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军备控制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这种分析引起了美国军备控制政策明显的转变。本文通过有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和《反导条约》的三个典型案例来研究美国党派政治对美国军备控制政策的影响,以了解美国未来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特点以及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联走上军备竞赛之路的原因与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联走上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军备竞赛之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展超出本国国防需要的军备,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德国帝国主义重新侵略扩张的威胁下,西方政界中的绥靖主义者,幻想用让步妥协的办法,来“缓和”与德国争霸世界的矛盾。他们在经济上提供援助,在政治上予以合作,在军备上纵容扩张,不断牺牲本国人民的利益和出卖他国人民,去满足德国垄断资本的侵略扩张欲望,以求把祸水引向东方的社会主义苏联。西方的外交家们曾经大肆鼓噪,把这种绥靖主义的政策说成是“维护西方和平的手段”、“确保欧洲和平、安全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安全问题一直是苏联必须面对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安全能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苏维埃政权的存亡和发展。因此,自苏维埃政权建立之日起,社会主义领导人就为维护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安全而积极活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进行国际裁军。在第二次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对苏东国家推行演变战略的背景下,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对德政策中鼓励西德发展同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但不希望西德同苏联发展关系。然而,西德因受德国战俘归返问题牵制,在对苏关系上出现突破。反之,西德对东欧国家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在外交往来方面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6.
二战前期苏德经贸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二战中苏德关系论述颇多,但对其经贸关系却很少问津,本文则着重论述了二战前期苏德经贸关系。文章认为,1939年,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准备趋于完成,由于英法等国执行祸水东引的政策,致使苏联倡导的集体安全努力失败。处于资本主义总体包围之中的苏联为了拖延战争的爆发,调整了其外交战略,走上了与德国握手言和的道路上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双方建立友好关系的标志,而经贸的交往则成为维持双方政治友好的重要手段和双方关系发展的晴雨表。就是在德苏友好这面耀眼大旗的遮蔽下,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梦魇,并从苏联及其第三国取得了战争所必须的原材料和粮食,从而决定性地削弱了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而苏联大量的战略物资运往德国,不但削弱了自身的战争力量,而且由于两个经贸协议的执行,麻痹了斯大林对大战即将爆发的警惕性,从而使苏联在战争前期遭受了本可以避免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德国纳粹党上台后,对德国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其中垄断资本的地位和作用也颇为值得注意。在经过一系列改组以后,纳粹德国建立起一会空前庞大、纵横交错、互相重迭的经济组织系统。它大体上由两类经济机构组成。一类是政府的经济行政部门,如经济部、粮食农业部、劳工部等,以及一些专业性的政府经济主管机构。其中经济部权力最大最广。1936年后,四年计划组织办公室在颇大程度上将经济部置于其权限之下,成为经济方面的最高权力机构。军队的战时经济参谋部则在军备生产方面拥有极大权…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苏联为保证对法西斯德国的胜利,采取了一系列争取日本中立、避免两线作战的政策,由此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大战的进程。面对来自德、日东西两个方面的挑战,尤其是日本不断在远东挑起与苏联的军事冲突,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离间德日,在暂时稳定西部以后,倾力对付日本,粉碎了德、日夹击苏联的阴谋,迫使日本放弃北进企图。在德国入侵的前夜,苏联又与为南进而急于解除北方后顾之忧的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直接促成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把美国拖入战争,世界大战从此进入新的阶段,确定了法西斯灭亡的趋势。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仍避免卷入,直到对日宣战前在亚州战场一直严守中立,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拖延了太平洋战争,造成美、日互相削弱,为确立战后对英美的实力地位奠定了基础,对整个战后世界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德国财政平衡的区域政策功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财政平衡的区域政策功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马颖战后以来,联邦德国在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这个国家在这一领域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所提供的框架条件和推行具有德国特色的稳定政策及地区结构政策之外,还得益于财政平衡机制所...  相似文献   

10.
