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编者按:由于《曾国藩》全集的出版,对曾国藩的重新研究已引赶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许多人寻根究底去曾国藩故居——双峰县考察,在考察中,对曾国藩旧居许多传闻十分关心.本文作者系双峰县人,曾任双峰县委书记、娄底地区专员多年,通过对曾国藩旧居实地的反复调查研究,占有了翔实的史料,撰写了长达2万余字的《曾国藩的故园》,现陆续在本刊发表,以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曾国藩故园,旧有“九堂”的说法。实际上曾国藩兄弟父子修建居住过的只有八堂,文吉堂实为管庄。这八堂又可分为三类:一是其祖辈、父辈修建的,规模不大,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2.
双峰历史沿革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清廷满汉政权中权位最高的一位汉人.位至侯爵,是一位引人注目的著名人物。还在他在世时,人们就已经对他评头论足.议论纷纷,是非功过,毁誉不一。他死后一百多年来,史学家们更是把他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对象进行研究,从未间断过。时至今日,特别是八十年代的《曾国藩全集》陆续出版及唐洁明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问世以后.曾国藩研究热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谈到曾国藩的籍贯时.史学家们都称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最近十年来不少有关曾国藩的著作:如1985年10月出版的朱东安先生的《曾国藩传…  相似文献   

3.
(续上期)五、“俭以养廉”修善堂修善堂座落在双峰县荷叶乡良江村.与黄金堂是上下屋。在修善堂建成之前,曾国藩家书中称黄金堂为“腰里”;修善堂建成立后,曾国藩家书中为了表示区别,则称黄金堂为“下腰里”.把修善堂称作“上腰里”,修善堂的命名,与敦德堂、奖善堂的取意一样,都是积德行善之意。修善堂比大夫第晚一二年竣工。但比起大夫第来,耗资少得多.规模也要小得多。曾国藩对此很是赞赏。咸丰九年(1859年)冬,曾国港从黄金堂移居修善堂,曾国藩知道后,于翌年正月二十四日写信祝贺.并送贺礼是:御赐福字一个.红敏对一付…  相似文献   

4.
湘乡派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历史面临根本性转折时期,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它标举桐城“义法”,但实际上却摒弃方、刘、姚的基本观点,而力主“文章与世变相因”(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以“经济致用”(曾国藩在《圣哲画象记》、《致吴南屏书》中均有表述)相号召,不但使濒于“文蔽道丧”、“浅弱不振”(黎庶昌  相似文献   

5.
彭小舟 《船山学刊》2001,(1):127-128
幕府与幕僚,是中国历史上是的一个奇特现象。 “人幕之宾”指的便是东晋的那个郗超,而著名的幕府有忽必烈入承皇统前总理漠南汉地军国事务的金莲川幕府。历史发展到了近代,因缘风云际会,曾国藩幕府更以规模空前整齐庞大、事功进展的广度与高度及其深远影响而成为“神州第一幕府”。长期以来,吸引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继李鼎芳《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朱东安《曾国藩幕府研究》和史林《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们》之后,2000年10月成晓军新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以下简称“新著”)已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 综观全书,具有如下几个突出…  相似文献   

6.
无论社会人生沿着怎样的轨迹前进,都逃不过作家那洞悉历史和现实的敏锐目光,尤其是那些历史航船前行中所激起的人心微澜,更为作家所热衷捕捉,成为构织他们艺术世界的最佳材料。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在经历了数次热潮之后,已悄然逼近了世纪之末,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早已将人们固有的稳定心境搅扰得动荡不宁、面目全非,这其中包蕴着的人性内容无疑是极为丰富甚至是动人心魄的。对此,我们的作家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他们早就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视野,并以各自的艺术魔笔,为人们点化出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现实人生画卷。在近年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7.
近人王文濡所编<明清八大家文钞>,选录明代归有光与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八家散文,是一部重要的散文总集,蕴藏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很值得我们探讨和挖掘.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森所写《曾国藩的实事求是观及其渊源》(娄底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一文,说“实事求是是曾国藩理学思想及其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准则”,“其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类说法,我疑难颇多。(一)关于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渊源曾文的题目表明作者重视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渊源,但文章所说的渊源,只是作者的看法而不是曾国藩及许多学者的看法。曾国藩哲学思想渊源之一,是以姚鼐为首的桐城派。其“为学渊源盖得之于桐城姚氏”。(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国藩从早年起就“…  相似文献   

