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讨论同情或怜悯这种情感及其相应的德性,可首先把同情这种情感置于道德概念图景中,经由批判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即由玛莎?纳斯鲍姆发展出的一种亚里士多德版本的观点,转而支持同情作为情感的非认知性概念。由此可以勾勒出另一种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解释。同情之德性与其他德性的关系由此得以展开,同时也播下了同情之实践意义的怀疑种子。  相似文献   

2.
基于经验主义的方法,休谟论证道德源于情感而非理性,同情是道德的基础.作为道德基础的同情是基于旁观者立场的同情,具有普遍性.同情的道德基础作用在道德的效用原则实现中得到体现.坚持同情的旁观者立场,需矫正个体同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验主义的方法,休谟论证道德源于情感而非理性,同情是道德的基础。作为道德基础的同情是基于旁观者立场的同情,具有普遍性。同情的道德基础作用在道德的效用原则实现中得到体现。坚持同情的旁观者立场,需矫正个体同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中西对同情认识的差异表明同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是解读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特征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文化符号.本文把西北少数民族的这个交往特征的文化符号概括为同情的心态,认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同情心态指欢乐和痛苦之情凝合而成的心理反应机制,表现为与他人共享欢乐、与他人共担痛苦的同情的反应、同情的态度.欢乐和痛苦之情的同情心态在西北少数民族交往关系中具体表现为四种心态,即:好客的心态,注意对方反应和评价的心态,群己互利的心态,"不忍之心"的心态.这种同情心态的本源来自西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中善的积淀和流变.  相似文献   

5.
田玉荣 《社区》2005,(5):3-3
《社区》杂志的那篇《房子成为“凶宅”之后》的文章,引出了我几年来想说的话。我非常同情李松同志的遭遇,也很同情天普公司的无奈。他们心中由此产生的阴影,是不会因法律的裁决而消失的。因为,面对新房中出了人命案,人们心中那种说不明、道不清的“硌硬”是不会很快消失的。  相似文献   

6.
审美理解与审美同情:审美主体间性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理解与审美同情是审美主体间性的基本构成.理解使自我主体与他我主体在认识论上得到沟通,同情使自我主体与他我主体在价值论上得到沟通.审美主体间性弥合了二者的分离,实现了充分的理解与同情,达到了审美理解与审美同情的同一.西方美学的认识论传统导致重视审美理解而忽视审美同情,中国美学偏向审美同情,二者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7.
休谟作为道德情感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他的同情原则是贯穿其人性哲学的最根本原则。当谈到他的理性与情感、理性与道德的关系时如不提及其同情原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把同情视为人类行为与心灵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并运用同情原则去解释人各种情感产生的根源。在道德权威遭遇下坡趋势、信任危机凸显、道德冷漠泛滥的今天,休谟的同情原则依旧魅力不减,对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区分"德"与"恶",更好地处理和对待各种道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冰心问题小说充满了反封建的激情,对劳动人民遭遇寄于深切同情,对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休漠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 ,其美学思想散见于哲学论著和随笔短论中 ,需要我们细心剥离。在《人性论》中 ,“同情”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 ,休漠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同情与效用、同情与想象、同情与移情的相互关系的论述中。联想理论是休漠考察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运用到艺术创作与欣赏中 ,也富有特色。联系哲学谈美学以及注意休漠美学方法论之不足是本文意欲所在。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倾注了深深的情感,对女奴婚恋习俗进行多侧面的描写。书中通过鲜活生动的形象描写,揭示出“指配婚”、“收尾婚”这两种婚姻的不合理性,以及阶级压迫的残酷性。对“自由婚”,他则给予无限真诚的同情,这同情则是通过多层次多角度来表现的。《红楼梦》中所写到的女奴的各种婚恋形态,则是曹雪芹婚姻观的形象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校审美教育误区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只有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把审美教育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不断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谐思维。“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最高审美标准;“协调之美”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始终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善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鼓书艺人》是一部老舍为数不多的、刻画女性主角形象的长篇小说力作。《鼓书艺人》深入细致地刻画了秀莲的性心理和性欲望,展现了一个旧艺人少女的苦闷、压抑与抗争的生命情感世界。秀莲渐渐从盲目的欲望之流冲撞中走向平静与成熟。小说结尾给予读者一种新的生活的期待,显现了老舍在1950年代生活观、女性观、爱情观等方面的审美心理嬗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修养水平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的阐述,论述了德、美、才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了"美"在德才兼备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从审美修养是德才兼备人才时代品格的重要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等方面阐明了必须注重培养审美修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理素质。本文结合语文课本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探讨了文学作品成为美育主要手段的心理依据,并结合青少年在美育过程中审美认知的心理过程,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素材来影响和发展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但美育在高校诸育中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忽视美育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本文试从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艺术教育工作的载体、开展特色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四个方面论述美育在艺术教育中的扩展和深化,以期探索民族地区高校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审美文化既是社会文化进步的表征,又是社会总体审美文化得以长足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探讨种种流行意见的同时,拟对大众审美文化作总体上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用真、善、美完善人的精神品格 ,其中文化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 ,审美教育是人文素质的关键。艺术鉴赏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在审美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艺术鉴赏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过程 ,它的作用不仅包含在对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挖掘之中 ,而目还存在于通过对作品审美价值的领悟而获得的思想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元典,不仅以其文化典籍的形式作用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同时还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成员的意识深处;通过审美范畴的建构与艺术媒介的选择,规范着民族审美思想的特征;并且在思维方法与审美观念两个方面显示出它对民族审美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周易》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女性美容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物资料和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古代女性容颜审美活动的有关记载出发,勾勒了中国女性美容习俗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蕴涵其中的美学特征,阐释了古代女性对于容颜美的审美观念,从一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