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引言:“俟解”者,言而有待于解者也。言而有待于解,则其言之难解也可知。然《俟解》之所以难解,非诘屈聱牙之谓,非鲁鱼亥豕之谓,盖知其所以言之难也,知其言之所以行之尤为  相似文献   

2.
“中和”思想局限性浅论齐学广《礼记·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建立在这一观念基础上的“中和”,既包含着儒家的美学理想,又包含着儒家的哲学思想。为了批...  相似文献   

3.
何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富金壁对许慎关于形声字的定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道: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曰字”之名。譬者喻也,喻者告也。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  相似文献   

4.
试谈“意”与书法创作王德仁“意”,《说文》释为“志也”。“志即识,心所识也……从心音。”又,“志者,心之所也,心之所存谓之意。”《辞海》释为“心愿”,“意向”,“意志”,“意态”等。那么,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意”的内涵又是什么呢?鉴于上述所说,“意”...  相似文献   

5.
“可欲之谓善”的命师出自《孟子·尽心下》。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在这段对话中,孟子因浩生不害之问从  相似文献   

6.
与儒就并称“显学”的墨家人称“历史有惊人相似之处”,但历史绝无重复之可能。偏执历史循环论的人,今已鲜见,但重蹈前车之覆辙者,古今中外,所在多有。因此,以史为鉴,从墨家法哲学对儒家法哲学的抗争中得到一些启迪,或可对当今崇儒之风日炽的流弊,不无纠偏补弊的助益。儒、墨两家并称先秦“显学”。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①但儒、墨的“显学”是对立的。在中国法学史上,墨家法哲学最早对儒家法哲学进行了否定性的批评。墨家的创始者和代表人物是墨翟即墨子,约生于孔子死时,约…  相似文献   

7.
荀子提出“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近也”和“依乎法而又深其类”。本文认为,目前学界对于中国传统司法“确定性”问题的讨论应该正本溯源,回到荀子对“法”和“类”的讨论上来,因为,中国从汉代开始的司法传统实质上是荀子“法、类”说的延续和贯通。  相似文献   

8.
历来论及中国古代的经学起源,必述及孔子而往往忽略子夏。《礼记·乐记》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然则无述者,作者焉明?如能将孔子与子(?)共同研究,则对经学起源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入。  相似文献   

9.
宋诗作为传统诗歌史上的一段独特的存在,显目地与唐代诗歌形成对比与参照,无论是宋代诗人的创作实践,还是后世论家的批评标准,实际上都是以唐诗为一个最重要的参照系的。这样,站在唐、宋的不同立场,也就形成完全不同的观点,如欧阳修志在建构独具风貌的“宋调”,即自负“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严羽论诗“以盛唐为法”,因谓以苏、黄及江西派为代表的宋诗人为“奇特解会”,“非古人之诗也”,“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其后,“自‘不读唐以后书’之论出,于是称诗者必曰‘唐诗’,苟称其人之诗为‘宋诗’,无异于唾骂”,尊宋诗者则谓“宋  相似文献   

10.
《楚辞·离骚》中有“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句。就“女媭”词义,历代释家, 解法各异。有言姊者(王逸)、妹者(郑康成)、贱妾者(汪瑗)、女伴着(郭沫若),亦有言女巫者(周振洪)、妇女之通称者(游国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我则认为,媭者,妻也! 何理之有?且先看人们对《说文》释“媭”以及对如上所罗众家之说的渐次怀疑。《说文》引贾逵之说:“楚人谓姊为媭”。由是,有王逸等汉儒及后代各《楚辞》释家之“姊”说。游国恩先生认为,“王选以为屈原姊,盖因贾逵有楚人谓姊日媭之言,遂即谓为屈姊耳,其实别无据也”。《离骚纂义》对许慎不直接释解“女媭”而引贾氏之语提出怀疑。陈  相似文献   

11.
浅析荀子的君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新山 《青海社会科学》2001,(6):118-121,110
在荀子看来 ,人类社会主要是由君子和小人这两类社会成员组成的。君子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在位的统治者 ;二是指有道德、守礼义者。他经常提及的君子主要是指第二种。荀子认为君子是礼义的源泉 :“天地者 ,生之始也 ;礼义者 ,治之始也 ;君子者 ,礼义之始也。故天地生君子 ,君子理天地。君子者 ,天地之参也 ,万物之总也 ,民之父母也。无君子 ,则天地不理 ,礼义无统 ,上无君师 ,下无父子 ,夫是之谓至乱。”(《荀子·王制》,以下引此书 ,只注篇名 )。君子是法律的本原 :“法者 ,治之端也 ;君子者 ,法之原也。故有君子 ,则法虽省 ,足以遍矣 ;无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传统中存在与西方哲学经典概念理性相对应和意义趋同的概念,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理性”,也存在哲学理性观的历史演变。《易传·说卦》提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理与性对举,意蕴主要涵括自然事物的本性与内在规律,属于认识论范围。《后汉书·党锢传序》谓:“天刻意则行不肆,李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这里“理性”概念指个人品性修养,属于修养论范围。南北朝《刘子新论》的《辩乐篇》谓:“淫、怆、愤厉、哀思之声,非理性、和情、德音之乐也”;其《和性篇》则谓;“理性者使刚而不…  相似文献   

