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扯耳朵陈明明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不大好,他爸爸经常扯着他的耳朵打他.有一次,爸爸给他买了两个笔记本,他故意当着爸爸的面,在笔记本写名字的时侯,把“陈明明”写成“乐明明”。“混蛋”上了几年学,怎么连自己的姓都写错了?”爸爸生气地一把扯住明明的耳朵,又准备打。“爸爸,您先别打,我哪儿写错了?”明明歪着脑袋问。‘陈’字怎么没有耳朵?”“耳朵?耳朵早被爸爸扯掉了!”明明愤愤地说。2.读书破万卷父亲正在剪从图书馆借来的杂志。儿子:“爸爸,你怎么把书剪破了?”父亲:“你懂什么,这叫读书‘破书调万卷’嘛!”3…  相似文献   

2.
购书辛苦记     
礼贤 《老年人》2009,(9):50-50
喜欢读书的人,自然喜欢买书。比如我一向爱读孙犁的书,可谓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每逛书店,见到他的书便买,所以他在“文革”前写的所有作品,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便陆续买齐了。  相似文献   

3.
读书与悟道     
杨炀 《老人世界》2008,(6):28-28
近日读《庄子》,书中有一段话颇令人深思: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有一个正在做车轮的木匠放下推凿走了过来问道:“请问桓公读的是什么?”桓公:“是圣人的书。”木匠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木匠听后不禁感叹地说:“既然圣人已死,那你所读的东西就不过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他对自己所读之书竟如此轻蔑,心中就来了火,怒道:  相似文献   

4.
“数学的头脑不但对自然科学极重要,就是对其他方面也是很有用处的。”华罗庚这句名言在他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了体现。以“仿语”修辞术为例,他用科学家常常实现思维跳跃或思维突破的法宝,在表述自己的新认识新思想时.常常用旧瓶子装新酒。或用化学中的“置换反应法”,在模仿现成惯用语句时实现思维的突破,造出叫人耳目一新、别有思想的新语句。纵观华罗庚诗词,我们可将他的“仿语”手法归纳成“五个转换”──一、对立──转换论点式仿语“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只要略懂棋论的人多少知道这副对联的中心论点;“棋风”要…  相似文献   

5.
书斋名趣     
中国的读书人,常以雅号名其书斋,作为自己读书、写作的自由小天地。这些书斋名,往往给人以一种浓郁的兴味和启迪。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自号射阳山人。青壮年时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途,回到故乡自建书斋名曰“射阳”。几经寒暑,他耗尽心血,终于在“射阳”这个斗室里写出了83万字的长篇名著《西游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明亡后投奔明桂王,后深感抗清大势已去,遂返故乡衡阳,在石船山下建一书斋,取名“败叶楼”。他在这儿深居十年,除讲学外,著有《周易外传入《尚书引义》和《春秋世论》等书传世。晚清朴学大师俞…  相似文献   

6.
正华罗庚是国际数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可谁会想到,华罗庚竟是个没有高等学府文凭的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没再继续在学校读书,而是开始自修学问,当他的  相似文献   

7.
“有个故事,说一个书呆子,见财主家门口晒着很多书,他便解开上衣,袒着肚子往那儿一趟,晒起肚子来。有人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啊?’他说:‘他家晒书,我晒晒肚子。因为这些书都在我肚子里。’以前,中国人都以为读书是读到肚子里去了,遇到有学问的,就说他是‘满腹经纶’,遇到读了书但不懂事的,就说他‘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是无稽之谈吗?当然不是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读书     
平生三大爱好:书、大自然和西方古典音乐。我这里只谈读书。 很难设想一个写书的人不读书。我的读书是“作家”这一职业决定了的,但更重要的是出于几十年形成的一种爱好,可以说是一种“书瘾”。每天不读几页过不了日子。  相似文献   

9.
对目前流行的“读书无用论”,我认为存在着一种误读,即,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存在所谓读书的“无用”,而很可能是许多人读了无用的“书”。要不然,我们何以看到每年有那么多如过江之鲫般的人潮涌入中国的各类学校,向着学士、硕士、博士等狂奔,更有甚者,那些令许多人艳羡的大小官员,也通过各种方式到读书之地——学校——为自己谋得一顶更高学位的帽子?因此,问题不在“读书”无用,而在于我们对读书的定位和期许似乎出了点问题。“书”里乾坤知多少自古国人都把读书看作晋阶的途径,在今天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基本运行方式的时候,读书更…  相似文献   

10.
我从2002年开始订阅《老人世界》。开始我自己每期一篇不落地通读,后来儿子和孙子、孙女也经常看。儿子在本乡镇上班,每休班时,他就看几篇,他爱看“百姓故事”和“亲情篇”。孙子孙女爱看“开心乐园”,什么谜语、猜字、小笑话、小幽默、漫画等,有时也看其他栏目。  相似文献   

