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一个重大权势转移就是外国在华存在已成中国权势结构的一部分,中国文化至少部分失语,于是出现了一种不得不借世界以言中国的新取向,梁漱溟就是一个代表。他是后来全盘西化论的先驱,又有意代中国“旧化”出头,却欲尊西而不通西学,虽尊孔而不甚知孔,面临着表述自己和说服他人的双重尴尬。然而他明知自己不具备讲述中西学问的基础,还是要挺身而出,因为他试图从文化层面解决中国问题,不能不言及学问,希望在中西互动的进程中重构一个可以自我表述的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使得西方学者开始探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强大动因。“中国模式”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成功的新的经验概括。它突破了原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征。对于“中国模式”,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中国经验或中国发展道路。中国经济的成功,也是“中国模式”的成功。它无疑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中国要实现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确定自己的高新技术发展对策,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着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逐步实现的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蕴涵着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原理,是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文化有没有“自主性”呢?就是说,是不是我们自己独立自主地决定我们所要的“文化”?我们中国现在的文化是怎么样一种形态的文化呢?我对这个问题是比较困惑的,因为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文化是不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的,是缺乏“自主性”的。换一个说法,就是自从中国的文化与西方的文化相对一百多年以来,历史就决定了中国的文化不能不发生变化。理由很简单,因为中国没有从自身发展成为近代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是古代的历史。用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中西之交,古今之异”。在中国和西方相接触的时候,中国文明或文化代表的…  相似文献   

6.
同五四时期的多数作家一样,许地山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并善于从中吸取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因而,他的作品多表现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理想,表现了一个炎黄子孙所特有的心理结构。他的作品,特别是其小说,除了具有引人入胜的曲折故事外,人物的情感美、道德美,以及富有生趣的意境美,闪耀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光辉。这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7.
方志敏的“文学情结”得益于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和源于自己的文学阅读与创作实践。方志敏生前留下的绝唱《可爱的中国》,同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二十世纪亚欧大陆同时绽开的两朵鲜艳的无产阶级文学奇葩。独树一帜的方志敏狱中文学,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婆婆是个具备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与公公结婚四十多年,从未红过脸,很是让人称羡。可是她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有意无意在我面前灌输她的治家理念,而我却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罗马家族制度及西方理解东方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对中国家族制度的认识,建立在对罗马家族制度研究的基础上。但是,罗马的家庭其实质是父亲压迫家庭成员的奴隶制;而古代中国的家族与家庭第一位的是伦理关系的维持,父亲往往把子女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二者实有本质的区别。然而,西方学者往往不自觉地从罗马家族制度来理解东方的家庭与父子关系,这使他们对东方社会的解剖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起点上。例如,他们将中国政治制度看作是以父权制为基础的专制主义,其实,专制主义仅仅盛行于受古罗马文化影响的中近东国家,古代中国的君主制度更多地体现中庸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哲学史"作为一个学科,本身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哲学家构建自己哲学体系的本土思想资源的精神谱系,是在现代性问题与启蒙视域下构建出来,是现代性学问建制与本土思想资料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APEC部长级会议上,相信中国和美国都认为自己是赢家,因为双方宣称,己在中国加入世贸问题上达成全面共识。这一消息,除了意味着中美关系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回暖之外,也意味着中国入世即将取得最后的突破,在今年内有望最终解决这一持续了十五年的谈判。一位西方农业咨询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对农业生产补贴徘徊在2%左右,政府也没有增加补贴的趋势。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冯剑 《学术界》2023,(10):193-200
20世纪初,马寅初留学回国后,开始利用其所学的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希望构建起与中国本土相适应的货币理论以解决中国货币问题。为此他先后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大量吸收并系统介绍西方的金融货币理论和经验,尤其是当时较为流行的西方货币理论,并对西方货币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二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货币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当时紧迫的中国货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三是构建起了他认为适合中国实际的货币理论学说。《通货新论》的写作是马寅初对自己本土货币思想理论的总结,并力图为解决抗战后的货币问题勾画蓝图。马寅初构建本土货币理论的实践,对当今中国建构本土理论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比较视野下中国模式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比较视野下,深入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经验,既是完善中国自身发展模式的需要,也是探索人类和谐发展道路的需要.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之道,市场经济的协调治理之道,循序渐进的稳健改革之道,中国模式的和谐治理之道,成为当代中国经验中蕴涵的中国治道.以中国人自己的眼光来提升中国经验与中国治道,对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去年11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和六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谈话时说: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伦 《中国学术》2001,3(3):247-252
近两年来中国知识界的论争,除了些题外之意,暴露的一些问题似乎还是与一个近代以降中国知识界的老问题相关,即如何理解认识西方的思想理论脉络,导致其产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背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支离、断隔、浮躁映显着中国文化现代危机的深刻,解困之道除了艰苦运思之外,大概也就只能靠更系统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了。对现代市场观念的历史及其运作,这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制度更多些深入的了解,少些简单的挞斥或礼赞,无论对学术思想还是社会实践的发展都会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对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了个人的回答.本文再从"中国法律哲学的初步纲领"'共谋'与强制性支配"从'主权的中国'迈向'主体性的中国'"等方面做了进一步阐释.提出中国法学或中国学术,在当下世界结构中的首要任务,或者说中国学术的当代使命是根据我们对中国现实情势所做的"问题化"理论处理而去建构中国自己的一种有关中国未来之命运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对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了个人的回答。本文再从“中国法律哲学的初步纲领”“‘共谋’与强制性支配”“从‘主权的中国’迈向‘主体性的中国’”等方面做了进一步阐释。提出:中国法学或中国学术,在当下世界结构中的首要任务,或者说中国学术的当代使命是根据我们对中国现实情势所做的“问题化”理论处理而去建构中国自己的一种有关中国未来之命运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8.
时空视野中的中国问题和中国道路乃是当代的,当代的中国人只能考虑和解决属于他自己的问题。虽然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政治的或政治性的,但所有的问题及其解决都无疑是相关于政治活动的。政治哲学所讨论的是具有政治性的中国问题和中国道路,每个人走什么路取决于自己的意愿、目的和环境;而一个国家走什么路则取决于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类型,而在现当代,则取决于政治,取决于政治社会的建构。政治哲学视阈中的中国问题和中国道路就是要回答,政治是如何决定道路的,继而决定如何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从王朔、刘震云、王小波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文学,就聊我们熟悉的一些当代作家以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最近20年进展的比较好。但出现了一个突出的情况,就是几乎所有学者在做过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之后,都要摇一摇头下一个结论说,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不好。其中很多学者最后都转向了,不搞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了,将自己的研究目标转移到历史、哲学。文化等等别的领域去了。 我想这些人的判断总归有他们自己的充分根据。好像不少读者也有这样的看法。有一回我在自己任课的班上搞随堂调查,问大家现在读什么书。尽管我给他们讲的课是2…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商贾小说中的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举世公认的美德。中国古代商人从自己的生活和需要出发 ,对诚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诚信是一种与“善”紧密相连的道德规范 ,是“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在商品交换领域的延伸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诚信是一种市场竞争力 ,是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秘诀 ;从中国古代商人的生存状态来看 ,诚信是中国古代商人健康成长最需要的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