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人口城镇化的研究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系统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的因素,主要选取城镇发展、农村建设、制度安排三个维度,并构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得出各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瑜 《兰州学刊》2012,(3):126-131
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是中国二元经济转换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在人力资本视角下,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2006年的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控制其他影响变量,考察人力资本对非农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民的非农劳动参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非农劳动参与有积极影响,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非农劳动参与,但健康状况对非农劳动参与的影响并不明确;控制变量方面,农业劳动任务的增加会降低农民的非农劳动参与率,地域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方面也具有显著影响,相比东部地区而言,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参与概率更低一些,此外,婚姻因素对非农劳动参与的影响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使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不断增加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能够有序转移流动,顺利实现充分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就业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发展后继乏人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需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溢出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除了一般性人力资本溢出外,还存在着更为广泛的人力资本外溢性,一是与城市人力资本投入相比,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具有更强的私人性;二是由于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广泛的歧视,农村人力资本并不能获得与其边际贡献相应的报酬。因此,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向城市的庞大价值转移。实证分析表明,超过四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由此形成的。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外溢性。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使其能顺利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城市生产方式转变,这是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力图从社会风险的视角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途径,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大面积向城市转移就业过程中却出现了劳动力“回流”现象,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真正转移不回流,稳定就业和良好的心理适应是必备的重要条件,而和谐劳动关系对其条件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细致分析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基础上,从社会环境营造、企业职责界定及政府功能发挥等方面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  相似文献   

7.
1978~2004年江西省的计量经济模型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城镇失业率、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和城镇化率等5个变量。实证分析结果揭示了要大力促进中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效转移,就必须增加农民实际收入,重视农村教育,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农村产业非农化,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俞贺楠 《兰州学刊》2014,(5):170-174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带动下,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也正逐步发展,我国就业人口在不同产业就业的比例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加之经济下行、劳动力素质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凸显。比如,经济下行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建设不同步导致就业问题仍然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影响到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农民工就业培训资金缺位影响其就业质量并加大不公等,这些问题应当得到重视并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农民的小康.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创新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多策并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文章在对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即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投资主体的作用,加大农村外出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1.
12.
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出台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强调“三农”问题,都在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减少农民,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原有土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发展县域、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逐步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初具雏形,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3.
宁夏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就业不充分、自然增长较快、文化素质低、转移速度不快、回流人数较多、就业环境不理想等问题,同时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了文化素质、就业能力、思想观念、居住环境和家庭保障等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劳动力转移应从转化“推力”和强化“拉力”两方面着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然而,实现非农转移的劳动力就业层次较低、工作时间长且待遇较差,是造成其"移而不迁"的主要原因.大规模农村劳动力的空间和产业转移,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和村庄的"空穴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溯源与研究进展,以山东省309名农村女性作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规律,并提出应改变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加强农村女性义务教育的监管工作、职业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村转移女性劳动力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打造本地区特色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品牌;创造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配套机制;营造男女共转创业的社会环境,以加快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7.
胡海平  张艳  周园 《理论界》2005,(11):24-25
文章主要阐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大意义、当前辽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转移应该采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20.
农村非农就业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贫困减少,但总体来说通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等途径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减贫,因此有效的农村非农就业政策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非农就业经历了自由迁徙、严格受控、控制与鼓励并存到公平迁徙等政策,其发展受政策影响经历了时快时慢的过程。目前由于非农就业政策的从属性、非农就业群体利益表达的缺失性以及公共决策模式的集权性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非农就业还存在户籍制度、土地流转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政策性障碍。因此,必须将非农就业纳入国家政策议程,从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土地流转体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层面推动非农就业发展,以促进农村减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