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木斋先生对古诗十九首和曲词起源相关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也有一些质疑。木斋先生所提出的理论及质疑,前人未尝无之,然而受到时代的局限,前人无法跳出当时的意识形态和学术潮流所形成的牢笼,作进一步的突破。而木斋先生在更为客观、多元、包容、创新的时代因素下,其研究乃得突破前人。学术思想的解放和新的方法论的出现,成就了木斋的两大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 我对五四运动没有专门研究,不打算全面、概括地讨论五四运动。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我只想从一个侧面,从一些小的、具体的、我所熟悉的方面来谈谈五四时代的胡适、傅斯年、顾颉刚三位先生,不作全面评价。胡适先生是大家所熟悉的。博斯年、顾颉刚二位先生是他的学生,我的老师。我在上大学时,他们在北大教书,我听过他们的很多课,是他们的直接学生。当时,胡适先  相似文献   

3.
从《天问》看共工、鲧、禹治水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楚辞作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杰作,既产生在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的土壤,就必然包含着当时中国文化的种种信息,我们可以借以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可借以上窥战国以前的历史与文化,也可以由之追溯后代一些文化现象产生之根源。我觉得,《天问》、《离骚》等楚辞作品中还有一些待解开的谜,待发掘的珍宝。本文想以对《天问》中有关鲧的文字的诠释,作为从文化角度研究楚辞的个案,作一些探索。古今学者的有关论著,尤其是近二十来年中出版的游国恩先生的《天问纂义》,闻一多先生的《天问疏证》,林庚先生的《天问…  相似文献   

4.
龚育之先生2007年6月12日去世的消息,是韩钢先生用短信最先告诉我的.尽管我知道龚老身体一直不好,记得有一次打电话问他近来还好吗,龚老说:"反正没死啰,还活着."当时感到龚老对自己病情是悲哀的,我也不知说什么是好.这次他真的去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和朱正先生说起龚老的去世,都感叹他文章越写越好,可惜他去得太早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周谷城先生别出心裁地提出了“时代精神汇合论”,说“时代精神”是“不同阶级的不同思想意识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在阶级社会的各个时代,正是不同阶级的“各种思想意识汇合而为当时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汇合论”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周谷城先生多年来坚持  相似文献   

6.
谷源洋先生的祖藉是山东省威海 ,而出生地是辽宁省大连市。谷先生经常自豪地讲他的两个家乡都是全国最美的海滨之城。大连留给谷先生的既有美好的回忆又有心酸的经历。在日本统治大连时期 ,谷先生还是一个孩童 ,但不得不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解放后作为劳动人民的儿子 ,他在大连育才学校和大连第一高级中学渡过了中学时代的年华。 195 6年被学校保送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是马寅初先生 ,东方语言系的系主任是季羡林先生。东方语言系设有许多专业 ,包括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蒙古语、泰语和越南语等专业。我们曾问过谷…  相似文献   

7.
"当日英贤谁北斗?"这是陈寅恪先生所作《王观堂先生挽词》中的一句.其实,用在陈先生自己身上,也完全合适.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素以学问渊博、中西融通而名闻中外,尤其在中西比较文学方面,其兼通程度当时不用说在西南联大,即使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曾同陈先生一起留学于哈佛大学,本为同学、朋友关系,但他却不止一次地说:"始宓于民国八年(1919年),在美国哈佛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为吾师."(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相似文献   

