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的"解蔽"思想及其社会学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荀子关于“解蔽”的思想,认为这一思想的前提就是在天人关系上的一种理性态度,在此基础上认为认识中的偏蔽是一种普遍现象,要尽量除去偏蔽,就要从认识的心理过程上着手,即“治心”与“知道”,而这一思想在社会学方法上的意义在于:一是从更全面的立场来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二是充分强调理解方法的意义,三是有助于更好地处理好学科的分与合。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8,(5):63-67
薄荷片推荐:一提起玉门关.就会令人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汉张骞“凿空”,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这座海关.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王之焕(一说朱斌)的《凉州词》是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的格调是雄伟昂扬的,并非如注家解说是苍凉哀怨的。前二句描写祖国边疆黄河、长城、祁连山的雄伟壮阔,抒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放胸怀。后二句用双关语描写边关两军对峙,互不侵犯的相对和平气氛,赞扬士卒严阵以待、固守边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豪迈精神。一反其他注家的说法,我们认为吹出怨声的羌笛是指当时玉门关外的敌对民族,高适和此诗的首句“胡人吹笛戍楼间”可证此说。因为这不再是唐初称臣于颉利可汗的时代了,因为“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矽(王之焕),因为“当今外国惧,不敢觅和亲”(王维),因为有万里黄河、万里长城和万仞祁连作天然屏障,因为有雄姿健儿戍守在这些天险及其终点玉门关上。关外那边的怨声由它去怨吧。这无防关内人民春风送暖的和平生活。  相似文献   

4.
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公园以黄河为轴心,地跨山西和陕西两省。河尔有吕梁山,河西为黄龙山。这里山势雄峙,气势浩大,黄河河道舒展蜿蜒。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其东西两侧的界线即由河道中心线向两侧分别扩展约1.5公里。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华北抗日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郝良真,孙继民华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它南起陇海路,北到长城一线,东起黄海、渤海,西到黄河,包括当时的山东、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热河的全部和河南、江苏、安徽的一部。在这...  相似文献   

6.
一、晋西黄河岸的红色记忆 此次山西作家分三程“走马黄河”,第一程的最后一站是石楼。 石楼县地处山西省西部,吕梁市南端,东与交口县相邻,南同临汾市永和接壤,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遥望,北同柳林毗连。  相似文献   

7.
山西旅游资源有六大总体特征。一是以黄河、长城、太行山等名胜景观为主体的省界自然整合封闭特征;二是以古建筑为标志物的宗教历史聚落特征;三是以名山大川为基本躯干的多样性自然景观;四是悠久厚重的华夏文明发祥地与传统文化景观特征;五是以塞北风光为基调的我国中北部古战场风情特征;六是以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策源地或发生地遗迹遗址为主要内容的纪念性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8.
荀子《解蔽》的实质是以“己之蔽”解“人之蔽”,他在知识与价值、天道与人道、道与物、认识途径与实践环节、认识前提与目的、认识的无限性与终极性等问题上均暴露了他的认识之蔽。因此,他不但未能解人之蔽,更未能如当前学术界有人所说“发现自我”,而是将自我价值淹没在“圣王”、“群体”的光辉之下,最终造成自我价值的泯灭。  相似文献   

9.
青海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纳顿”新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青海的东北部 ,地处黄河北岸湟水与大通河汇流地区。这里自西向东有赵木川、中川、下川三条大溪 ,由北而南流入黄河 ,沿河川水地区土地平坦、气候温和、雨水充裕 ,是群山环抱中肥沃的小盆地 ,农业生产发达 ,被誉为是草原上的小江南。全县近四万土族人民 ,主要聚居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这里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的“纳顿”活动 ,是这里土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纳顿”系土语 ,意为游戏、娱乐。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纳顿”与蒙古族的“那达慕”谐音同义。这个活动前后延续时间很长 ,它从庄稼成熟最早的下川…  相似文献   

10.
隋长城     
《清水河县志》上说:“隋之古长城。县境内有土边墙一道,东北自和林入境,斜贯县之中部,至老牛湾与长城连接,殆即隋之长城。”我国历史学家范文澜在史书《隋炀帝修清水河长城》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607年,隋炀帝到北境去游玩。他出边塞宣扬武威,暂停在榆林郡,发丁男百余万人筑长城,西起榆林,东至紫河,限令二十天筑成,丁役死去十之五六。他筑长城同洛阳外围掘长堑是一样的想法,以为有了长城,可以保证行军的安全。他率领大军五个余万人,马十万匹,结成方阵,四面准备应敌。他和后妃宫眷及百官家属都在方阵中间。大军出榆林塞,游行突厥牧地,受启民可汗朝见,大军转入楼烦关(山西崞县东北),回到太原。  相似文献   

11.
一、《雁丘词》展开的话题 "走马黄河"一路,不断看到金元两代交替时期一代宗师元好问的诗词。在山西代州南楼,看到元好问《辛丑代州南楼》;在山西浑源县龙山,看到元好问的《游龙山》;在山西平陆虞板道上,看到元好问的《虞板行》;在黄河三门峡,又看到他的《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相似文献   

