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赵成文 《社会科学》2001,(10):62-66
邪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大河中的一股逆流 ,它以轻率和任性的态度反对人类经长期探索而形成的认识模式、社会组织模式、行为模式 ,其目的和后果具有明显的反人类、反社会、反进步的特征。邪教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本文探讨其中的文化根源、精神根源和思想道德根源。一、邪教产生的文化根源邪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社会某些弊端、阴暗面或消极方面的折射。对这些社会弊端、消极方面 ,进步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会采取积极的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变革 ;但是某些非基本阶级、阶层或非主流阶层由于自身力量的不足 ,则往往采取一些隐晦方式进行对…  相似文献   

2.
个人社会化:一个概念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社会化是个人被动接受和能动选择社会的文化教化以实现自己的社会性的人生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本质上来说,个人社会化就是个人的社会性的形成、发展和实现过程;从内容上来说,个人社会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教化过程;从方式上来说,个人社会化就是被动接受和能动选择社会的文化教化的统一过程;从结果上来说,个人社会化就是个人获得自我和社会实现文化转移、交替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邪教总是以宗教的面目出现 ,借以蒙蔽、吸引信徒。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也常常利用我国取缔和打击邪教的行动大做文章 ,认为我国干涉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权利。因此有必要对宗教和邪教的关系作以辨析 ,以正视听。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是邪教与宗教在产生根源、吸引信徒的手段、外在表现等方面有其表面的相似性 ;二是宗教与邪教在发展历史、内容、信仰方式和社会作用方面有本质的区别 ;三是要充分认识邪教冒用宗教名义的危害性 ,做好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相对道德评价中的自我性道德评价,社会性道德评价是评价者对自身以外的他人、群体、社会进行的道德评价,因而承担着三个方面的任务。与其他有关人事的社会性评价相比,社会性道德评价具有大众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无程序性和无责任性的特点。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标准即各种道德规范;社会性道德评价的实有方式主要有暗评和明评两种;社会性道德评价在客观上兼有道德教育和社会赏罚两个方面的功能;社会性道德评价对人的导向效用,取决于三种社会条件,即是否是熟人社会、是否是一元文化和人们是否具有较强的道德感。由于传统社会具备这三种条件,所以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用高。而现代社会由于既不是熟人社会,也不是一元文化,所以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用呈下降趋势。不过这个趋势并非不可逆转,通过采取举措就能恢复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用。  相似文献   

5.
车文化影响了社会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车文化是否形成、形成期以及形成标志,尚无明确意见。车文化的形成是以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文化的形成为标志;而汽车文化的形成是以20世纪的60、70年代汽车在欧美日国家的普及、汽车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为标志的。创新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福利文化、生态和谐文化是当代车文化的基本内涵;创新性、群众性、社会性、民族性、生态性体现了车文化的特征;规制、语言、视觉、品牌等,是车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邪教已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摧残人们身心健康、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和政治稳定,甚至对国家政权形成冲击。社会治理创新视阈下引导涉邪人员回归社会,应坚持配合打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长期工作与临时稳控相结合、专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精神救助与物质救助相结合等四个原则;完善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种防控机制;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育培训,加强法制建设,深化体制改革等多条路径,逐步引导涉邪人员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法轮功"邪教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现象,社会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置于背景社会的环境中,研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改革开放出现的社会过渡性失衡,民族心理素质缺陷,信仰多元化导致的观念冲突和无序状态等社会心理现象构成了“法轮功”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邪教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毒瘤,不但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治理,还应该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等方法和途径教育群众,抵御邪教侵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礼性”与“理性”,“礼单”与“菜单”概括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从“数学群”和“社会群”的角度揭示了文化的成长性以及文化与经济发展和腐败、邪教、模仿造假、社会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等社会现象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邪教是使社会肌体发生病变,甚至会导致社会肌体功能衰竭,直至死亡的“毒瘤”。邪教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根源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铲除。我们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来揭露邪教的危害,帮助群众提高识别邪教的能力,增强全民抵抗邪教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邪教在我国部分农村活动猖獗.本文以文化学的方法为指导,通过对农村邪教的个案调研,指出邪教是危害农村社会和谐,阻碍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恶魔,其产生原因在于农村主规范文化失范及其维持力量的弱化,同时指出无邪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村主文化建设与对农民的教育及其利益、需要合理、正当地满足.  相似文献   

11.
构建高校心理和谐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的心理和谐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轮功”邪教组织给我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促使人们对社会稳定工作的思考。本文从分析“法轮功”传播的特点、迅速蔓延的原因入手 ,着重论证了如何搞好社区防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居家养老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经济收入、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等是影响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上海市某街道的调查资料显示,城市居家老年人社会支持脆弱,心理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女性老人和高龄老人的生活堪忧。为此,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收入,在社区层面建立专业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论和合文化及其现实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遂 《兰州学刊》2008,(6):146-148,165
中国以儒道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和合文化包含了人与自然观思想、社会治理结构观思想、统治执政思想、人际交往思想及个人道德修养思想等五大基本思想。和合文化以其内容的广泛性与完整性及其思想的实用性,决定了它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巨大的文化形塑功能。和合文化具有形塑出温和、稳健、睿智、克己的和谐社会主体,形塑出和谐良性的社会治理结构与政治民主体制,形塑出互爱互助、和平共处、相互促进的和谐社会大环境等三大功能。和合文化将最终有助于形塑出和谐的社会关系,形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社会有机体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文化特质构成的复合体,它呈现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有机耦合的“3S模式”。社会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物质文化传递的选择性、制度文化配置的稀缺性和精神文化变迁的滞后性而出现文化出入的失衡,体现在社会“文化症候”的出现。文化症候说是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社会有机论的发展,对我们用系统思维研究当代文化变迁及和谐社会构建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学术视域。  相似文献   

16.
“积极老龄化”框架下的老年人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积极老龄化"(健康、参与和保障)框架下,我国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政府、社会、家庭要积极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孟航 《学术探索》2013,(3):131-135
摘要:原生态文化在当下的流行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又与这种文化本身的特性有关,而各种误读和滥用提醒人们运用新的理论分析工具对其进行重新理解和把握。通过将原生态文化分别放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不同圈层以及利益、资源、学术、历史等不同层面,从中发现了媒体和商业包装的、政府和当事者关注的、学术文化体系当中的、社会发展历程当中的“原生态文化”的不同形态和意义。对于原生态文化的未来走向可以从圈层互动中进行把握和前瞻,并以此来反思若干关于人类前途命运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过程,也是观察分析文明文化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和谐社会是以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实质的文化形态。从全球化、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全球化使文明在并存中互动,也使文明在互补中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全球化为基础,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要弘扬和谐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导向;要以创新为关键,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尤其需要遵循系统连续式与分散主体式相结合的内容设计原则,构建科学的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营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独立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夏商时期的和谐文化主要体现在制度控制层面、精神控制层面以及艺术审美三个层面。在制度控制层面,通过协调外交关系中的交往行为,以实现部落社会的和谐。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控制措施,通过推行荒政制度,关注弱势群体,通过控制人们物质消费的过度行为,以实现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精神控制层面,人们通过宗教信仰、道德修养以及礼乐为用等方式加强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的遵从,强化个体身心修养和谐意识,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艺术审美层面,表现为听觉与味觉审美上的和谐,表现为视觉审美中的阴阳和谐、青铜图案与建筑审美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