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发达国家中是造成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DME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近年来有证据表明,多种因素在DME的发展中起作用。针对各种致病因素,新研发的药物主要围绕抗血管活性因子、抗炎症反应、基因治疗等进行,新的治疗理念将为DME的治疗翻开新篇章。本文对在I/II期DME药物临床实验中的药物作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目前,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及手术治疗。抗VEGF药物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达到抑制眼中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管渗漏是现有延缓PDR进展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就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中医药治疗DR有着非常丰富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由于个体差异性,辨证所得证型较多且辨证治疗的常见主要证型也尚未定论,文献报道差异大,在此综述以期引起学者们的讨论,推动统一的辨证论治方案的制定,以及多投入对中医治疗DR有效的单方、复方的研究,为DR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全面、更科学、更深入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已成为第三大严重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目前成为眼科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在发达国家被列为四大致盲原因之一[1]。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DR的发病率已逐渐增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启动子rs699947(-2578C/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提取161例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213例未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DNA,PCR反应扩增含rs699947(-2578C/A)位点的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Bgl II酶切,测定rs699947(-2578C/A)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VEGF rs699947(-2578C/A)基因AA型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携带VEGFrs699947 AA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结论:VEGF基因启动子-2578C/A多态性与DR病有关,携带AA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许多视网膜疾病的病理特征,例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甚至致盲。目前抗血管新生的疗法已成为一大热点,其主要方法为应用血管新生抑制因子来恢复被打破的血管内动态平衡。最近研究发现,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BP)是一种新的血管增生抑制因子,可通过抑制激肽释放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KBP具有抗血管新生、抑制炎症、调节血压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KBP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压和Hb A1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256例,对其性别、年龄、DM病程、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和总胆固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DR组,n=128)和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组,n=128)。采用SPSS18.0软件对DR组和NDR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结果未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与DR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独立样本t检验对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DM病程、Hb A1C在DR组和NDR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与DM病程有统计学关联,随着病程延长,DR的危险性增加,OR(95%CI)为1.812(1.268~2.590)。DR与Hb A1C有统计学关联,Hb A1C值越高,DR的危险性增加,OR(95%CI)为3.005(1.926~4.690)。结论:DM病程、Hb A1C在DR组与NDR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M病程长、Hb A1C值越高,发生DR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本文就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发病机制,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来自脉络膜血管的病理性新生血管侵入视网膜下腔形成。CNV可发生于许多眼底疾病,可引起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继而可形成瘢痕,造成黄斑部损伤,严重影响中心视力。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任何原因引起血管生成因子相对或绝对增多就会导致新生血管生成。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在CNV的临床分类和形成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种多效的神经营养因子和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其在视网膜的生长发育及许多疾病病理过程中起着神经分化、神经营养、神经保护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并可抗肿瘤和调控一些炎症反应。本文主要是综述目前对PEDF的生物学特点、作用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状况,并推测其可能作用机制,展望其在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是视网膜神经保护中被研究最多的因子之一,以往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CNTF对光感受器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近期研究则表明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同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能提高病理状态下这些视网膜细胞的存活能力。该文就CNTF的基本结构及其在不同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不同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间质来源的多效性生长因子,具有促细胞分裂、增生、迁移以及分化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组织损伤修复再生、胚胎发生、血管生成和肿瘤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目前H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早期就容易发生白内障,而且发展速度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快。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较为成熟的学说有多元醇代谢异常学说、非酶糖基化学说和氧化应激学说等,近期研究更倾向认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随人口老龄化进展不断增加,手术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该文就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与手术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间歇性高糖环境对小鼠颅骨成骨细胞形态、增殖及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原代小鼠颅骨成骨细胞分为3组:正常糖浓度组(5.5mmol/L GLU)、持续性高糖组(25mmol/L GLU)、间歇性高糖组(5.5mmol/L GLU25mmol/L GLU),干预3天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干预3周后,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水平的变化。结果:(1)在相同干预时间点,与正常糖浓度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殖受抑制,其中间歇性高糖组细胞受抑制更显著(P<0.05)。(2)在相同干预时间点,高糖组成骨细胞的ALP、OCN均较正常糖浓度组下降,其中间歇性高糖组下降更显著;(3)随干预时间增加,高糖组成骨细胞的ALP、OCN均较正常糖浓度组下降(P<0.05)。结论:高糖环境可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诱发细胞凋亡,并导致功能蛋白ALP、OCN下降,且这一损害作用在间歇性高糖环境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脉络膜新生血管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类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其中Ang-1和Ang-2与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结合后构成的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及其受体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机制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葡萄糖转运子1(glucose transporters1,GLUT1)是晶状体上皮细胞摄取房水中葡萄糖的载体,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GLUT1结构及表达,以及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PV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研究表明其与多种生长因子密切相关。为探讨PDGF在PVR过程中作用,并对临床防治PVR提供理论据。本文对PVR形成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川芎为伞形科蒿本属植物,它具有活血化淤、疏风止痛、理气的作用。川芎嗪(ligustrazine)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属酰胺类生物碱,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及放射性肺纤维化等疾病,川芎嗪具有抗血  相似文献   

19.
不可抗力危机是员工的压力源之一,与企业并购、内部经营等问题所引起的压力源不同,不可抗力危机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避免性。不可抗力危机以直接影响员工所在环境的方式和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方式,增加员工的压力。探讨不可抗力危机对员工压力的作用机制、企业危机处理机制以及员工压力舒解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而小胶质细胞作为视网膜上固有的巨噬细胞,是由发育过程中血液单核细胞进入视网膜而形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具有免疫活性,活化后能够表达和分泌各种因子,参与了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其功能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加重神经元的损害,另一方面又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小胶质细胞的"正面效应"有利于维持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其"负面效应"可能在AM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以小胶质细胞为靶点的治疗,可能延缓或减轻AMD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