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人》2006,(3)
这桩“一代宿儒”和影歌明星的火热恋情,消融了横亘两人间将近三十年的年龄鸿沟和世俗的身份壁垒,让人不得不惊叹爱情的巨大磁力的热度。1974年11月3日,为《槐园梦忆》的出版事宜,丧偶不久的梁实秋从美国飞往台北。在台北,虽然不时地感到睹物思人的忧伤,但他的生命却在不期然中获得了一个重大的转机。韩菁清当时是港台影歌星,在台湾的  相似文献   

2.
张运国 《可乐》2010,(6):55-55
余光中年轻时就诗才不凡。随着名气渐大,他准备出诗集,请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作序。 不久,序写好了,是一首分三段的诗。梁实秋让余光中去拿。到了梁实秋那儿,余光中一看,这首诗与诗集内容没什么关联。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为个案,分析并论述作为“一代宗师”的梁实秋在散文创作方面的高超艺术。作品以喜剧手法写老师的外部形象,以白描手法写其敬业、宽仁的内在精神,显示了散文家举轻若重、熟能化巧的艺术功力;由此也证明晚年梁实秋襟怀淡泊、“简单”通脱的审美趣味和作文风格。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杂文《头》的篇尾,写了一首“用来吊卢骚”的诗,为: 脱帽怀铅出,先主盖代穷。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诗的后三行容易理解,首行意见不统一:或认为首行与第二行都是写梁实秋的,描述梁实秋“脱下帽子打招呼,却由怀里抽出铅刀”;或认为“脱帽”是晚清“卢骚帽”的别称;或认为“脱帽”是忏悔的形象说法,脱下帽子,表示忏悔。上述三种理解,第一种与鲁迅自述写此诗是为了“来吊卢骚”不相符合。第三种有  相似文献   

5.
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大方的姑娘,小伙子鼓起勇气给姑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求爱信。没几天,姑娘就给他写了一封回信。欣喜若狂的小伙子兴奋地拆开信封,却失望地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小伙子挺纳闷,心想这姑娘也真是的,答不答应一句话就明明白白了,何必用一个空信封来故弄玄虚,纳闷归纳闷,小伙子还是信心十足地给姑娘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一年多的时候里他给姑娘写了 99封信,也收到了姑娘寄来的99封信,但他拆开的98封都无只言片语,令他非常伤心失望苦恼。心灰意冷的小伙子再也没有勇气去拆开第 99封信,他以为一定同前面的98封…  相似文献   

6.
梁实秋具有作家和翻译家的双重身份,他的著译活动相互影响。目前国内"梁实秋研究"大致可分为传记研究模式、文论研究模式和评价研究模式,它们各有特点而且相互参照。这三种模式侧重于纵向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将梁实秋的著译活动进行系统地比较与整合。因此,有必要从横向角度采取整合研究模式探讨梁实秋创作与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形成"梁实秋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视角。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与佛禅颇有夙缘,佛禅的节制欲望、回归本心、随缘而行等思想影响了梁实秋的人生观,佛禅的真心见性、顿悟简捷的风格也影响了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并使梁实秋一直坚守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想有了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梁实秋始终处于佛禅的边缘又不遁入宗教境界,对于佛禅的接受仅止于人性的层面,与佛禅又有了一定偏离.  相似文献   

8.
我是因为封面上的"梁实秋"三个字注意到这份材料的。真的,很娟秀的一笔行楷,"梁实秋"的名字下面还有一方朱印,时间是民国三十一年。好在不贵,拿下再说。一看即知,这是一卷法律鉴定书,不像是和散文家有什么关系的。但我心里还是怀着一丝侥幸,万一撞上了呢?这卷材料的第一页上不也明明写着"北京大学"吗?保不准散文家那时候也"深入生活"呢?  相似文献   

