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术自由是指以高校为代表的学术机构中的教师和学者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受外部强制的权利,由主体、对象、内容三要素构成.学术自由不仅为很多国家宪法所确认和保护,也正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中国当前语境中,应注意认识和把握学术自由的主要问题:学术自由并不只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由,它不是绝对的自由,不受政府的不当干预.应防止学术机构对个体学术自由的损害,以司法途径维护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2.
王先霈 《云梦学刊》2007,28(2):22-24
学术大师们无言的示范,指引我注重理论批评联系实际。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立学术研究的时代意识和时代感觉,做学术研究的人,要随时明白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学术时代,这个时代要解决的核心的学科问题是什么。同时,作为教师,我在教材编撰和教学研究上投入了颇多精力。  相似文献   

3.
收录在本论文集中的一系列文字,很可能属于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研究题域之一。在这些论文中,既有我关于“中国学术自主性”这一问题的最初思考。也有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持续推进.更含有一些最新的观点及其展开。因此可以说,本论文集标示了迄今为止我个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性”这一理论论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思考脉络。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大学?怎样做学者?在大学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多年。天天都在和大学教授、学者打交道。本以为对这个问题还有些发言权。可著名学术思想家邓正来先生到我校进行的学术交流.改变了我的看法.突觉我们也许并不真正懂得大学和学者的内涵。2007年3月26日上午,我校召开小规模教师座谈会.邓先生主要讲了学术自由问题;下午又举行了大型师生学术报告会,他以学术规范为主题,做了《中国学术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应美国世界统一科学学会和国际研究交流协会邀请资助,受国家教委和武汉大学派遣,我于1997年11月下旬到1998年3月到美国华盛顿参加第21届世界统一科学大会,随后到美国国际研究交流协会从事“亚洲人的价值观”学术研究,其间又应邀到美国7个研究机构从事8次学术讲演,与美国的一大批哲学家和亚洲与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兹将有关情况分类报告如下。一、参加世界统一科学大会和美国哲学学会1997年年会此次赴美的首要任务是参加第21届世界统一科学大会。该会由国际文化基金会资助,世界统一科…  相似文献   

6.
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迄今已三十年了;为富国强兵而上下求索、引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从徐光启算起,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中国学人当前面临着相当多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和困惑。 这些挑战,从哲学层面说,表现为究竞如何才能彻底打破“中”“西”“马”间的森严壁垒,通过融会贯通而找到21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方向和道路、进而实现对现代文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创新;从人文学术角度看,如何对'-3今现实生活之中的人生意义进行恰当的理解、把握、探讨和研究,而非停留于简单化的“引进”或者“集体失语”;而且,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说,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国际问题研究等如何确定其学术前提、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真正恰当地探讨和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当今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的各种维度。 只要不再满足于完全唯洋人的思想学术马首是瞻、努力从“照着说”走向“我要说”,只要正视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的发展所提出的各种真问题、力求使学术研究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原创性,我们就有必要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彻底批判反思既往的学术道路、通过直面追问并厘清当今的学术困境和机制,祛除形形色色的伪问题伪学术和伪思想,才有可能正本清源,继往开来,探索并逐步确定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出路。 为此,本刊以“中国学术研究的问题与出路”为总话题,本期特刊王毅、唐磊《如何思考中国——有关“中国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对话》一文,并诚邀海内外有识之士,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本刊一概欢迎。  相似文献   

