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五四"时期的著名作家、文学家、翻译家、编辑学家郑振铎,作为一代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郑振铎在编辑实践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技巧,对当代编辑实践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郑振铎早期的文学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振铎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从新社会小组到文学研究会时期,郑振铎是个相当活跃的文学人物,特别在文学研究会的酝酿发起与发展壮大上,他称得上是个挂帅人物.他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他的独具特色的创作实践,对新文学产生过积极影响.叶圣陶说,了解郑振铎的生平“对帮助人们了解‘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大有好处”,此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3.
曹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之一.一九三三年,他开始写剧本,只有二十三岁,那就是《雷雨》,最初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剧本以一九二五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爱情、血缘的纠葛,谴责了黑暗的家庭和黑暗的社会.由于刻划  相似文献   

4.
郑振铎(1898——1958),我国著名的进步作家,文学史家.他原籍福建长乐,诞生于浙江温州并在那里学习和工作过.最近,温州市文化局叶大兵同志就郑振铎同志在“五四”运动时期从北京到温州进行革命活动的事迹写了专文,并发现郑振铎当时发表的几篇文章尚未收入文集.这里刊出的即是其中的一篇(文字、标点概存其原貌).  相似文献   

5.
郑振铎认为世界文学应以文学为单位,不应以国别或以时代为单位,古代小说的比较研究分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将古代小说纳入世界文学的版图中研究。郑振铎坚持文学进化论观,主要体现在小说流变研究上。然而他的研究也存在缺陷,如重视白话小说,轻视文言小说,夸大印度文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郑振铎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所作的贡献: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倡导“血和泪”的文学,促使新文学现实主义主潮的形成;致力于“美文”建设;创造了散文式小说,丰富了小说文体;作为一位新诗的开拓者,赋予诗歌以鲜明突出的时代精神,探索新诗体式的多样化。郑振铎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郑振铎将中国文学批评史划分为“批评文学的开端”“批评文学的复活”批评文学的进展”三期,较合理地描绘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演进规律,体现出科学的史学观,但也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间的论争实肇端于翻译问题.早在两大文学社团成立前,郭沫若与郑振铎在翻译问题上就已构成对垒.<创造季刊>创刊前,茅盾、郑振铎对郭沫若的译介活动的批评力度和强度远高于郭沫若的反批评.茅盾和郑振铎等宣扬的翻译经济论和系统论,对郭沫若等人的译介活动构成了压抑.话语权问题、翻译情趣的分歧及译者个性气质等差异,使茅盾和郭沫若引领的两大文学社团在翻译问题上逐渐走上了对峙,进而扩展至其他问题.拥有<创造季刊>等话语阵地后,郭沫若等创造社同人在翻译论争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为现代翻译文学和文学翻译开拓了新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9.
一般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没有不提到郑振铎的,但着墨大多在谈他与文学研究会的关系,鲜有涉及他的小说创作的,即使偶有绍介,也只寥寥数字(如唐弢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有些更干脆只字不表,甚至专治现代小说史的(如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也竟然未置一辞。当然,郑振铎终不以小说家显也确是事实,他的主要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俗文学史方面。同时,学术界对郑振铎早年文艺思想也有论述。然而,这一切都正如日本学者尾崎文昭指出的:“在中国,研究郑振铎差不多是陈福康  相似文献   

10.
郑振铎是"五四"以后以鲁迅为旗帜的进步文化界少数几位"全才"式的大师之一,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文学史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献学家和藏书家。郑氏一生在目录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着杰出的成就和贡献。他不仅十分注重对目录的应用,而且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活动编撰了大量针对性很强的专题目录、索引和藏书题跋,集中收在《西谛书目》、《西谛书跋》、《劫中得书记》等著作中。这些著作不仅丰富了我国目录学宝库的内容,也为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相似文献   

11.
东汉时期的张衡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不仅在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方面做出了伟大的成就,而且在文学上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作为中古文学史上的一大转关人物,张衡对七言诗的形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于研究中古文体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朱元璋的经济思想及其历史地位黄冕堂朱元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不也出的功烈辉煌足以远迈汉唐的开国英主,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谋略家,他还是一位自学成才,达到“文学明达,博古通今”①的出色的学问家和思想家。他的各方面思想虽然受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的影响最...  相似文献   

13.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化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郑振铎与胡愈之等人发表严正抗议,通电抗议蒋介石的屠杀政策,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通缉,不得已于1927年5月背井离乡赴欧考察,途中写下了抒情散文———《海燕》。文中借景抒情,情真意浓,时而实写,时而虚写,由海上看到的小燕子而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从而寄托自己的情思。笔者从写景和抒情两个方面对《海燕》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在《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的“序言”中指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这时期最大的收获之一,奠定了中国小说研究的基础。”鲁迅是中国小说和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拓荒者。把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放在“五四”新文化革命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对我们深刻了解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旗手”和他对研究我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功绩,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学界一般认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起点是郑振铎的《文学大纲》,然而今日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化"理论和实践,从逻辑上与郑振铎并非一脉相承。对早期外国文学研究史料的爬梳和分析表明,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应当是"小国文学"研究。1920—1930年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界延续了"五四"以来对于"小国文学"的偏爱,以期望获得对中国社会有帮助的经验。"小国文学"研究奠定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基础,并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但政治化与时代化两大特征,也是其历史局限性所在。今日的研究者应当从这两大特征入手,检省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之得失,并发掘其对当下外国文学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谛(1898——1958),是我国著名学者、闻名中外的藏书家郑振铎先生。他以毕生精力辛勤收藏中外文图书共达一万七千二百二十四部,九万四千四百四十一册,其中主要的、数量最多的是古籍文献的线装书。这在我国现代私人藏书家中是屈指可数的。郑振铎先生不仅有大量珍贵的藏书,在目录学领域也做过不少的书目编制及版本鉴别工作,在这些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照巴金小说<家>及其材料原型,发现"文学的<家>"与"历史的‘家'"形成了典型的叙述复调,由此探讨文学文本所采取的形式策略、编码规则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预设,以及在20世纪中国何以"历史"经常比"文学"更丰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根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辉煌成就和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分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丰富我国人民精神生活和繁荣我国社会义文艺创作方面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考查, 对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社会根源,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 以及后现代主义在我国文学中的渗透作了论述, 以期找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积极的方面以及如何克服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茅盾首先是以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文学理论家与文艺批评家的身份出现在“五四”新文坛上的。他一登上文坛,便与文学期刊发生密切联系,并直接主编过文学期刊。编辑文学期刊是他早期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事文学期刊活动的拓荒者之一,为我国现代文学期刊。、发展和繁荣作出过重要贡献。期刊活动的开始1916年,ZI岁的沈雁冰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他早期的期刊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