12.
牵挂     
40年前,我曾经是一名知识青年。我插队的地方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苏独仑公社,此地位于阴山山脉以北,属于河套地区。“黄河九害,惟富一套”,这里很少受到黄河的肆虐,而且有丰沛的水利灌溉,是个产粮区。这里的人没有饥腹之忧。我在这里的几年,还真没听说过知青有谁闹过饥荒挨过饿的。  相似文献   

13.
哲学告别人类中心论是本世纪动荡不安的精神文化运动的主导线索,它从思维方式、世界观特性和价值体系三方面带来了当代人学观念的彻底变革。这一变革遵循着互为经纬的两个方向:其一是通过对人类理性之“偏”的揭示与矫正引导当代思想走出直接面对“解放的焦虑”所产生的精神紧张;其二是通过对意识形态之“蔽”的消解揭露一切人类中心论的观念蒙蔽,并由此破除各种类型的“解放的神话”。西方思想正是从这两个方向上在本世纪的精神张力中达到了人学的当代自觉。在未来的世纪里,哲学作为当代人学的自觉,应该从“解放的焦虑”面对人的抗争,通过辩证法的实践精神的回归,重建人类理性信念。  相似文献   

14.
张淑利 《阴山学刊》2006,19(4):22-26
"禁留地"是清初沿晋、陕边墙以北划出的一块东起山西偏关关河口,西迄宁夏宁城口的长条形禁地.清以来对该地的开垦促使鄂尔多斯地区形成了蒙汉杂居的局面,客观上促进了蒙汉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同时因蒙民失地而汉民得地,引起了蒙汉纠纷和民族矛盾,特别是蒙汉间的争地矛盾时有发生;此外,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垦种植加快了鄂尔多斯地区沙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建设“风能长城”,推广微型电动车,变害为利,减少空气污染,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一、在主要风口地区,逐年分段建设“风能长城”近年来沙尘暴危害日益严重。各地政府纷纷以植树造林、退耕还牧还草来防治风害。但由于风源在蒙古、新疆等广阔地域,现有措施很难在短期内见效,且风能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亦是一大浪费。建议在主要风口地区逐年分段建设“风能长城”,以有效利用风能资源,同时又迅速化害为利,改善生态环境。所谓“风能长城”,就是在主要风口地段建设几十米高的框架结构墙体形建筑,其上多层次地排列一大批中小型…  相似文献   

16.
明中叶以来山西民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中叶以来山西民风的变化张正明民风,即民间之习俗。山西民风,是在山西这一特定区域形成的风俗,具有独特风格。本文试就明中叶以降山西民风的变化作一探讨。一山西东处太行,西接黄河,北则大漠,素称用武之地,距京师仅数百里,实其右臂。《诗·唐风》传:山西“土瘠...  相似文献   

17.
《中文信息》2007,(12):29-29
推荐景点: 九曲黄河第一湾:甘肃的黄河自玛曲开始。它从青海久治县的问堂乡流人,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草原上,从南、北,东三面环绕玛曲,形成了壮观的“九曲黄河第一湾”。黄河在玛曲县境内全部流程420公里,是她在甘肃境内总流程的一半。所以车入玛曲境内,处处都见黄河的身影,玛曲即是黄河之意,玛曲县是华夏大地以黄河命名的唯一县城。  相似文献   

18.
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河湟”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 ,《后汉书·西羌传》有“乃度河湟 ,筑令居塞”的记载。这里的“河湟”是指今甘青两省交界地带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此后 ,“河湟”逐渐演变为一个地域概念 ,指黄河上游农区和湟水流域 ,即今青海省境内包括贵德、尖扎等黄河沿岸地区在内的东部农区和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上 ,这里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各种文化碰撞交融的地带 ,藏传佛教在这里从传入、发展到鼎盛、衰落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历史考察藏传佛教传入河湟地区的历史十分久远。据《安多政教史》记述 ,早在唐代宪宗…  相似文献   

19.
万里长城,雄伟险峻,历史悠久,工程浩大,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不断兴建,秦统一中国后,将北部长城衔接起来,并加修缮,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号称“万里长城”。至汉、北魏、北齐、北周及隋代,皆有修筑。终明之世,注重边防,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分设大将,统兵御守,先后置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头、固原等九镇,合称”九边”,(《明史·兵志·边防》)于洪武至万历年间,重新构筑长城,并在其险要处,建关设塞,布有重兵,加强防卫。西起嘉峪关,东至河北省山海关,总长约六千七日公里,时称“边墙”。为确保京师的安全,特于大同、宣化以南,河北、山西两省的险峻地带,筑有内长城,时称”次边”或”内边”。  相似文献   

20.
一、娘子关扯出的历史谜团2011年8月23日,山西作家太行采风团来到娘子关。娘子关位于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最早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关口之一;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朝设立承天军戍守处,唐大历年间修建“承天军城”;宋代建“承天寨”;明代为“承天镇”;清代增建“固关营”。是太行山上内长城的重要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