9.
莫言以写作小说著称,但也写过许多种文体的散文。在散文创作中,莫言从自己的生活历程和生命体验出发,书写了成长的烦恼,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抒发了对于人生、人性、历史、现实、社会和文学本体的感悟,并且以自己的创作心得为机缘,探讨了作家真诚与散文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散文既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解读他丰富驳杂的小说世界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
《朝花夕拾》在鲁迅创作中拥有独特的意义。在回忆往事之中也表达了丰富的现实感受,过去与现在、记忆与批判相互交织,形成了感伤与反讽、抒情与议论相互交融的艺术特点。鲁迅为何以及如何重提旧事,都与现实境遇和社会批判有关。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在叙事、抒情与议论中批评现实和反思历史,形成了议论性杂感与抒情性散文相混合,文章与文学相杂糅的文体形态,也是鲁迅文学观念和艺术探索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和延续,历史是现实发展的依据和基础,市场经济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十分密切,知识的积累、决策的制订、人的自我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等无不受到历史的影响或制约,因此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散文创作侧重于抒发主观的心灵世界,最容易跟广大读者朋友对话,是一种最适应于现代文明生活的文学样式.鲁迅的心态是中国人走向现代文明的最为健康的一种人格力量.学习鲁迅的风骨和精神、异常深刻的历史眼光,对于提高散文创作的境界极为有益.我相信随着21世纪人们文化思想素质的逐渐提高,对于鲁迅的认识也必将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我对21世纪散文发展的前景,抱着十分乐观的信心.中华民族想要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决心和毅力是百折不回的.现代化文明将促进大批卓越的散文家出现.促进散文创作的充分繁荣.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近代中国政治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百余年的历史过程为坐标,给曾国藩的思想做恰当的定位,是本文的基本特色。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借助船坚炮利将其势力扩张到中国之时,潜心研究理学的曾国藩与魏源、徐继鱥相比,其思想落后了一个时代;太平天国运动给曾国藩信奉的理学以回光反照的机会,而在此反照之中,它增添了经世致用的新内容,于是在曾国藩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学术结构,这一思想奠定了近代政治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如果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凡是走保守主义政治路线的,无不推崇曾国藩;而一度对曾持有强烈批评态度的国民党人,在其执掌政权而面临着巩固统治秩序的任务后,颂扬曾氏的著作便不绝于耳,这是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4.
茅坤散文慷慨悲激风格的形成与其人生经历、知识世界、精神境界密切相关。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屡经官场风波,但志意不改。每当失意之际,他都要向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寻求精神上的支持。茅坤的精神世界由官僚意识、历史意识、文人意识构成,这三种意识投射到散文中,就构成了茅坤散文现实时空、历史时空的交替并存,悲剧意识与使命意识并在。立言与立功双重选择的基本表现模式,形成了他悲慨激奋的散文世界。茅坤知识世界的局限使他总是沉浸在人生失意的痛苦之中,并不断从"古传记"中寻找精神支撑,最终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命脉",因而限制了他散文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向引人注目。百余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他进行过许多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近三O余年来,论者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对他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研究资料和论著。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曾国藩的法律思想似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论著虽有提及,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曾的法律思想特点是“保守”和“反动”,“凶残”加“虚伪”。笔者以为,曾国藩是晚清年间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法律思想也有其复杂性。他既具有封建的正统法律思想,又具有初步反映“…  相似文献   

16.
散文创作的总体风貌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开始,这个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建国后17年的文学。17年的文学在五四文学的基础上有了重大的发展。它与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共奏凯歌,也一同经历风风雨雨。由于散文取材广阔,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表现方法灵活自由、不拘一格.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迅速反映多种多样题材的极为合适的样式”,甚至被称为“文艺上的轻骑兵”。因此,它在迅速反映现实和直接配合斗争方面,都发挥了自己的功能,同时又最充分地表现了自己的弱点和时代的局限。建国之初,散文创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通讯、特写…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如何对他进行评价,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记得范文澜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的文章,半个世纪以来,在大陆地区几乎成为定评。可是,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而写的,其立论亦有简单化的倾向,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重新评价曾国藩又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董蔡时教授的新著《曾国藩评传》(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以下简称《曾传》),既不因袭陈说,又不趋迎时尚,而是根据史实,独抒己见。综观全书,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夹叙夹议,脉络分明…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与他的理学师友王澧华曾国藩最初是以理学新秀的角色崛起的。及至在咸同年间建中兴之业,极人臣之荣,身前身后,朝廷内外,皆以理学名臣视之。作为一代儒臣,曾国藩有过一批志同道合的理学师友。本文特意选取唐鉴、倭仁这两位著名理学家,试图考述曾国藩这位理学后...  相似文献   

19.
张晓风散文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中华传统哲学的滋养.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的儒道精神及释教与老庄相结合的中国禅宗文化底蕴自始至终渗透于张晓风的作品中,她的散文既体现一种浓厚的故园意识与理想的人格追求;又体现老庄思想中的虚无恬淡与养气守神、逍遥自在的审美精神与人生情怀;同时,又兼有释家以宗教精神为主的人对自然的爱好,追求禅定式的艺术思维和参禅领悟的意境,达到了中国禅宗人与宇宙冥合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由于传媒打开了散文随笔从未有过的广阔的传播空间,九十年代的散文迎来了面向大众创作的持续作繁荣。相对而言,与之配合的、作为大众读本的散文理论著述却反应迟钝。阮忠先生的《散文概说》(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作为一本这样的书,得的虽说是娜娜来迟,但却独具特色。 本书史论结合的叙述构架,体现了作者欲以散文的历史重塑散文的现在的意图。在作者从对中国散文最初的模样讲起,在以时间为经、以作家为纬的娓娓叙述中,你能强烈地感受到:宋代以前散文的“大家”气象是那样开阔人的胸襟,其叙事、说理、写景、状物,真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