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产力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对生产力的研究和阐述大致分为两个时斓,一个是创立唯物史观时期(约在1843年——1859年);一个是完成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期。前一个时期的著作,马克思主要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研究和阐述生产力的。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主要从唯物史观方面阐述生产力。有人誉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学界,蒋学摸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简称蒋本)、南方十六所大学协作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简称南本)和宋涛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简称宋本)电大教材颇有影响。较之以往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理论分析上都有所创新。但是,对其中有些基本理论的表述,我不敢苟同,特提出来商榷。一、社会生产力是不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但是,政治经济学不能孤立地、静止地来研究生产关系。而必须要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是不言自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钧 《甘肃社会科学》2007,(1):63-69,150
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但目前政治经济学在我国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有日益被边缘化的趋势.削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是从怀疑它的研究对象开始的.政治经济学是把社会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新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强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经济改革和建设的大政方针的制定都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的,是遵循新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原理来领导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基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体现在,以实践范畴为核心,通过一定的中介贯穿到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到经济领域,生产社会性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从实践范畴到经济学范畴的逻辑中介.为此,我们必须说明作为中介范畴的生产社会性范畴与实践范畴的联系,并阐述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论证其是如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相似文献   

5.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生产方式概念的准确含义,不仅关系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基本原理——这一基本原理被理论界概括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以下简称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而且还关系到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准确把握,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都十分巨大。本文将对作者关于生产方式概念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所进行的一些研究和新的思考作一论述。不当之处,欢迎理论界批评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两者共同构成各门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各门经济学科都以生产力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是生产力经济学原理的具体运用。那末生产力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究竟怎样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志认为,生产力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不是并列关系,政治经济学是生产力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从科学史来看,一门科学要成为其它科学的理论基础,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劳动和价值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劳动是人类赖以产生、存在、发展的基础,它和人类本身的存在联系在一起,而价值作为劳动的转化形态,只是由于商品经济出现的结果。前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后者则是历史的范畴。因此,价值固然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但是,不能反过来推论凡是人类一般劳动必然表现为价值。人类一般劳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下才表现为价值。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与一定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些毋须置疑。不过,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又是为了什么呢?也就是说,我们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机和目的到底是什么?近年来社会上各种版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及研究著作中,均没有发现专门关于此方面的明确表述,有的即便涉及,提法也有些含混不清。任何一门科学不仅需要明确提出它是研究什么的,而且应该旗帜鲜明地表明它研究这些是为了什么。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科学研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研究目的?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有何意义?本文就此发表一点个人浅见。 财富的消费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人类要获取构成财富的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乐资料,就必须要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迄今为至,从事物质生产以获取财富仍是人类经常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在著名的论文《关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问题》中,首次提出生产关系有两重性: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根据张闻天的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文章认为经济学范畴的分类不再停留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类上,而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三大类。生产力范畴可以不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生产关系一般范畴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可以称为分工经济学,以生产关系特殊范畴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可以称为所有制经济学。作为独特的生产方式的经济学都是分工经济学和所有制经济学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理论,也是学界历来争论不已的热门话题。我们首先从剖析亚当.斯密的研究对象理论尤其"斯密难题"入手,倡导把经济现象层次上的研究对象与本质层次上的研究对象融为一体。如果只重视前者,往往就会在表象层次兜圈子而陷入马克思所批判的庸俗化泥潭;如果不重视前者,往往就会热衷于贴标签而陷入教条主义陷阱。其次是对于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进行深入解读,其中包括"思想总体"再现"具体总体"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以及关于中介范畴、中介环节和中介运动的理论,深入阐述了以生产力-中介范畴-生产关系模式为特征的研究对象总体论。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体系,选择能够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平衡发展的中介范畴和突破口,从而推进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尤其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理论的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生产方式范畴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研究这一范畴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重要任务之一.马克思在谈到他的唯物史观形成过程的时候指出:他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得出了法的关系和国家形式根源于市民社会的结论之后,进一步看到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因此,他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移居布鲁塞尔之后继续研究,并得出了指导他以后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唯物史观.马克思的这一叙述既指明了唯物史观的整个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线索,也指明了生产方式这一基本范畴形成过程的基本线索.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从《1844年经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对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伟大创举与重大贡献.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也不是区域经济范畴,更不是简单的生产力范畴,而是一个全面、科学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范畴.研究其背景意义,阐明其科学内涵及其引发世界经济社会关系的重大改变,充分认识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作用,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都是一个伟大创新与创造.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些年来,围绕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理论界不断开展了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所有制诸经济科学的基本范畴的讨论。本文试从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些范畴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错误的地方,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正。一、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第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既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从属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处于二者交叉地带。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包括国际劳动、国际分工、国际价值、世界市场、世界货币、世界经济危机、世界战争和世界革命。这八个范畴从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到未来社会发展构想,勾画出较为完整的世界体系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应研究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性和两极分化,研究国际金融领域的投机性和掠夺性,以及资本主义世界总危机。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对世界宏观运行、整体结构、内部关联和发展趋势给予科学而全面的回答,从而更好地为"中国梦"的实现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价值分析:劳动整体中的主客体作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价值分析:劳动整体中的主客体作用关系钱津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在现时代,人类的视野已经延展到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高新技术的发展远非20世纪前“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使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但至今对马克思给政治经济学所确立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仍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生产关系;有的认为不仅限于生产关系,还有生产力。究竟怎样理解才对?我感到可以从马克思在1857年所写的《导言》里找理解的根据。因为这篇《导言》是马克思为当时计划要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后来成书为《资本论》)明确指导思想和结论而写的。下面我们领会一下,马克思在《导言》中是怎样针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来科学地确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究竟应该怎样研究?怎样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结构和体系?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尚无统一的见解。笔者认为,劳动范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从社会主义劳动范畴入手,是理解全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点。  相似文献   

18.
对劳动若干基本范畴划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研究中 ,劳动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要涉及的第一个基本范畴。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要求 ,需要从理论上重新探讨劳动范畴内涵的细分和外延的扩展等一系列问题。一、社会化劳动与非社会化劳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劳动范畴应是指社会化的劳动 ,而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即不包括非社会化的劳动。以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此未加明确 ,这是理论建设不成熟的表现。经过长久的历史审视 ,我们应该将经济学对劳动范畴的研究准确限定在社会化劳动之内。…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篇重要文献。这一文献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作了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这一文献对马克思踏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蒋学模同志在《应当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评介李平心同志关于生产力性质的理论》一文中,基本上肯定了李平心同志在1959年提出的对有关问题的探索性工作。笔者在当时曾经在《也谈我对生产力问题的两点认识》一文中,对如下两个论点作了论证:(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范畴,生产力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技术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除了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