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的观念是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现代化观念史的延续.这种观念坚守的是进步的思想、技术给人带来福祉的诉求和对理性的崇尚.因此,现代性本身就内在着经过预设的、未经证明的进步价值诉求.历史和社会的进步的基本尺度是人.以此去评价,现代性的进步价值诉求的合理性是缺乏根基的.马克思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进步的价值评价原则和尺度,即实践的原则、社会历史原则和人本的评价原则与尺度.这也就是人类社会进步价值诉求的合理性根基.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研究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骅 《浙江学刊》2001,(2):15-19
本文从人类本性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双重视角评价了理论创新的伟大作用,概述了理论创新的五种表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创新是一种思想革命和观念变革,是社会变革、进步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既要依靠理论创新,又要为理论创新营造和提供尽可能宽松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程倩春 《学术交流》2007,(10):14-18
达尔文进化论不仅成为现代思维的理论前提,而且它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奠定了观念基础。从特创论到进化的观念转变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首先,自然选择取代了"上帝之手",为现代思想的形成扫清了障碍。其次,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为建立现代思维方式提供了前提,为现代自然观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进步作为一个基本的信念,在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步的观念与进化的思想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进化思想的演变深化了对进步观念的科学理解;进化思想揭示了进步的复杂性。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对于现代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也与上个世纪初盛行的一些社会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由进化论适者生存的观点,有人推出国家或种族的竞争是人类进步的核心,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纳粹主义的出现。进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价值观,曾经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许多领域。准确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内涵,特别是全面探讨进化观念演变的现代意义,对于人们正确理解人的起源和人的本质,正确理解现代观念的历史演变,都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球正义既是一种规范价值,也是一种社会政治行动的工具,这一术语本身就处于争议之中。2014年西方全球正义研究在观念、历史与制度三个层面展开,在国际贸易、贫困与发展和性别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历史进步     
万斌  王学川 《浙江学刊》2008,2(1):104-109
历史进步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为历史进步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事实与价值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相对与绝对的统一.历史进步的基本形式,只有对抗和非对抗两种.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真梳理了历史进步观念的演进轨迹,他们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历史进步,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历史进步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严宗泽 《创新》2013,(3):34-38
考察现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既有人与自然解决方式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实践根源。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可透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出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达成人类的文化自觉。当代文化哲学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在场"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态文化意识的形成",出场"则反映在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文化自觉。真正赋予社会发展以一种目的性的关怀,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自觉及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正肩负着建设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现代化不单纯是经济、技术和生活水平的现代化,同时还是人的思想素质、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对我们民族来说也是深刻的文化转型和全方位的革命。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合理的价值观念,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不仅物质充裕,而且精神完善和美的社会,一个更符合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之国观念的社会,在此情况下,人文精神的价值意义凸现了。入文精神的价值意义社会进步和发展中深层问题的合理解决,关键在于一种理性的文化精…  相似文献   

8.
