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职务消费,就是与行使职务有关的消费支出,住房、汽车、通讯、勤务人员,乃至公务宴请、考察、疗养等,均可纳入职务消费的"大箩筐"里.目前,职务消费过度、过滥,在一些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事业单位已成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2.
所谓职务消费,就是与行使职务有关的消费支出,住房、汽车、通讯、勤务人员,乃至公务宴请、考察、疗养等,均可纳入职务消费的“大箩筐”里。目前,职务消费过度,过滥,在一些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事业单位已成腐败的温床。全国企事业单位一年的职务消费支出是多少,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统计。但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国企领导的职务消费,一般在其工资的一二十倍。办公室装修、配备专车、出国考察旅游、体检、疗养、请吃等等,都可列在“职务需要”的名下。很多单位开支约束不力,使用不规范,职务消费成了助长腐败的温床。不少消费支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3,(32):17-17
——新华社记者在北京、河北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市要100万元以上。8月16日《新京报》发表社论,谴责官员医疗特权太奢糜。  相似文献   

4.
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目前在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反映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待遇、管理、监督等许多环节。普遍存在收入偏低、职务消费混乱、激励不足、约束不力、贡献和报酬不相称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 ,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认真研究、统筹规划 ,形成闭环的激励约束机制。1.激励机制方面:(1)年薪管理权限不清。即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年薪由谁来定。一方面 ,工资总额由政府调控 ,国有企业不是分配主体;另一方面 ,有的国有企业自己制定分配方案 ,绝大多数民营企…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党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制度的形成、演变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制度存在的消费标准差异过大、消费性质难分公私、消费全程不够透明、消费期间缺乏限制等突出问题,并就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制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那些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3,(40):17-17
100万元:经济发达地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职务消费——10月14日的《人民日报》刊登文章《给职务消费多念“紧箍咒”》显示,某些地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职务消费在40万元以上,经济发达的地市则要100万元以上。更有甚者,把职务消费作为“自留地”,  相似文献   

7.
张应时 《经营管理者》2013,(23):152-152
<正>规范基层邮政企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是邮政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邮政企业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规范基层邮政企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迫切课题。一、基层邮政企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消费数量惊人、成本过高。有的基层邮政企业领导干部认为  相似文献   

8.
刘英团 《决策探索》2003,(12):12-14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规定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滥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或者不认真地履行职责,严重地侵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到严重损害的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9.
申恩威 《决策探索》2011,(24):29-31
一、当前我国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消费规模急剧膨胀,财政不堪重负目前我国有关职务消费年总规模的各种统计数据不一,没有一个确切和权威的说法,社会比较公认的是,全国每年公务接待、公车配置和使用信、出国考察和以公务消费名义支出的通讯费、礼品费、娱乐费等项费用之和,  相似文献   

10.
老河口市作为湖北省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试点的唯一县市,这一改革始于2001年,旨在通过对领导干部履行职务职能过程中耗费的公共物资以货币的形式进行控制,达到规范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行为,堵住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黑洞”,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为了节约财政支出,在如何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方面动了许多脑筋,搞了不少改革.“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就是其中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某市已有多个部门推行了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做法,即单位将招待费、差旅费、学习考察费定额到人,包干使用,超支自负.尤其是将通讯费和交通费实行货币化发放,一般干部到处级干部每月按500到3000元不等的标准,随工资发放到人.……  相似文献   

12.
廖海青 《决策探索》2009,(11):42-43
解决好中国国企职务消费的混乱问题绝非一日之功,而需有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基础。在这个基础不具备的前提下,从建立经营者的职务消费报告制度、增加透明度起,逐步向货币化过渡,是可取之道。  相似文献   

13.
德邻 《决策探索》2014,(17):9-9
出门坐豪车、宴请上档次、休闲进会所……近年来,一些国企高管以职务消费为由,在衣食住行玩等方面享受特权,奢侈消费,频频上演“不落腰包的腐败”。专家认为,杜绝国企高管腐败,不仅需要强化内部监督,公开职务消费信息,更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监察力度,严肃查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A股2005~2011年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讨国有企业CEO政治晋升激励与在职消费的关系。突破目前流行的"显性—隐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本文探讨在"政治晋升"与"在职消费"双重隐性激励范式情境下,国企高管如何对两种激励做出权衡和抉择。本研究发现,这两种激励之间存在着非对称的替代效应,即政治晋升可能性越高的CEO,其在职消费行为存在收敛现象。进一步探究影响机制,我们发现政治晋升对在职消费的影响路径有两个:国企高管的"政治晋升"一方面直接抑制在职消费,另一方面它激励更高的"公司绩效",相应地会提升在职消费。综合来看,政治晋升对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大于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5.
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石,几乎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要通过工作分析获得各种类型的信息.项目组织或"项目本位制"组织是柔性的,以适应项目任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论文针对项目组织的特点,提出动态职务分析法,使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更具灵活性.对动态职务分析方法的内容、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决策》2008,(6)
带"病"的制度造就带"病"的人,太原市纪委、监察局此举的可贵之处,正是以实际行动医治带"病"的制度。【城市·城事】打开公款消费的神秘"暗箱"太原市纪委、监察局向机关内部公开了2007年该局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公款报销、公务经费的支出情况。把领导干部公款消费"晒"在阳光下,在太原市尚属首  相似文献   

17.
推行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旨在从源泉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节约财政支出。湖北省老河口市作为全国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试点县已取得成功经验。为此,本刊特邀老河口市委书记刘金元撰写了此文,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领导职务是国家公务员职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员职务序列的部分层次,设置与领导职务相对应的非领导职务,对于拓宽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实现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之间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类公务员的作用,形成科学、完整的公务员职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官本位"等思想的影响,存在着两种对非领导职务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刘明 《领导科学》2003,(11):22-23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务消费在分配上的不够科学、管理上的不够规范,不仅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奢侈浪费,而且极易滋生腐败。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应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改革势在必行推行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有以下有利之处。首先是有利于规范支出管理,控制和节约支出,减轻财政压力。据了解,一些单位迫于经费不足的压力,在这项工作上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在一个单位搞调查时了解到,在老干部用车问题上,改革前,该单位有4位离退休老干部,共用一部帕萨特轿车。这部轿车一年的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