国际生产体系的变革使得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生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跨国公司组织生产的方式逐步从对外直接投资转向通过合同关系与其他的企业建立联系,形成了网络和半科层化的治理模式。在对国际生产体系变革进行价值链分析中发现,中国融入国际生产体系的最优路径是通过与东亚国家建立区域一体化生产体系。而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树立中国产品的品牌形象、建立国家创新系统、推行合理的产业政策以及完善竞争政策等。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定位和塑造直接影响对外政策的执行和国家利益的得失。国家形象及其塑造一方面与国家自身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又离不开国际传媒和舆论的塑造。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传媒的作用,提高对外宣传水平,在国际社会上树立改革开放、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国内形象,又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树立我国爱和平、要发展、求合作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涌现出一批关于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的研究成果.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类型与国家—社会关系、行业组织政策参与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参与对行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当前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背景下,这些成果对我国行业组织的发展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苏联与绥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绥靖政策是现代国际关系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至今仍是国际国内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对象,对于英法等国执行“姑息、纵容侵略者,对它退让、支持,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甚至本国人民的利益以求妥协的政策”,战后西方从史学界到政界一般并不讳言,我国史学工作者也花了大量笔墨来剖析这种政策,大都坚持认为只有英、法等西方国家推行了绥靖政策,而绥靖政策的本质就是鼓励法西斯向东扩张.但笔者认为这里有一个极大的疏漏,即他们都没有明确地、全面地指出和分析苏联与绥靖政策的关系,虽然近几年也开始有学者对斯大林的外交实践提出过批评.笔者认为,大量的史实表明,苏联和英、法、美一样,对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同样也是个绥靖大国.下面我们纵观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对待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态度和活动,并同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加以对比,便不难看出苏联并非一身清白,其外交行为的实质,即在安抚和支持法西斯的做法上,较之于西方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4.
熊跃根 《江海学刊》2022,(1):134-143
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和实践范畴,社会政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但近年来,无论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贝弗里奇式福利国家,还是以德国为样板的俾斯麦式的欧洲大陆福利国家,普遍面临发展困境。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促进了中国在社会政策领域的学习与政策范式的发展,并逐步走出了一条社会政策的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具有历时性、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发展性,在实践中秉持渐进主义和适应性的基本原则,逐渐建构起比较完善的社会政策体系。未来中国的社会政策将致力于建设一种普惠的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制,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和日本都处在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日本一直视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而清政府对此并无清醒认识.北洋海军的军备方式由于受到了国内社会环境的影响,与日本的海上实力相比,长于防守、短于进攻.战争的结果并非只取决于军队实力,而与国家的发展方式相关.决定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于保证改革政策得到执行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因素.正是这些方面的缺陷使清政府在推行其外交政策时捉襟见肘.在变换不定的国际环境中,小国可以迅速积蓄起一定的能量从而"乘势而起",大国的崛起则需要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1.引言过去十年是全世界发生历史性、结构性转型的时期。我们目睹了苏联、东欧共产党国家的崩溃以及它们向市场导向经济的迅速开放,目睹了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目睹了信息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使越来越多的部门向国际贸易开放并因此经历了脱胎换骨。全球化脚步匆匆,一些地区或地域要比其他地方走得更快一些。这样就对政策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在国家层面上,国际化使政策制订者们更加意识到其政策行为愈发具有国际含义。在国家范围内似乎属于“可持续”的政策,到了国际范围就并非如此。国际上,人们对于缺乏全球政策的忧虑,就若干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缺乏中心政治权威的无政府状态中,国际体系中的各行为体如何对自身的利益认知、目标偏好和政策行动作出相互调整,最终在国际层面实现某种程度的政策趋同?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协调机制,一种"自下而上"的扩散性机制在"后里约时代"的国际环境政策协调中发挥显著作用。在外界的强制力以及国际协定的约束力缺失的状态下,各个国家通过对先驱国家的政策效法和学习内化,自愿并且单边地采取了相似的环境创新政策。通过系统分析来探讨扩散过程的动力机制,并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综合考察影响政策扩散的各种具体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关乎到一个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苏联领导人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脱离实际的错误认识 ,导致严重的政策失误 ,给苏联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9.
赵子林 《天府新论》2010,(2):120-124
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对苏联演变和解体进行反思。其教训主要有:切勿自我混乱:思想上理论上的混乱是苏联国家文化安全建设中最大的弊病和失误。切勿自弃阵地:在西方长期进行和平演变的条件下自动放弃意识形态阵地是苏联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一个沉痛教训。切勿自毁根基,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是苏联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又一个沉痛教训。一定要对西方的思想渗透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肖斌  张晓慧 《新疆社会科学》2013,(2):70-75,151,152
出于争当政治大国的需要,日本积极发展与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国家的能源关系,并在对外政策和国家能源政策推动下,逐步形成了以“里海能源开发计划”为核心的地区能源政策,在石油、天然气、铀矿勘探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基于对日本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能源政策和实践的考察,文章认为,如果大国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开发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资源将可能成为日本对外能源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