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梅山傩戏口述档案是指梅山傩戏代表性传承人及其群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反映古梅山地区民众文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及科学技术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口述材料。对梅山傩戏口述档案进行挖掘、保护既有助于填补史实空白,还原历史本真,健全和完善档案资源建设体系,又有利于构建社会民众共建社会记忆的格局,助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地域...  相似文献   

2.
梅山武功是一种在湖南新化农村广为流传的地域拳种,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其形成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要以发展为主题,科学分析梅山武功历史流变,以期为继承与发展梅山武功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文化交相切劘、风云际会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凝聚华夏文化、滇文化、巴蜀文化、百越文化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楚文化异军突起,它不仅因其绚丽多姿的风貌与古希腊文化竞美争妍,而且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惊采绝艳的篇章! 人类历史揭示出这样一个规律:当一个民族处于上升时期,大都对异族文化广纳博采;当一个民族处于衰落时期,大多对异族文化拒之门外,因此对异族文化吸收或排斥往往是一  相似文献   

4.
以村落建筑与布局为核心的物质文化、以家族权威与伦理秩序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和以民风习俗、宗教信仰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乡村文化的有机统一,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乡村社会独特而丰富的乡村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乡村文化物质载体的村落大批消亡,乡村文化不可避免地进入或消失、或共融、或变异的转型期。在此转型期,从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提出重构融汇传统与现代性的乡村文化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川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支有独特光辉的鲜花。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民族群体的形成时代,是随着氏族部落血缘关系的解体和人们地缘关系的建立而逐步产生的,即形成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过渡阶段。国家的产生可以作为它形成的标志。但在此之前,在血缘的氏族部落之上,已经存在了具有某种程度的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群体。这种群体,也是区域文  相似文献   

6.
梅山傩戏是古代梅山文化的遗存,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化石”,它融合了2000多年以来梅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并在周边文化不断影响下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进行有效地产业化开发,是保证梅山傩戏文化传承和塑造梅山傩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加强梅山傩戏文化品牌塑造与推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来实现梅山傩戏由文化遗产和经济累赘向“文化宝石”和“经济富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的蒙古族聚居村落,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融、涵化较为突出,烟台营子村是其中一个有着百余年农耕历史的蒙古族村落,村落中老年人群体、中年人群体、青少年群体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名字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化特征。从老年人群体宗教化蒙语小名与宗族化、"移写式"汉语大名并存的双名制,到宗族化特色与时代性色彩杂糅的中年人群体的姓名特征,再到当下张扬个性的青少年群体的姓名特征,历时性地比较不同历史阶段的起名习俗,可以映射出该区域蒙古族缓慢而深刻的文化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8.
丹朱传说与江汉古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是始终不断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悠久的、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本文从丹朱传说与江汉古族关系的考辨入手,阐述丹朱后裔在江汉一带的活动对楚文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说明中原文化与南楚文化的早期融汇对辉煌而神奇的楚文化的积极影响.丹朱是尧的不肖之子,他因过获罪而被逐到丹水流域,其后裔又越过汉水,发展列巴山、巫山一带。在漫长的迁徙、拓展过程中,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江汉流域,先后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相融合。丹朱及其后裔是中原文化在南方的早期传播者,是对楚文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的江汉古族。  相似文献   

9.
村落是人类进入到原始农业社会时代才开始出现的,有了农业的产生,人们的生产生活才开始稳定下来。在这基础上人类社会逐渐出现以家庭为主的生产单位,有了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家庭就形成了村落。有的村落历史可达千年之久,其文化传承、社会结构等俨然如一个小王国。其特殊的传统社会结构在村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并且这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又促进了社会成员心理认同的形成。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而且还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楚文化中的女性思维源于其特殊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本文考察了楚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论述了楚民族在迁徙过程中受到南方和西方女神崇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民族的女神原型,阐明了女性思维对我们重新解读传统文化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村落文化”是一个新概念。 村落,也就是村庄、村坞、村塞,概指乡人聚居之处;或曰,人类群体生活居住的一种社会区域单位。村落的出现,大抵是人类由狩猎生活走向原始农耕和牧业革命所产生的一种定居形式。村落的出现标志着耕犁文化的发展。在原始的村落中,一般都是以血缘群体为基础的。血缘关系、农耕生活、宗法组织及礼俗文化,是原始村落的主要特征。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主要是以“村落”形式延续下来的。  相似文献   

