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悖论"及其阐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理解的劳动价值理论实际上有两个劳动价值理论A,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劳动价值理论B,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生产所费时间决定.这两个理论在同质劳动下实际上是一致的,但社会劳动复杂和异质化时就不和谐相容的,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第一,两种劳动价值理论中包含着一个主观和客观的悖论;第二,按照劳动价值理论A,商品的价值量并不必然与生产率(或生产力)成反比;第三、劳动价值理论B发展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的理论难以用来衡量不同时代的劳动复杂程度差异对价值量创造的影响.为了弥补劳动异质时出现的这一悖论,本文作了一涵盖简单同质劳动和复杂异质劳动的整体系统的研究分析,发展了有效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最后,本文引入了"负价值"的概念,发展和充实了有效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王峰明  牛变秀 《学术界》2005,26(6):98-111
"服务劳动"和"服务产品"同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关系问题,或者说,第三产业发展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争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没有给以科学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对主张"拓展"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含义和适用范围的"拓展论"提出质疑,并以马克思的原典理论为依据,阐明(1)服务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时代不容忽视的问题.马克思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从正面系统、直接地阐发了自己的见解.(2)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看,一小部分服务劳动因其生产物质产品而在"可能性"上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绝大多数服务劳动因其中耗费的服务劳动力商品和其他物质商品而具有价值,但本身则不创造价值.一切服务劳动和服务产品,只要它们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就必然是"物质的",或者说是物质的东西所具有的.服务产品的商品特征和价值规定,与其中的非物质内容比如它的政治的、精神文化的内容,与它的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规定没有任何关系.(3)要正确认识服务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必须辩证地看待社会的"劳动体系".社会生产的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劳动的性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同时这些劳动又密切相联,彼此不可或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更不意味着就是剥削劳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研究创造价值的劳动为中心,从抽象劳动、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总体劳动、有用劳动等方面,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只有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的有用劳动所对应的抽象劳动才能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实体,并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即只有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这一结论,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劳动范畴的认识有一个从狭义到广义逐步延伸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狭义的劳动已经延伸为马克思所研究的广义的劳动,即一切创造商品价值的社会劳动,而且从外延来看又有所延伸,狭义的劳动包括了创造物质商品的劳动、提供活动形式的商品的劳动、创造文化商品的劳动、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等。广义的劳动则是泛指一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劳动与商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必然创造商品的价值,形成社会的财富.高等教育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起不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起作用?人们对此重视不够,研究不多.面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的实际,有必要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实质进行再认识,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高等教育劳动与商品价值形成、丰富社会财富的关系,这对发展观代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学术界围绕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中,各方都是把商品价值与创造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把商品价值看成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这容易引起误解或本身潜意识中就有拜物教观念,这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产生混乱和误解的一个根源。正确的、科学的提法应该是劳动表现或不表现为商品价值,什么劳动可以表现以及怎样表现为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于时代局限等原因,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和"商品价值实体论"皆不成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缺憾.但是,由它们生成的商品价值二重性和商品价值规律等却是正确的,构成了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基石.本文在阐述马克思这些缺憾的同时,重点讨论了两个问题:其一,作为一流智者的马克思,何以会出现一些"不可理喻的错误";其二,存在理...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创造,怎样实现,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有其不同的理解与解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价值的一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本文,笔者赞同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的一元论,并对此作了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9.
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劳动是生产商品的总体工人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管理劳动和科学技术劳动不仅以平均水平的耗费加入商品的价值,而且通过影响劳动效率对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作用。资本等客观生产要素也通过对劳动效率的影响对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作用。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可以为认识各类劳动和生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保证各类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可以为认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奠定理论基础,理解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0.
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劳动是生产商品的总体工人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管理劳动和科学技术劳动不仅以平均水平的耗费加入商品的价值 ,而且通过影响劳动效率对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作用。资本等客观生产要素也通过对劳动效率的影响对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价值论在"终极"意义上有其天然合理性,引入将来时态及潜劳动概念,可以解决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创造"价值等等难题;商品价值不是单方面确定的先验的实体,而是不同主体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只存在于商品交换之中,可以用社会劳动量(有效劳动量)来评定或表现。要确立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的科学提法,摈弃劳动"创造"价值的不科学说法,强调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劳动交换,这样可扩展商品的范围,为交换而进行的劳动及其结果就都是商品,都可表现为商品价值,这样有关商品价值源泉、价值决定等等争论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赵学清 《南京社会科学》2002,25(Z2):284-289
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劳动是生产商品的总体工人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管理劳动和科学技术劳动不仅以平均水平的耗费加入商品的价值,而且通过影响劳动效率对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作用。资本等客观生产要素也通过对劳动效率的影响对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作用。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可以为认识各类劳动和生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保证各类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可以为认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奠定理论基础,理解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3.