9.
《槐园梦忆》是梁实秋先生为怀念亡妻程季淑女士而写悼亡文章,亦是其“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回顾了他们相识相知相恋相守一生的点点滴滴,虽平淡从容,却字字有情,句句含意。这些均得力于作者高超的驭笔能力和主张“平淡”的审美意识。梁实秋先生为文的平淡源于他对高越的精神家园的营造和厚重的文化内蕴,这对于后工业时代,消费社会中散文创作的商业化走向不无有着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101封信     
那一年,我刚出校门,在工厂流水线上混,365天里我共写了101封信。 52封是写给她的,有37封投到省级报刊,还有11封寄给以前的同学,只有一封写给家里。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以文学笔调记写食谱促成了57篇美文,不仅以"吃"寄托情怀,更体现了其具有"民本性"、"地域性"、"民俗性"、"审美性"特征的独特饮食观,为现代饮食观和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优秀范本,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34岁那年,梁实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打算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项工作的艰苦程度不言而喻。梁实秋当时想,如果光靠自己一个人翻译,不知哪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思来想去,梁实秋打算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很快,梁实秋物色了另外4个人和他一起进行翻译工作。那4个人分别是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和叶公超。梁实秋打算,他们5个人,最少6年,最多用不了10年,便能翻译完《莎士比  相似文献   

13.
<正>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化人中是个独特的存在,目前学术界对梁实秋的研究成果丰赡斑斓,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对梁实秋的人文主义、文艺思想、人性论的阐释,对梁实秋散文艺术创作特色的论述,以及对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文人的文艺论战等评述,其中不乏相当极有价值之作,但是不能说对梁实秋的研究已经十分完善,这其中还有相当空间可挖掘。譬如研究者对梁实秋人文主义的梳理多局限于白璧德的人文主义,而对给予梁实秋极大影响的中国儒、释、道思想,古希腊精神,以及斯多亚派哲学,或者谈及不多或者避之不谈,这显然是一种缺撼。对梁实秋人性论的阐释,研究者也以白璧德人  相似文献   

14.
齐心 《人生与伴侣》2010,(12):32-32
每个人都应该曾经写过情书的吧,一封,两封,甚至更多。 我也写过。在16岁那年,写给隔壁班的男生。 校园里的花,望过的月,凌乱的作业本,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每一处,都写在情书里,想让他知道,我的世界,点点滴滴都是他。  相似文献   

15.
梁实秋的诸多散文显示出他对禅宗思想的兴趣。本文从分析梁实秋作为一个传统士大夫型文人的文化构成以及自由主义文人的立场入手,探讨了中国禅宗籍以影响梁实秋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禅宗思想对他的人生态度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散文写作传统源远流长,现代散文的创作成就引人注目。梁实秋散文近十几年来在大陆吸引了大量热心读者。本文从现代散文的艺术特性和梁实秋的个人艺术气质等方面,探讨梁实秋散文滑笔艺术成因及滑笔艺术在作品中的运用,指出了滑笔艺术对于现代散文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灵性笔调下的散文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和"气度之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是构成梁实秋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启了中国20世纪现代散文独特思维与内在情感的审美书写,其丰腴而优雅的文调始终灌注着一种健康人生的旷达馨宁和睿智俊逸的生命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梁实秋散文蕴含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的魅力,对于当下建构21世纪中国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第一百封信     
有位小伙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他壮着胆子给她写了一封求爱信.没几天,她给他回了一封奇怪的信.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是现代史上颇多争议的一代文人。《双重智慧》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梁实秋的学术专著。作者以活脱、轻捷的文字,致力于多层次地揭示梁实秋“融通”中西文化的双重智慧,从而真切地品味出他人品与作品中所具有的“魅力”。它不仅为梁实秋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方法论上给文学史研究工作者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侯全生 《社区》2017,(23):11-11
34岁那年,梁实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打算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项工作的艰苦程度不言而喻。梁实秋当时想,如果光靠自己一个人翻译,不知哪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思来想去,梁实秋打算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