7.
试论学术期刊的个性特点与编辑学术趣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学术期刊的个性特点与编辑学术趣味的关系廖国伟每一个从事学术文化工作及研究的人因其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社会环境以及个性气质等方面的原因,都会有自己一定的学术趣味和偏好,如果是一个单纯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他的个人的学术趣味只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决定着...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在我们的社会当中,知识主体的生存道德、创造能力和研究水平,与学术进步和制度安排不相适应。造成腐败的原因,大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社会转型,而在社会转型背后有更深刻的转型,也就是知识转型。知识转型就意味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性质有了新的特点,所以知识转型对知识生产者,对从事知识产业的专业工作者,对他们的活动带来了一些影响。这个影响就是知识转型带来的学术转型、知识分子地位的转型。从学术转型来讲,现在的这种知识体系,从它的制造、传播来看,大概经历了这么一些变化:从叙述转向创新,从思辨走向实证,从单一走向多样。同时,学术自身的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学术的内涵。在信息化的社会里面,我们要重新区分文字生产和思想创造、学术原创;学术转型给学术生产带来层次性的要求。回到学术的本意上来讲,它是一种稀缺性的,创造性的,神圣的活动,但是在现在的社会里面,这样的活动可能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也要允许一些生产文字的人的生存。学术转型带来知识分子活动方式的转型,从过去对思想理论的简单诠释转向一种创造,从过去的单一层次变成现在多样性的层次,这些就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在我的学术追求当中,我不担心我的道德底线,我担心的是我的能力、水平,我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如果做不到,那么就有可能突破道德底线。知识分子还没有适应知识转型带来的学术转型,所以就会出现学术腐败问题。面对一个变化着的社会,主体事物是最重要的;主体事物的道德操守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可能就是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山田辰雄先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知名专家。不久前,他就自己从事中国研究的契机、国际交流、对华观点等问题,接受了日本城西国际大学专职讲师盐出浩和先生的专访。本刊特此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国学热和文化保守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谢胡平先牛的热情介绍,我当不起“思想家”的称号,只是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做一些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的研究工作。我觉得,在座的诸位和我一位,都很关注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现实问题,所谓“社会思想”,就是站在不同立场上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为<社会科学研究>30华诞写一篇小文,就我个人来说,的确是有感而发. 在拙著<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的"后记"中,我曾发自内心地向为数不多的几家刊物致谢;其中一家是<社会科学研究>,同时也感谢了几位从未谋面的编辑,其中一位是<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的李琏生先生.如此认真地致谢,表明我只是一个寻常人,因为真正的"人物"通常是受恩不谢的.之所以不谢,意在暗示自己发迹后将有以重报,其中包含着不同寻常的自负意味.但也正因为我只是一个寻常人,也就更能见出<社会科学研究>在我的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在学术上的些许成绩是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提携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感谢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再一次来到这里,和各位学者就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世界影响问题交换意见。记得2007年初,我在这里的学术讨论会上,曾就国际问题研究和中国外交的关系作过一次发言,其中谈到中国学术界关于时代问题的争论。今天就想围绕本届会议的主题,再着重谈一下中国和平发展路线的确立和对时代判断的关系。也就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年会分成前后迥然不同的两个三十年?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风气不正,我早有所闻,但体会不深。因为严格说来,我并非学界中人,只是在履行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同时,就自己有所认识的问题写点东西,在科研领域做些探讨。因此,对学术界的一些事情,知之寥寥。然而,最近半年来,我的一次文被剽窃、人当被告的经历,使我真正领教了如今学术界歪风的厉害。我对社会主义胜利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从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关于这一问题的传统观点的许多漏洞,于是引起了我对这一问题钻研的兴趣。起初,我认真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著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在接受史研究广受瞩目、成果纷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混淆了接受史研究和史料学、学术史研究等的区别,以简单化的模式对不同接受对象进行统一操作等。这些倾向均为接受史研究学术特质的变异,若不加以澄清和纠正,将导致接受史研究学术意义的丧失。富含学术思考的问题意识是接受史研究成功突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嘉明  楼巍 《学术月刊》2012,(5):155-160
○陈老师,您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对您进行采访,希望借此机会比较全面地了解您的学术之路和学术思想。此外,我也希望能够向您提一些困扰我们的哲学问题。您能否先谈谈您是如何走上哲学研究之路的?●我的经历是比较独特的。"文革"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只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由于"停课闹革  相似文献   

16.
张文定 《云梦学刊》2006,27(4):23-2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一个时代的学术的发展与学术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去年的发言中曾提到学术发展环境问题,当时没有机会细说。这次会上,我主要谈谈学术发展的环境问题。我以为,学术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文化环境。一、学术发展的政治环境讨论学术与政治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十分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很难说清楚。学术研究是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要讲理性、讲科学性。学者在研究中要有独立性。学术与政治的不分或者学者在学术研究上看“风”使舵,是学术的悲哀,政治的悲哀,时代的悲哀。徐思彦主编讲述1963年…  相似文献   

17.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讨论,因为今天讨论的主题一个是科研项目,一个是当代学术的发展。自己一直也是两种身份,一是大学教师,也是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我认为科研项目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研究者的物质条件。那么问题在哪里?我认为现有的科研项目和学术评价出了制度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术史研究是新兴的史学分支学科。与以往的哲学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不同,学术史研究,虽有借鉴西方学术规范之处,但主要是一种本土化、原生态的历史研究,是史学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学术史研究的成果,能够使政治史、社会史、思想史的背景更加清晰,线索更加明确,有助于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看待历史发展。李帆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史研究,他的学术视野开阔,研究过程中,注重古今中西的会通,得出深入、坚实的结论,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好评。此次,李帆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深入解析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功能,对学术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对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李:乐老师,您好!<甘肃社会科学>杂志近几年搞了一个学术名家访谈的栏目,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我作为您的一个非正式学生,受<甘肃社会科学>前主编董汉河先生的委托,对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向您做一个访谈.我了解到,您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带头人,这些年已有一些人就比较文学研究的相关问题向您进行过各种形式的访谈,如<外国文学研究>的邹建军先生等.但是,我也看到在他们对您的访谈中还有一些没有涉及的问题,有些方面与我的角度和思路也有明显不同,而这些问题又都是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中值得关注和需要做出解答的.所以,我想请您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这是我第三次为北大中文系博士生讲授“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课程。这回的讲授,从题目到内容都做了较大调整;期末作业的要求也有改变,不再放任同学畅谈治学时的“心路历程”,而是要求针对我的第三讲“国际视野与汉学心态”和第七讲“从工具书到数据库”,来发议论、做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