郑怡然 《江汉论坛》2007,23(2):27-31
人们普遍认同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但是,不少人对劳动二重性的实际理解与应用存在误区,最主要的误解是把抽象劳动看成是生产领域中"创造"商品价值的一种独立的劳动形态,是一种作为出发点的劳动;与此同时,只关注抽象劳动的质而忽视了量的问题.其实抽象劳动只是劳动在交换领域中表现为商品价值的一种形式,其质与量都是作为出发点的个人劳动转化变成的结果,它并不是生产领域中的独立形态的出发点的劳动.  相似文献   

14.
陈征教授是当代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科学劳动论"是陈征教授在研究《资本论》过程中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从一般劳动理论到现代科学劳动理论的创建过程中,陈征教授不仅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关于"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的重要观点,而且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开创性提出了"商品价值创造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重要论断,指出现代科学劳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人本位世界"和生产的人类过程及社会过程出发,劳动是财富生产中惟一的人类耗费,这种劳动耗费构成社会财富实体,形成财富的值.在商品经济中,财富的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因此,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非劳动要素在财富生产的自然过程中的作用是"按要素分配"的自然基础,非劳动要素的所有权是"按要素分配"的社会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总价值"按要素分配"的量的界限,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大经济学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合约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合约论"的理论基点在于站在人本主义立场,维护劳动者尊严和人格,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重新定位."合约论"赋予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雇主)在市场交易中平等地位和自主产权交易关系.通过建立劳动力产权概念,实事求是地界定劳动者的市场交易关系,使其成为自身利益的产权主体."合约论"把"以人为本"理念与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思想认识上走出了"主人翁论""联合劳动论""商品论"等理论误区,从而回归科学的认识领域.为了使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合约"精神得到广泛体现,需要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在实践中进行制度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7.
"超质劳动"是一个揭示人类生产力发展机理的劳动概念,它赋予"劳动创造价值"全新的内涵.人类劳动分为低质劳动与高质劳动.高质劳动需要高智慧、高学识,它所创造的价值是低质劳动的倍数.但人类仅仅从事高质劳动并不能增创价值或社会财富.这是因为,相对低质劳动而言,高质劳动者需付出倍数的学习与实践成本,消耗倍数的社会财富.这样,高质劳动创造的高价值一旦减去高成本,社会价值总量未必增加.而当高质劳动者创造出先进设备之后,先进设备的操作者并不需要高智慧、高学识,他们从事的只是低质劳动,但创造的价值却与高质劳动者相同.所谓"超质劳动",就是指劳动者以低质劳动形态发挥了高质劳动功效,创造高价值的劳动.正是因为存在超质劳动,人类才能不断增创价值,使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倍增."超质劳动"概念对于科学阐释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马克思对劳动与价值的经典分析,得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等同于"个人劳动是转化为人类劳动的唯一源泉"这一命题,而后一命题显然是成立的,进而得出只有当劳动同时具有活劳动、参与社会分工的劳动和有效劳动的属性时才能创造出价值。并且,在对要素决定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进行反驳的同时,主张劳动价值论应与时俱进,同时坚持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劳动价值论是钱伯海教授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的“新见解”。其所提出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社会看,产品价值只分解为收入”、“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等观点需要澄清。对社会劳动价值论主要观点的辨析: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从根本上否定了劳动价值论;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为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何消失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王传林 《河北学刊》2004,24(4):197-200
当今世界,各种劳动的知识化水平千差万别,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相去甚远.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实体的概念和商品价值相对性原理,衡量各种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的尺度应该是社会平均劳动而非简单劳动.诚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各种劳动的计量单位是简单劳动,但马克思所说的简单劳动实际上就是指社会平均劳动.后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传统的商品价值量公式就成了没有前提条件的永远适用的教条而未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