8.
谭昌明 《西部观察》2004,(10):18-19
早在几十年前,鲁迅先生看到当时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戕害,就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今天,虽然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比几十年前有了巨大变化,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晚清大儒朱次琦于光绪初年曾就当时"马嘉理案"及清廷相关举措写下一些札记.朱次琦去世15年后,他的学生简朝亮1897年编成《朱九江先生集》,收录了这些札记.其中一则是:"派员往英之事,何辱国至此!□□可谓无人!□□身系安危,先自屈辱,损中国之威,长□□之气,天下何望矣!……"朱次琦对光绪二年(1876)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定中英《烟台条约》很失望,认为派专员去英国道歉是奇耻大辱.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不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史上的伟人。他的创作深刻体现着中西文化交互影响的鲜明特色,他的理论主张、批评实践也都为中外文化的设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树立了光辉的楷模。我们必须把鲁迅对中外文化的贡献放置在当时中国的政治、时代、社会和文化思潮的背景下来研究,才能理解鲁迅的伟大。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2014,(2)
顾亭林先生是明清更迭的社会大动荡造就的时代巨人,是中国学术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宗师。先生对孔子所言"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二语八字,引证群书,实事求是,作了具有深刻时代内涵的阐释。以言耻为先,将为人为学合为一体,不惟成为顾亭林先生的毕身追求,也为当时及尔后的中国学人,树立了可以风范千秋的楷模。在宋明理学向乾嘉朴学演进的历史过程中,顾亭林先生也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历史贡献,他提出"理学,经学也"的主张,把理学纳入了经学的范围;倡导开展经学史研究,从学术源头上确立兴复经学的学理依据,进而梳理演进脉络,把握异同离合;主张"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示范了训诂治经的方法论。先生始终如一的高度社会责任意识,后世学人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最具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对老舍先生的为人,以群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常常有人拿‘面面俱到,不得罪人’来说明他的特点,这只道出了老舍先生性格的一面……他的‘面面俱到’却有个限度的。他的朋友们,纵然有时免不了一些他所不悦的卤莽或幼稚的行动,但只要是出于善意,他都能谅解;反之,如果是出于一种卑鄙的私图或不光明的动机,纵然善于花言巧语,他也必正言厉色,给对方一个‘下不去’……如果说老舍先生为人‘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3.
摩罗先生一直以来都是笔者由衷崇敬并喜爱的作家.但本文却是从反面对他的一篇文章提出一点商榷意见.不久前,摩罗在柏杨逝世之际发表<但愿柏杨的时代就此结束>一文,对鲁迅和柏杨的"国民性批判"思想提出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西夏字音进行了补证。订补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等西夏人当时以西夏文编写的韵书、字书。  相似文献   

15.
杜牧(公元803年-852年)是晚唐时期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十分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但是,一提及杜牧,人们往往只想起他“十年一觉扬州梦,占得青楼薄倖名”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类的诗句来;后代的一些诗论家也认为他专事华藻,只长于风华绮靡之作……。其实杜牧的很多诗篇是有较强的政治性的。诗人的这些诗,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发表意见和抒发情怀。他现存的四百来首诗中,古诗大都是政治社会题材;近体诗中,有的直接歌咏时事,有的以咏史方式寄托自己对时局的感慨,有的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反映了晚唐时期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及军事政治事件,对我们认识当时社会政治有一定的意义。(一) 杜牧所生活的时代,是唐王朝的多事之秋。杜牧历唐代的德、顺、宪、穆、敬、  相似文献   

16.
银冈书院     
银冈书院座落在今辽宁省铁岭市中心,为清顺治年间进士、湖广道御史郝浴(字复阳)所建,距今已三百余年。郝浴刚直不阿,因弹劾当时权贵吴三桂,于顺治十一年(1654)九月贬谪奉天。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于铁岭南门里筑此书院。《银冈书院记》云:“银冈书院者,侍御郝复阳先生谪书室也……先生虽被窜逐,不自暇逸,时取古人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当年所生活和战斗的时代是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和复杂的时代。鲁迅先生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曾经亲身参加了从辛亥革命启蒙直到抗日战争发动这段历史时期中的一系列革命斗争。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深入开展,鲁迅先生为了争取和时代相适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  相似文献   

18.
就诗歌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反思的时代,我曾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对其进行过一些评价,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展开的:外在生存环境艰难、诗人队伍广泛分流、诗歌格局多元并举、诗歌探索误区重重[1].  相似文献   

19.
玄学是中国魏晋时代(公元220—420年)的主要哲学思潮.玄,出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幽深微妙的意思.扬雄的著作称为《太玄》.魏晋时代的一些思想家推崇《周易》、《老子》、《庄子》,并称“三玄”.“三玄”是玄学的经典.当时的玄学家多是所谓名士,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当时出现这种思潮是有政治原因和思想原因的.一、产生玄学的政治原因探讨玄学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20.
“时代女性”的提法出自茅盾1933年的《几句旧话》。他说:“那时正是大革命的前夜,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女学生或女性知识分子颇以为不进革命党便枉读了几本书……终于那大矛盾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人出乖露丑,我眼见许多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其实在此之前,“时代女性”已作为一个相当完整的形象出现在《蚀》、《虹》中,这是特定时代的一些特异女子的探索、发现和艺术上的概括显现,不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时代和生活,也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本文将就《蚀》、《虹》中的“时代女性”展开分析,力图从真善美三个方面寻找出“时代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