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借用雅克@马丁的"问题式",使用巴什拉的"断裂",倡导"征候阅读法",通过"场景变换",描绘了一幅科学认识发展的动态图景.阿尔都塞的思想有其局限性,然而,他所引起的认识图景的变幻,并将其应用到对马克思文本的研究中去,由此呈现给我们一个崭新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9.
赵忠宇 《学术探索》2013,(1):140-144
由于西方科学心理学自身的狭隘性,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心理学本土化运动蓬勃兴起,菲律宾心理学为其杰出代表。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起步较晚,但依然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文献比较法,对中菲心理学在概念、理论、方法、测量和问题等方面的本土化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心理学本土化存在的不足及心理学本土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