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的小说《黑氏》、《美穴地》、《魁王》、《废都》,都叙述的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或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在爱欲中角逐与挣扎的故事,它们成为贾平凹反映商州大地上民土风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按说,象《小城之恋》、《岗上的世纪》、《白涡》、《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反响较大的性表现小说出现后,文学中的性表现已不再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贾平凹小说中所流露出来的传统女性观念的变迁,却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2.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3):52-60, 67
此口述史是蓝光临先生将自己平生关于《情探》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所得梳理而来,它以朴实的语言揭示了川剧走向文学化的进程。该口述史以生动的语言对《情探》的背景、剧中敫桂英与王魁这两个主要人物思想感情发展脉络,以及《情探》呈现的表演艺术等所作的深入分析,深刻地展示了该剧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出川剧的艺术魅力,也令人折服地认识到《情探》不愧是川剧走向文学化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自从《红楼梦》传世以来,秦可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了红学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人物;秦可卿之死更被看成是一个“谜”。对于她,赞赏者有之,惋叹者有之,而贬斥者显然居多数。故秦可卿虽名列“金陵十二钗之末”,却枉担“宁府淫乱之魁”几百载。持这种看法的理由是《红楼梦》第五回上关于秦可卿结局的讖语写着:“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而《红楼梦曲·好事终》也云:“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相似文献   

4.
王魁的故事和剧本,从宋朝起,直到现在都在民间广泛流传,在古典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较深。这个故事和剧本,在流传过程中,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为了弄清其来龙去脉,现就个人管见所及,收集了一些资料,粗加排比,聊供从事古典戏曲整理工作者参考。先说关于王魁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除了在蒙古族地区广泛流传外,土族聚居区互助县和民和县官亭一带,也同样发现了不少有关格萨尔的传说故事。目前已挖掘出来见之于文字的作品有:互助地区的《格萨里》、《二郎杨戬和阿库》、民和官亭一带的《二郎爷的传说》等口头散文故事。这些作品中的许多内容,我们可以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的有关篇章中找到它的原型和异文。但是,我们同时从比较中发现,土族人民在对这部史诗进行口耳相传时,根据本民族的美学原则和生活习俗进行了加工、改造,使之成为土族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6.
藏族史诗《格萨尔》今日在土族和裕固族中广为流传,但在早期这些民族中却是禁唱《格萨尔》的.历史上曾有格萨尔和霍尔王交战、霍尔王战败被格萨尔所杀的故事,所以在土族和裕固族中说唱《格萨尔》会使霍尔三兄弟(即指黄帐王、白帐王和黑帐王,分别是裕固族、土族和汉族的祖先)不高兴.时过境迁,现在土族和裕固族中不仅说唱、流传着《格萨尔》,而且人们还产生了特有的社会历史心性和追寻英雄祖先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进程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礼的内容与形式即礼之"情"与"文"间的矛盾。《礼记》中《檀弓》这一章记录了有子因不明丧踊之义,疑其无情而欲去之,子游反驳其说,提出礼有"微情"、"以故兴物"两大特质。旧说多释"微"为"减杀、抑制","故"为"礼仪节文",皆不确。"微"当释为"隐","微情"即"情隐于礼",强调情与礼义皆蕴于礼之仪文度数。"故"即"故事",体现了礼有源自传统的稳定性。《檀弓》此章凸显了儒家言礼者在情文侧重问题上的重大分歧,子游反对当时出现的单纯重情、片面强调礼义的倾向,在重视仪文的基础上,主张义与数紧密结合,这一思路在荀子《礼论》中亦有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因此,对封建正统理学之士与正统理学之教的共同批判,方是《牡丹亭》主题意蕴的深刻性所在。  相似文献   

9.
北宋张君房辑纂的《丽情集》在宋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丽情集》突破了历来小说偏重“志怪”、“传奇”的层面,而专取“丽情”一类,且多涉诗歌,故颇具文心与诗情,因此有别于一般小说集,既有小说之趣味,又有文章总集之功能,兼得雅俗。南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就将它著录在总集类,而不是小说类。张君房在《丽情集》编集过程中肯定渗透了个人趣味,同时其所收文本明显存在着异于其所源出之本的现象。《丽情集》专收人间男女风月情爱故事,显示出一种新的趣味指向。对于元明言情小说而言,《丽情集》可谓广大教化主,胎息蕃衍沾溉深远。  相似文献   