以进步主义作为思想旨趣的现代历史观念产生于西方,随着地域性历史转向世界历史,进步主义的现代历史观念在全世界获得了主导性地位。但是,资本主义所开辟的世界历史,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普世主义的道义与西方中心的强权的矛盾,并且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传统与现代的对立,难以实现全面的进步。自上世纪初迄今,进步主义的历史观念在世界范围内遭到现实与理论两方面挑战,成为人们质疑的对象,在西方更是呈衰落之势。通过对现代历史观念演变的梳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现代历史的根本性问题,并由此对历史与现代的关系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2008,2(2):183-187
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从近来学界的有关讨论来看.人们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这与人们的理论视野不同有关.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理论视野决定文艺观念.比如从审美论的视野,或人生论的视野,或社会历史的视野来看待文艺的特性与功能,包括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其文艺观念往往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视野看待文艺现象,建构了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观念,并由此说明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功能.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具有反映一定现实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基本特性,在价值功能上既具有批判性,也具有建构性.文艺作品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历史现、人生现与价值现,因而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当代文艺研究如何认识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与功能.这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理论立场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锦函 《社科纵横》2013,(12):98-102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道德总是一种精神文明或曾经是一种精神文明。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相对于当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说,道德并不都是一种精神文明,有些是,有些不是,有些还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垃圾"。所以,相对于特定的历史时代来说,研究道德的社会价值只能是在"道德文明"的意义上;当我们在使用"道德价值"这一概念时,那是从道德发展和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全过程或全貌的角度出发的,这是考察道德价值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产业民主课题因涉及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近一个世纪始终是西方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的经济民主或产业民主观念是政治民主的延续,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理论和社会基础,产业民主的观念与实践是十分有意义的历史进步,对 20 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发展一直产生着巨大影响.中国学界应高度关注西方社会在这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的劳资关系发展与社会和谐,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正>李恒瑞教授主编的《发展观念的革命——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论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高度,综合研究、系统阐述了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条件、实践基础、理论来源、内容体系和指导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名词解释     
"后工业社会"理论是一种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理论,它试图设计一个未来社会的"模式".这一理论的维护者所依据的观点是,仿佛现存社会是"工业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企图利用"工业社会"概念,抹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质的界限,把私人资本主义社会说成是历史上的过去阶段.根据资产阶级未来学家的预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岸挺 《阅江学刊》2010,(2):107-110
人类创造历史的前提是对于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首先表现为科学、进步的时间意识。在李大钊的时间意识里,时间是一维的、向前的,人是时间的主体,人在时间的创造构成了历史和人生;“时间”“历史”“人生”是三位一体的;“今”和“新”是核心价值元素。李大钊时间观的理论创新性主要表现为,率先提供了现代哲学诠释的“大视域”,并将学术研究与民族独立、社会革命结合起来,从而超越了纯学术,为历史变革提供了批判武器。  相似文献   

15.
人类面临的新社会——20世纪未来学大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学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哲学观。近几十年来,随着西方科技文明的巨大发展与社会进步,未来学家的理论层出不穷,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与热烈讨论。本文从“未来学家视野中的历史图景”、“未来学家视野中的当代文明”及“面向信息时代的相关问题”三个方面对多位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与总结,描绘了人类社会面临文明转变时的总体图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历史进化论是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是他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进步的观点。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了作者对孙中山的历史进化观的见解。文章认为:孙中山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是“后来居上”的思想,是他的历史进化论的核心。孙中山用“民生”来解释社会发展的契因,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基本一致的。孙中山关于物质文明和心性文明“相待”社会才能进步的观点,反映出孙中山历史进化观的辩证思想。孙中山把“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看成是一个统一体的三个部分,他对工农群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生产与革命中的作用问题的评价,是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所论述的两种生产理论的框架.并不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分析,首次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为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后来列宁把马克思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概括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异化的产生和消除,以及社会异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个人在怎样的社会条件中才能获得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从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提炼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纬度上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而且这些理论中蕴含的社会价值批判纬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诉讼文化论     
“文化”一词含义是相当广泛的。在现代社会学著作中,它主要指特定社会或群体在长期生活中所生成的环境反应模式,这其中包括行为方式、信仰、态度、观念、价值取向、推理方式和感性认识等。换句话说,文化,反映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在许多方面的共同行为方式和思想的构成。关于“诉讼文化”概念,要在着手研究之初根据社会学关于文化概念的理论来下一个定义,我们认为,所谓诉讼文化,是指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与诉讼机制有关的规范、设施、制度、理论、观念和价值等一切成果的总和。实质上,诉讼文化是一种综合宏观研究诉讼问题的代名…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殊性在于中国的加速老龄化是自觉的历史选择。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有诸多隐忧无可厚非,但中国应对老龄化也存在后发优势。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得中国可以克服应对老龄化的悲观思维。为此,我们需要更新发展观念,重新认识老年人价值,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