12.
梅山地域考     
梅山首先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主要出现在唐末宋初的170余年的史籍中,它的地域范围就是雪峰山东麓北段的上、下梅山。梅山也是一个对大西南广大少数民族影响深远的文化符号,梅山文化的发生地也是瑶族、土家族等族群起源生息之地,梅山文化区域覆盖了湘西、湘南、大西南甚至整个长江以南的广阔区域,但是,其核心区域在湘中梅山。  相似文献   

13.
当代河洛文学是仰仗土地文化的一种地域文学,基于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它呈现了河洛地域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河洛村落民俗、葬俗、婚俗具有浓郁的家族文化、民间礼俗和河洛理学特色,它是对乡土历史文化心理的真实再现,是一道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4.
空间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中,空间结构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地景是指地面景观与历史文化二位一体的形态,是文化观念的物化表现,也是研究村落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大冷水河、社王庙和土地庙这几类地景将大冷水村的村落空间划分成了四个层次,即以地缘为基础组成的“家族”住宅区、整个大冷水村住宅区、住宅区周围广布的耕地林地、远离住宅区的山地林地,这四部分共同形成了土瑶村落空间的四重同心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村落环境一方面受制于营建地的自然环境,是一种生态物理形式;另一方面,村落环境也是营建族群的一种文化选择和文化表达的方式与依托,是一个体现意义与象征功能的符号。侗族村落环境作为一种空间物理形态,其结构布局是按照侗族的生态观和文化观营建的。侗族村落环境中的田园、山水、林木、道路、村落、人家是一个整体,共同形成侗家人的生态观、生命观、文化观和族群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一种显在的传播方式和文化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三峡考古发现与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将重庆这一区域文化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会专家就巴文化形成的生态环境及历史条件,巴族的起源、发展与壮大,三峡新石器时代文化与渊源,巴文化考古学特征,巴人的遗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形成诸多共识:巴文化起源于清江流域,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巴文化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及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梅山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梅山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山地文化。北宋以前,该地区尚处于一种自然松散的社会形态下,但由于社会政治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梅山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北宋在梅山建制以后,梅山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随着民族交往与融合的加强,开始被汉族文化所接受和尊重。梅山文化在诸如民风、歌谣、方言、饮食、节日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并保留了其地方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化是一体多元的 ,它吸收了筑陂灌田、排俗、擂茶、食俗、尚巫、崇凤、“腊日”、九九重阳节、竹枝词、崇屈爱国等楚文化因素。客家文化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和融入 ,是历史的必然。正因为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 ,吸收融合了楚文化和其它文化 ,才酿成客家文化具有特有的魅力、丰厚的内涵 ,而屹立于世 ,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日渐消失,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和文化传承迫在眉睫。基于对月山村文化传承载体——月山春晚的历史演变梳理,从文化自觉视域深入分析不同时期多元主体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影响,探索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路径。研究发现,只有国家、社会和村民等多元主体有共同的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传承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传承和村落发展。  相似文献   

20.
楚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楚人创造了具有浓郁悲剧性的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对照,它是居于从属地位的边缘文化,偏僻的地域造成了楚人的自卑心理,柔弱是楚人的哲学要义、悲剧人生的起点,楚人从困境中奋起,与中原抗衡,形成了独特的悲剧性格.与华夏文化重理性的主流观念不同,楚文化是重意气、好冲动的酒神型文化,在歌乐和神话的激荡之下,楚人舍生忘死,用行动展示出自己的人格力量,显得尤为悲壮、感人.与北方已经世俗化的社会相比较,楚文化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神秘文化,神灵是楚人崇拜的偶像,祝融的神火曾给楚人带来无穷的力量,随着楚国的强大,信仰的不合理性暴露出来,楚人愈顽强,楚国的崩溃愈迅速,楚文化的衰落更具悲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