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济理论界的部分同志在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时,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憾:他们不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证地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地租质的规定性;而是完全从书本出发,演绎地推导社会主义条件下地租质的规定性。这就很难避免理论上的偏差。 地租是工农业产品价值或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地租质的理解上的偏差,必然会价值或价格理论的探讨,乃致于对价格改革的实践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的成型标志着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最终确立。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把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综合起来考察时,公式应为:级差地租=社会价值-个别价值;绝对地租=个别价值-个别生产价格。关于追加投资与绝对地租的关系,作者认为按个别价值减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计算绝对地租。作者认为,当前,属于绝对地租的部分应上交,属于级差地租Ⅱ的部分应留归农民。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地理学城市模型长期忽略了外部规模经济和拥挤效应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导致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缺少外部性这一重要特征。基于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拥挤效应的城市发展模型表明,在新经济地理学建模框架下,外部性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数值模拟发现:福利水平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倒U形关系;最优城市规模随外部规模经济的增加或拥挤效应的减小而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时,土地租金和总地租收入都以递增的速率增长,单中心空间结构不再稳定,但最终会出现何种形式的空间结构则取决于外部规模经济与拥挤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绝对地租问题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其形成条件是农业落后于工业,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其来源是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战后,在主要发达的资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依然存在着产生地租的经济条件,因此地租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个环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指出,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地租形态。级差地租产生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一个是土地的垄断经营。这两个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具备,因此级差地租也仍然存在。这是经济理论界普遍承认的。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还存在绝对地租,大家的意见就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不同、拥有的专利技术先进程度不同、拥有的固定资产升级换代等影响因素不同,其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也不相同,这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有相似之处。无形资产领域的地租现象,形成了无形资产的“级差地租”、无形资产的“绝对地租”、无形资产的“垄断地租”及无形资产的价格。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解读无形资产的意义与价值所得的启示是: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促使企业树立无形资产意识,促进无形资产向无形资本转化。  相似文献   

8.
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而发展以污染预防、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等为核心的绿色就业是推动实现这种转型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针对绿色就业的内涵展开分析,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提出绿色就业在创造工作岗位的同时改善了环境,其本质是提升产业的生态效率。然后,设计了单位装机容量就业人数以及污染物环境外部成本两个核心指标,构建了结合产业链分析与环境价值核算的发展绿色就业价值的分析方法,以发展风电替代火电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出电力行业发展绿色就业的生态效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火电项目,发展风电在降低68万元/MW环境外部成本的同时,能够提供6.6人/MW的就业岗位,因此发展风电使得整个电力行业的生态效率得到提升。本文的研究对发展绿色就业的价值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应产业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中最精采的部分之一。这一理论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内资本家得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地租的重大理论难题。但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是以劳动者和经营者与土地相分离为前提的。因此人们便认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是毫无关系的。所以在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不管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承认与否,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城市地租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范畴。既然在计划的得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必然转化为生产价格,资金所有者可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就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如果土地所有者不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那就必然出现城市地租旁落。郑州市的情况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认为一般对国有经济的退出问题的探讨都是从体制内的角度出发 ,而在转轨期 ,这一退出方式面临层层壁垒 ,增加了退出的成本。因而试图寻求另外的退出途径——体制外的被动退出 ,以便实现同样的目标。体制外的被动退出是由国有经济的目标函数内生决定的 ,具有动态自发演进的特征 ,体制外的被动退出是一种卡尔多改进 ,并具有渐进性、与市场化进程的同步性和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等特点 ,决定了其退出的可行性 ,继而通过退出机制的设计 ,以消除体制外退出的壁垒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公路货运运营组织的最佳模式及其政府经济管制的最佳切入点,运用市场结构理论系统分析了公路货运企业规模经济特性,提出公路货运企业内部规模经济不显著而行业外部规模经济显著的观点;进而认为:公路货运最佳运营组织模式是各公路货运企业以市场为纽带实施横向一体化,政府经济管制的最佳切入点应该由价格和数量管制转移到引导、促进公路货运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构建,构建公路货运网络化运营模式可以通过完整运输集成商集成基本货运业务、构建虚拟企业、大型公路货运企业内部一体化3种途径完成。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经济学从收益和成本角度对企业规模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指出企业在一定的内部资源和社会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边界,超出此边界则产生无效率投资。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的“外部性成本”更加突出,企业的边界不仅要受到内部成本和收益的制约,还要受到维护公共利益的外部“权力”的制约。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以“铁本”事件为背景,阐述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民营经济忽略企业的“外部性成本”而导致的投资膨胀问题,并指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之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超越。在和谐社会的精神旨趣与思想内蕴下,充分考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特征,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的内生与外在因素,分析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应对与经济法作为,即市场规制法作为、宏观调控法作为、可持续发展法作为。这不失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途径与机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外部性出发,可以将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补偿界定在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的经济补偿,从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补偿机制。(1)粮食主销区的土地产出效率高于粮食主产区,因而具有对主产区进行经济补偿的现实条件和意愿;(2)通过GDP增长提成、机会成本税及市场调节的途径,可以实现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有效补偿;(3)在补偿机制运作上,要合理界定税费收交主体与额度,制定可行的征收办法。要强化基于市场途径的产销区补偿中政府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通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但也存在着破产停业率偏高,寿命普遍较短等不可忽视的问题。南通要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必须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创造多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条件,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度创新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论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银行经营的片面性、民营经济自身的特点及非国有金融机构相对滞后等原因,民营经济外源融资与其自身的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严重不相称,民营企业融资难制约了其发展,使其难以继续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撑力量。因此,必须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强化国有银行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政策引导,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系中,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在此环境下,组织的适应能力,即柔性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珠江三角洲204家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在高度动态的环境中,组织集权度的高低与组织柔性化无明显相关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组织集权度不仅受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组织内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作为外生的影响因素,也给世界各国的国家主权带来巨大的冲击。国家自主驾驭经济的能力减弱,国际组织、跨国公司、西方价值观念、新科技革命、霸权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扩展和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都使国家主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财税激励机制:国外的经验及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效的财税政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国外主要从政府奖励、税收优惠、收费改革等方面,使经济负外部性内在化。借鉴国外正向激励制度的先进经验,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制度安排主要包括:绿色财政预算制度、绿色金融、投资和税收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