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走出"半人时代"--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宝存 《学术界》2006,(1):55-62
从历史发展来看,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都经历了从培养“全人”向培养“半人”的嬗变,又都蕴育着从“半人”走向“全人”的变革。在新的世纪里,大学教育必须也必将走出“半人时代”,迈向新的“全人时代”,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启蒙”在开启了教育现代性的同时,也开启了教育从“奴化教育”、“物化教育”转向“人化教育”的人学传统,即教育应当是以人为主体并指向“人”的启蒙教化。在进步意义上,启蒙所促成的教育现代性的发展,造就了现代教育使人成之为“人”的实践使命,而教育的人性化转向,正体现了教育的“启蒙”面向与精神品性。  相似文献   

3.
李晓燕 《江淮论坛》2009,(6):175-179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个人的充分和谐发展服务。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有“科学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这些教育思潮在特定历史阶段顺应了时代需要,但由于科学与人文自身存在的不足,这些思潮呈现出相互更替、妥协和融合的历史轨迹。基于对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审视,文章提出“科学的人文教育”这一理念,指出它既不是“‘科学的人’教育”,也不是“‘科学的并且人文的’教育”,而是“科学的‘人文教育”’,其根基是“人文性”的,其发展方向是“科学性”的,其宗旨是使人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关注。但是,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或心理健康教育说教化的倾向。其原因主要是在认识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简称“两个教育”)的关系相混淆。为此,本文从“两个教育”相互促进、“两种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出发,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对“两个教育”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从生产力层面和资源配置层面分别作了深入分析,阐述了教育产业的经济学基础,指出“教育产业化”的本质是对传统教育产业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在对教育资源的市场属性分门别类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教育产业化”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结论,并从市场环境建设和市场主体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现代教育产业的七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恒产”理论反映了孟子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使教育得以发挥“善性”的作用,达到“明人伦”的目的。孟子从国家建设和民众社会生活的全局利益出发,将道德、教育和经济合而为一,使教育成为得以扩充人的“善端”的必不可少的外力条件。站在“王道”、“仁政”和“性善”论的角度,可以看出孟子的经济思想与教育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精神气候或氛围,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心理暗示”和“文化无意识”机制,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必然的和有效的教育因素。大学教育又以其典型的“专业”、“价值”及“创新”等品质,决定着校园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特殊使命和效应。因而,积极探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便成为当前我国完善大学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发行教育债券可以弥补巨额教育投入缺口 ,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里大规模融投资的最佳渠道 ,有利于矫正我国过去支出中重“物的基本建设” ,轻“人文的基本建设”的现象。市场调查表明 ,教育债券发展空间巨大 ,教育债券可主要面向发达区域发行 ,以将富裕地区资金引向贫困地区 ,将城市资金引向农村 ,从机会不平等的源头服务于“共同富裕” ;还可向海外发行 ,吸引国际游资。教育债券可由自然人认购也可由企业、法人、基金等认购。教育债券应以长期型和超长期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教育政策是社会公共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了教育发展中的“二元”格局:城乡间、区城间、性别间和校际间的差距。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公平的实现,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所以,消除差异是中国教育政策的理念转向:教育政策要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城市中心”转向“均衡发展”;从“市场产业化”转向“公共利益性”。  相似文献   

10.
知识生产与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都在大学里念书或教书,深知大学这种体制、这种组织形式。对于知识生产和文学教育的意义。近年来,作为一个文学教授,我花了好多时间关注教育问题。因为.在我看来,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制度建设,还是一个专门学科、一种思想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文本系统.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究。即便你只是想了解“什么是文学”或“怎么做文学”,你也必须介入到关于教育的讨论里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教育创造”的概念 ,阐述了“教育创造”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 ,以及对“教育创造”加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构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论框架。这些观点启示我们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放在塑造和培育健全的人格,进行人格教育;把立足点放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养成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全社会各个方面整体协同实施教育,进行协同教育;把切入点放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和教育互动上,进行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13.
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媒介技术是“印刷文本”教育模式最有影响力的变革动因——不断演化的电子媒介技术对“印刷文本”教育模式产生了变革性冲击,并相继萌发了“没有围墙”的教育模式和“超越时空”的教育模式.这些目前还尚未确立的教育模式,都在不同侧面体现着麦克卢汉主义“媒介即讯息”的教育变革论.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工作涉及诸多方面 ,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系统教育、常规教育和随机教育。系统教育是按照培养目标或德育总任务的要求有计划进行的长期的教育活动 ,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 ,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 ,文明习惯的养成等。常规教育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根据学校形势的需要 ,针对那些在某一时期易于出现的一般性问题组织的教育活动 ,如开学初的纪律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和期末的考试教育等 ;另一种是利用固定的纪念日进行的教育活动 ,如“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的教育活动。随机教育则是利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青马工程”是社会转型期国家培养较高政治素养、较高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青年培养项目。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青马工程”却面临着特色亮点不明显、实效针对性不强以及内涵建设不足等发展困境。上海大学“青马工程”不断创新育人途径,提倡多样化教育,以满足高校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需求。多样化教育涵盖了传统文化教育、信仰教育、同伴教育等多种教育途径,为进一步提升高校“青马工程”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谷芝 《南方论刊》2006,(6):67-68
后进学生指的是学习差、或是行为习惯差、或是学习和行为习惯皆差的学生。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是我国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关键。后进生在班级里人数虽少,但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优化整个班级的学风、班风,同时可以挽救和改变一部分同学的命运。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一)家庭方面的原因。1、教育方法不当。不少家长对子女要么是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环境中娇生惯养;要么是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2、…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大量史实论述了托尔斯泰“自由教育”思想是对启蒙思想家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托尔斯泰关于“自由教育”的理论,关于“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主张,以及重视实践、重视劳动教育、重视教材建设、提倡生动活泼教学,强调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等思想,均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有关“人文”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有关“人文”的几个相关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 ,并在此过程中凸显出“人文学科”的内涵。本文认为 ,关于“人文”的辨析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 :一是“学科”层面的“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分 ;二是“历史”层面的“人文学科”与“人文主义”的甄别 ;三是“教育”层面的“人文学科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教育理念的涵义,提出大学必然有着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并认为好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追求卓越。本文兼议“尊重的教育”“尊重的德育”的教育理念。指出在我国实施“尊重的教育”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尊重的德育”的意蕴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原点:生活--一种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要回归生活”是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尽管这个呼声如此强烈,当前教育和生活相脱离的状况却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我们对“教育是什么”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教育原点的失落要求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到并坚持一个正确的教育原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深刻地体现了“教育源于生活、教育需要生活、教育为了生活”的思想,为我们回归教育原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