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在中国制造2025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通过对东北三省投入产出表的测算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发展现状与嵌入关系。研究表明,东北三省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产业结构一致,制造业为支柱性产业,增值能力最强但内置化问题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增值能力相对较弱,但发展空间大,具备“高附加值”特征;东北三省均处于制造业驱动阶段,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同时,东北三省在产业发展及嵌入融合程度上存在差异: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平稳,嵌入关系相对较强且较为稳定,制造业有初步受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趋势;吉林省制造业发展较迅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下降趋势,两产业间互动发展较为迅速;黑龙江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相比于吉林省、辽宁省实力较差,其产业间关联最弱并略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经济的核心内容。我国也开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转型。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分析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分类、特征及现状;分析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等建议,从而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文章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广西在目前经济发展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措施,以促进广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知识技术含量和深化制造业分工,有利于制造业企业涉足价值链的高端。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制造业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分析入手,探索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在将武汉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上海、北京对比的基础上,得出了武汉制造业升级亟待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武汉制造业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及其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基于河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研究了河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状况。研究显示,河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程度不足,部分原因在于河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据此,就优化河南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提高对于制造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河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结合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利用2002、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和投入产出的现代经济数量方法,从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现状与特征,并与某发达地区制造业、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程度进行对比,揭示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从供需转化的视角提出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对河南省经济结构优化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4~2013年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文献分析法得出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分析各个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工业发展水平对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最为显著,基础设施水平影响最弱,而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作用、科技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这4个因素对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8.
基于共生机理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二者相互依赖、共生互动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价值链角度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可得到二者互动共生关系:即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我国制造业相对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却较为落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正确地选择促进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依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分析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人才应具有的知识与能力,为探讨人才培养的路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业核算、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等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企业对于金融支持、物流的需求不断加大。对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现今重庆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动向。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5-2010年期间浙江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数据,对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了各因素对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各因素中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创新因素、政府因素、制造业发展水平因素。最后从监管机制、综合竞争力、外部发展环境以及产业效率等方面对促进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2、2007及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就辽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辽宁地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度且生产性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与自身关联效应更强,应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加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199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然后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的结论是: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在短期内前者对后者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后者对前者作用并不明显; 而从长期水平来看,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演化这种地缘现象的必然产物,其通过正的外部性反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因此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以辽宁省为例,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组合的方式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测度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指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现象存在但水平较低,且在省级和市级层面都是很不均衡的,其发展滞后于制造业,找到并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导入生产过程促进了制造业升级,其发展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充分有效利用服务业资源已成为工业企业提高竞争力进而扩大出口贸易的必然选择。从专业化分工、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结合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其是否影响辽宁出口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出口贸易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和商务服务业对辽宁出口贸易的影响较为明显。据此提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辽宁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在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整体上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有提升作用,但细分行业的作用有一定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分行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只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促进作用较小。金融业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只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作用为负。科学研究和批发零售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行业竞争力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吉林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及区域开发等方面的要求,为吉林西部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加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力度,将更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与吉林西部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互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夫余的活动中心,有呼嫩平原和松辽平原两种说法;夫余的王城有前后之分,前期王城多数学者认为在吉林省吉林市,也有吉林农安、辽宁西丰等意见。后期王城有辽宁昌图四面城、吉林农安、吉林四平一面城、吉林柳河罗通山城、吉林榆树一带、吉林辽源龙首山山城等意见。  相似文献   

19.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流通服务业等五大行业,其区位商值都很高,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首都经济定位中,应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并将市外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总的定位应发展为引领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中心,立足中国,辐射亚洲。应把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各生产性服务行业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