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就时间来说比全国早几个月。“四保临江”和“三下江南”的胜利,标志东北我军由攻势防御转为全面进攻。这里主要介绍一九四七年五月发动的夏季攻势(主要谈四平攻坚战);一九四七年九月开始的秋季攻势;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发起的冬季攻势(最后是四平收复战);之后我军整训,准备战略决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解决了在中国具体条件下,由农民的个体所有制过渡到集体所有制这一极其困难、复杂的任务,引导我国五亿多农民从小农经济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康庄大道;在理论上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为领导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创建真正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进行了反对错误倾向的两条战线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列宁在领导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创建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第一次把党内错误倾向分成“左”右两种,并把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明确概括为“两条战线的斗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如毛泽东所说:“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毛泽东选集》第441页。以下只注页码)这场战争是以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而结束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辉煌硕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一生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在落后的农业大国,运用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集中党和人民的革命智慧,正确处理了农民问题,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学习的体会。一农民问题是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向来很重视农民问题。他们总结欧洲近现代革命历史经验,很早就提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地区的归属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是东北解放的根本保证,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并由此展开的战略决战,则极有力地加快了东北解放的进程。东北的解放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东北的解放对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起到了重大的支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最早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第一次大革命,在蒋介石、汪精卫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了。从此,中国处于腥风血雨之中。 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一方面决定以武装暴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另一方面,在策略上仍然主张做“左派国民党运动”,利用国民党的旗帜。1927年7月,共产国际作了《关于中国革命目前形势的决定》,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宣布退出武汉国民政府,但“不要退出国民党,仍然留在该党内”。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决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毛泽东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通过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政治发展特点,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红色政权理论,从而出色地解决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何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形成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最为突出。他不仅在实际斗争中首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制定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方针政策,而且他还不断地总结了全党的经验教训,写出了一系列的光辉著作,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红色政权理论,成为全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杰出典范和光辉代表。  相似文献   

9.
东北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一再要求从残酷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刚刚走出来、正处于由游击兵团向野战兵团过渡阶段的还不熟悉"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东北我军"夺取东北",实现与由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支持进入东北的蒋介石军队"最后一战".这是研究东北解放战争所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是令人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甚至是许多经历者和研究者在感到不解之后,只能认为这是毛泽东的一个失误.这到底是毛泽东的失误?还是毛泽东超常的战略思想?一直没有能够为包括战区指挥员在内的当年战争经历者和后来的当年战争研究者所领会.  相似文献   

10.
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之一。他在五四前后发动和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过程中,曾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一九一八年春,蔡和森与毛泽东等在长沙创立了新民学会,随后就受学会委托,于六月下旬来到北京,以解决会友“向外发展”——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问题。他在北京会见了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迅速迈出了向马克思主义道路前进的步伐,认识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十月革命,建立劳农专政的苏俄,才是劳苦人民的唯一出路。因而,他提出了“仿效列宁”、“加倍放大列宁……之所为”的卓越见解,并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关于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二十八年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地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并且系统地提出了许多有独创性的战略和策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的《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国际形势的理论。指出民主是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新的大战不会爆发;大国的妥协不要求各国人民也妥协,我们要坚持斗争。并提出“中间地带”理论。它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我党和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开始后,毛泽东预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对战争的进程进行估计。他曾希望以胜促和,并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预见到这场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两个阶段。对于战争的时间进程,他最早估计需要五到十五年,后来估计需要五年,在辽沈战役后,他估计前后只需要三年时间就可以推翻国民党政府。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进程的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之一,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同志是我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白色恐怖下,艰苦卓绝地创建和发展了地下党组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和抗日战争中,他除参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和政权方面的工作外,还以极大的热情,征繁忙的战斗环境中从事繁重的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开篇。在这个伟大开篇中,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而且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将以农民与旧军队为主体的部队,建设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的问题。他从缔造军魂、确立军旨、规范军纪、凝练军略四大方面为军队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成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六方面主要贡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实践论》、《矛盾论》的理论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展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大阶段中的战略退却阶段是一个长期不为人注意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创作,是人类文化宝藏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旧体诗词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予了很大的冲击。但是,随着革命文艺的发展,旧体诗词这一文学形式经过历史的筛选,却显示出它一定的生命力。现代的中国诗坛,在新诗蓬勃发展的同时,旧体诗词仍保持着它应有的地位。而诗歌发展进入它的当代历史阶段之后,这种历史地位仍然有增无减。这一文学现象,当然是值得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争取开明绅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争时期的极其严重的任务”,为此 ,毛泽东不仅精辟地分析了开明绅士的政治态度以及争取开明绅士必须具备的条件 ,并在实践中带动、教育全党学会同开明绅士合作共事的艺术 ,为党与开明绅士的合作成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党和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更加坚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这是完全符合中国革命的历史实际的,它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