11.
蔡衍明出身于台北富人家庭,却充满江湖气。他对读书毫无热情,大部分知识郝来自电影与街头,认为“在街头看一年,胜过读三年书”。的确,蔡衍明19岁接手家业,化危机为转机,一手将濒临倒闭的公司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米果制造商,赢得了“米果大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     
《中外书摘》2014,(2):82-82
一学生想去清华大学,不料迷路了。幸好遇见了一位文质彬彬、挟书而行的老教授。于是学生问道:“请问,我怎样才能去清华大学?”教授想了想,语重心长地道:“读书,只有努力读书,你才能去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画家郑午昌曾写过一副对联,内容能给老年人生以有益的启迪。上联是“煎茶煮饭扫地洗衣自己有力自己做”,下联为“学佛读书养花绘画终日如痴终日醉”。此联既反映了老画家内心的淡泊宁静,同时也表现了他如痴如醉地在忙自己喜欢做的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便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古人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小学教师,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丰富其知识的储备。  相似文献   

15.
“嗨,给你讲个笑话,你别哭啊,就算不好笑也别哭。” 这是我妈在讲那个笑话之前的心理活动写照,我猜的。 我妈年轻的时候没怎么读过书,不是文青,不那么细腻。很多凄惨的事情她都面不改色地当笑话讲了。这一点都不奇怪,有些人天生粗线条,总是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而不自知,其实他们是善良的。高中时我有个哥们儿,特别憨厚老实,毕业前我俩坐在马路牙子上喝黑加仑(其实是他毕业,我留级了),他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吧。”  相似文献   

16.
常有人问 :“退下来了 ,在家干什么?”答曰 :“读书。”我退休后有个心愿 ,就是把过去想读而无暇读的书读它一遍 ;再把过去匆匆浏览而心留遗憾的书重读一遍 ;还想把那些感兴趣的新版书也及时地读一遍。什么经济理论、人物传记、文史资料、要人回忆录、小说散文等等 ,全依个人的兴趣来读。再加一二十种报纸杂志 ,这样除了早晚散步外 ,天天关在房里阅读 ,也会紧紧张张 ,有时还感到时间不够用。如果无书 ,我真不知何以打发后半生的岁月。女儿见状 ,笑曰 :“爷爷比孙儿读书还用功 ,孙儿上学不好好读书 ,爷爷年纪一大把了 ,却还在用功。”女儿的话使我惊醒 ,自己的一生不也是弄颠倒了吗?年轻时需读书明理却未能多读书 ,退而颐养不做事了 ,却又苦苦读书 ,说起来难免尴尬。但又想 ,这并非自己的过错 ,而是社会使然 ,时代使然 ,历史使然。在旧社会 ,对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来说 ,读书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何况在我要读中学的时候 ,正是日寇铁蹄蹂躏神州之时 ,中国之大放不下一张书桌 ,怎么读书?全国解放了 ,我应该上大学 ,可又在洞庭湖畔做着与自己的年龄、知识不相称的土改工作组长。其后政务缠身 ,运动频繁 ,无暇读书 ,只能以干代...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将阅读看得如此重要,对此,他自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听听他的读书建议,相信对我们会有所裨益。这是余秋雨1997年在台湾的演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最近看一本谈疾病如何自愈的书,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很有意思,说人有病啊,其实是身体在和你闹别扭,这时候,你想到的可别光是怎么修理“他”,而是应该静下心,坐下来,和自己的身体好好谈谈,究竟“他”有什么想不开的,还有什么要求,双方尽量达成谅解,这样,你的身体就会充分发挥“他”的潜能,自动把病给治好。  相似文献   

19.
幽默与笑话     
《老人世界》2014,(11):62-62
全都卖完了 大仲马一次到俄国旅行。他来到一座城市,打算到一家比较有规模的书店去参观。 店主听说大名鼎鼎的大仲马要到店里来,于是他把大仲马的书摆满了书架。大仲马来到书店,看到满架都是自己的作品,感到十分惊讶,问道:“只有我的书吗?其他的书呢?”  相似文献   

20.
长枫 《当代老年》2006,(6):53-53
古时候,有一秀才很自大,目中无人,一次他去省城应试,在路上遇到一个放牛娃问他:“先生,你贵姓?”秀才一听,认为放牛娃还通文墨,不简单,便想出个谜语考考他。秀才说:“要问我的姓,必须猜个谜语: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站中间。”谁知放牛娃一听就猜出秀才姓什么了,但一看秀才酸溜溜的,于是他也出了个谜语回敬秀才:“你也猜猜我的姓:四个高山山靠山,四大名川川套川,四个太阳直环转,四口一家大团圆。”秀才听了,猜了好久,还是猜不出来,只好红着脸走了。读者朋友,您能猜出秀才和放牛娃各姓什么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