13.
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一句中“三后”的解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其一,认为指三王,王逸《楚辞章句》说“谓禹、汤、文王也。”其二,认为指楚之贤君,王夫之《楚辞通释》说“鬻熊、熊绎、庄王也。”戴震《屈原赋注》也说“三后谓楚之先君贤而昭显者,故经省其辞,以国人共知之也”。其三,蒋骥认为“三后”谓“伯夷、禹、稷也”(《山带阁注楚辞》)。这三种解释,哪种更切合文意呢? 让我们来看看《离骚》中这段文字:“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在这段话中,诗人将尧舜和桀纣作对比。作者先是夸赞“三后”,说他们“固众芳之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有媵送制度。所谓媵,就是送女出嫁。《仪礼·士昏礼》“媵布席于奥”郑玄注说:“媵,送也。谓女从者也。”所谓从者,指送女出嫁时陪同出嫁的人。其中有陪同而去的婢妾,也有随从而去的奴仆。《诗·小雅·我行其野》孔颖达疏: 《释言》云:“媵,送也。”妾送嫡而行故谓妾为媵。媵之 名不专施妾,凡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僖五年《左传》晋 人灭虞,执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史传称伊尹有莘氏之媵臣。 是送女者虽男亦名媵也。 《说文解字》无“媵”宇。但有“俣”字。“俣,送也。从人,关声。吕不韦曰:有(饣先) 氏以伊尹俣女。”“俣”即是“媵”;“关”却不是简化字关心之“关”。而是“朕”、“送”所从之“关”,音ying。  相似文献   

15.
因明的三支论式是由宗、因、喻三支组成的。在这三支中,“宗”是“所立”,相当于论题,“因”和“喻”是“能立”,即是使“宗”得以成立的根据和前提,而其中“因”则认为是“宗”得以成立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支,有人称之谓“正能立”者;“喻”则被称之谓“助能立”者;是助“因”以使“宗”成立的根据。因明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6.
《礼记》的《礼运》篇有一段著名文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禹汤文武咸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历来解释误解了此文上边的“与”字。“与”指上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之与,与本训谓,大  相似文献   

17.
王宏超 《云梦学刊》2006,27(4):38-39
中西传统学术概念与今日学术之界定是不同的。从“学术”含义而言,《说文解字》谓“学”与“教”通,“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广雅&#183;释诂》则谓“学,效也。”《说文解字》释“术”曰:“邑中道也”,引申之义为门径、方法。可见,在传统语境中,中国古代学术具有通识教育的倾向,与西方古典学术概念类似。在西方古典学术传统中,与学术相关的真理概念具有宗教、道德和认知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18.
“中体西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对其论述历时既久、数量亦多。笔者在从事中国近代教育史的研究中,对此萦怀多日而似有所得,现试就此求教方家。 一、第一批评者为谁 长期以来,严复以牛体马用为喻作为“中体西用”的第一批评者已成不争之论,并被载入各类相关教材之中,但实为大误。张岱年主编的《中国启蒙思想文库》已指出,就目前所发现的资料来看,第一批评者应为何启、胡礼垣。他们在成书于1898年的《新政安行》中写道: 本末者,事之始终也,指一事之全者而言,谓其有是本,因而有是末也,非指二事之散者而言,谓其本在此,其末在彼也,本末有先后而无不同也。其本为嘉禾,则其未必不为粮莠。其本为粮莠,则其末必不为嘉禾。体用者,身之全量也,指一身之完者而言,谓其有是体,因而有是用也,非指二物之异者而言,谓其体各为体,用各为用也,体用有内外而无不同也。其体为羽翼,其用则为冲天;其体为鳞甲,则其用为伏地(郑大华校点:《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全  相似文献   

19.
一  世有评画者曰 :“妙于生意能不失真 ,如此矣 ,是能尽其技。”尝问如何是当处生意 ?曰 :“殆谓自然。”其问自然 ,则曰 :“不能异真者 ,斯得之矣。”且观天地生物 ,特一气运化尔 ,其功用秘移 ,与物有宜 ,莫知为之者 ,故能成于自然。今画有信妙矣 ,方且晕形布色 ,求物比之 ,似而效之 ,口序以成者 ,皆人力之后先也。岂能合以自然者哉 ?(宋·董 《广川画跋》卷三《书徐熙牡丹图》)朱自清先生解释说 :“‘生意’ ,是真 ,是自然 ,‘是一气运化’。‘晕形布色’ ,比物求似 ,只是人工 ,不合自然。”[1 ]盖“自然” ,在中国古典绘画 (尤其是山…  相似文献   

20.
《哲学笔记》,有的人誉之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矿山”。矿山者,蕴藏宝石之地方也。谁想获得理论“宝石”,就得不辞劳苦地去探索,去挖掘,去琢磨。列宁在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入赫拉克利特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