10.
清初许旭的《友人游青州归漫成二律赠之》与陈玉璂的《青州行》均为涉及林四娘故事源流的重要材料.而《青州行》的创作表明陈玉璂与王士慎、王日高存在交往,并为王日高的《林四娘歌》写过题词.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红楼梦》中的梦幻故事既是"梦"境与"幻"境的交织,又是为情、为文、为理之梦。在梦境艺术的创设中,两者既有同曲相和之处,又各有妙音,具有"幻中有真"的审美意蕴。二者均寓"道"于"梦":《庄子》追求"真人不梦",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红楼梦》则是一场世俗化的人生之梦、色空之梦。  相似文献   

12.
范晔《后汉书·文苑传》较早提出王逸撰《楚辞章句》的说法,此后学者撰述引用而无疑.但《隋志》等目录并未见"王逸《楚辞章句》"之所载;而汉魏晋南北朝时人称引《楚辞》时也无一例外皆不见称引王逸《楚辞章句》.而据李善《文选注》以及其同时代人著作来看,其所称引皆谓"王逸《楚辞注》"而已.且据《文选注》称引其它《章句》如薛君《韩诗章句》、蔡邕《月令章句》等著,以及其言《章句》与"王逸《楚辞注》"等并列而皆不言《楚辞章句》等作法来看,李善等所见王逸《楚辞》著作之书名实为《楚辞注》而非《楚辞章句》.且其著述始为人知当大致在范晔之世,而其初步与广泛流传则当裴骃与顾野王之时,至于唐初方取得权威之地位.  相似文献   

13.
自唐代始,班固、王俭为《汉武故事》作者两说并行,然两说均难以成立。自宋以来,刘弇等据《故事》中“今上元延”之语断定其作者为西汉成帝时人,此说亦非;盖“今上元延”之谓乃《故事》抄引前人著作原文的遗迹。从《故事》中“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和潘岳《西征赋》化引《故事》典故等情况综合分析,《故事》的成书时代应在东汉献帝时期,其作者是一位看到汉家气数已尽、对汉家江山仍有些许留恋的文人,而非亲曹派的文人。  相似文献   

14.
亚清 《北京纪事》2015,(5):73-76
王德顺1936年生于沈阳,演员,先后演过话剧、哑剧、影视剧,并自创"造型哑剧",57岁创造"活雕塑",在北京首演引起轰动.曾出演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天地英雄》《功夫之王》《我知女人心》《重返20岁》等.  相似文献   

15.
唐代佛经翻译小说《猛光王传奇》的主要思想是否定爱情、情欲和色欲,展现怨怨相报为祸之烈,抨击四种姓制度和理论.其主要情节为喜剧情节和惊险情节.其结构为发展了的故事累积型.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中 ,有近 1 /4的篇章描写青年男女的情爱、婚恋。这些情爱婚恋故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对知己之情的渴盼和礼赞 ,这是作者屡遭生活蹉跎 ,屡受人生磨难 ,期盼自身价值得以确认的穷而后幻的自我疗救  相似文献   

17.
学术动态     
今年四月,我校中文科副教授王骧同志,出席了江苏、浙江、上海二省一市在杭州召开的《〈白蛇传〉》学术讨论会,发表了论文《白蛇传故事三议》,译文《中国人信仰中的蛇》(与我校青年教师方柯合译)及资料《日本的〈白蛇传〉》.今年五月,王骧同志出席了中国民间文  相似文献   

18.
乃仁先生乃赤峰宿儒。近得乃仁先生所赠《热眼旁观》(以下简称《热》)。始而读之 ,油生爱恋 ,继而奋勇读之 ,情思涌动 ,偶有所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热》是情文 ,终篇贯穿一个“情”字 ,乃仁先生是操纵情感的高手。这情 ,既有鲜明的爱憎褒贬之情 ,也有切腑的凄楚欢娱之情 ,更有对人生世态的深切感悟。“情”使《热》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先生是热爱且拥抱生活的 ,这可以从《热》对点滴生活琐事的记述中显现出来。如全家五口儿去河套捕鱼和蝌蚪 ,“养育”小鸡 ,刮油脂烹制“美馔”……即使在酸楚的记述中 ,也能抚摸到先生的内心———明…  相似文献   

19.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就说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  相似文献   

20.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就说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