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明市大田县以污染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以"一个中心、四支队伍、五大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探索出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基础,以监管规则为运行主线,依托信息平台的支撑和驱动作用,将预算系统、资金监管系统和核算系统植入其中,充分发挥各级监督和再监督部门的在线监管职能,构建预算、核算、结算相结合的“三算合一”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城市环境相互依赖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了诸多研究,但是小城市的阶段性资源环境优势与大城市不同,该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原理,构建包含4层次4个子系统共36项指标的小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福建省漳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2012年漳平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维持在可持续发展程度由一般向较高水平发展;在"十一五"向"十二五"转型期(2010年、2011年),漳平市对环境保护投入减少,但经济持续发展,其资源环境优势在城镇化过程出现"消耗",造成环境子系统指数出现下降,因此,其重点是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使漳平小城市生态文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是重庆完成"十一五"环保任务的决战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关键年。全市上下将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工作背景构建美丽山水城市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构建美丽山水城市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核心要义,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  相似文献   

6.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正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环境保护攻坚战,贵州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走在了前列。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打开了一扇中国与世界对话生态文明的窗口,更多的目光投到贵阳。7月19日至2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在贵阳市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建设生态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3,(31):14-15
7月19日至2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在贵阳举行。从由市级层面参与主办上升为省级层面参与主办,到成为全国唯一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贵阳建设生态文明,正成为一面旗帜,诠释着一种理念,一种模式,一种现象,正一步步地开拓出《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描绘的"生态未来"。该《规划》2012年12月17日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从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等方面,明确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构建起贵阳市生态文明城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和贵州省同为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水对人类幸福是必不可少的,决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生产力、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该文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福建和贵州两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的反馈意见为实证分析材料,分析两省的城市水生态建设成果以及受到地表水管网垃圾场建设滞后或不配套的制约瓶颈,阐述了两省城市水生态文明制度规则改革上取得的积极进展,发现两省在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制力不断加强的同时,仍然处于传导不力的状态。在制度改革无法进一步突破的情况下,考虑转向管理突破,希望借鉴城市弹性的研究结果,构建水低影响发展、全面循环管理、"软路径"管理、"水金融"创新和生态财富创造轮训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力地推动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深入细致地做了许多工作,并且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参考价值的环境保护档案。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落实环境保护之年,是基本国策的开局之年.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保护工作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温家宝总理说过:"要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时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建设,加强对水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执法检查,健全环境保护的监测体系,评介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1.
黄军 《科学咨询》2023,(12):126-128
生态环境保护既回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现实需求,也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在运行中的长治久安。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承担共建生态共同体的历史责任。然而,传统的高校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还存在重环保技能培养轻环保素质教育、重专业型环保教育轻普惠型环保教育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环保文化氛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大思政理论课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力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江楠 《领导科学》2012,(29):40-4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各级政府应明确自身肩负的生态责任,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主导作用.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提倡节能减排,促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利用政治、经济、法律、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积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福建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各类养猪场进行整治,小型养猪场不断减少。养猪场正朝规模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该文以南安市大型养猪场为例,调查分析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环保工程专业工作实践,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谢勇 《决策与信息》2009,(5):120-12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保部,这一升格使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公共管理职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更大。加强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福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策源地和实践地,也是福建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近年来,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明显,但从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公众反馈的信件和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态期望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完善政府管理机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整治、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途径,从而进一步提升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公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是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细胞工程,建立反映县市级资源环境问题特征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评价分类,可为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该文建立了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压力、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3个方面共17个指标的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福建省县市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进行了评价、分类,并对不同类别县区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环境保护法》在新型生态文明背景下如何实现进化,改变其诸多不足,更是成为当前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议题。其中修改的模式选择、立法的指导理念、法律体系的二元结构拓展、环境监管体制的完善、市场化机制的运用、公共参与路径的夯实等将是修改的重点领域。而相应法律规则在这些方面的改良,也是生态文明演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也迈入新常态,作为国家整个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信息化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文章总结了在环保工作中推行信息化对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以福州市环境信息化建设为例,分析了目前福州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环境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08,(38):18-18
"规划大纲"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正从理论走向实践继获得首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首批国家生态市后,张家港市最近又率先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9月19日,张家港在全国第一家编制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咨询与决策》2014,(4):4-5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