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可以协助城市转型并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高雄市是一座以工业发展起家的城市,是台湾著名的工业都市,高雄市近年将智慧城市发展列为未来城市转型重点方向。然而,高雄市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是否符合国际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则未可知,此外,过去研究也发现市民对于高雄智慧城市发展的参与程度与认同感不高。为此,本研究将探究高雄市智慧城市发展之现况,以及民众参与之可能途径,并尝试提出可能的对策与政策建议,以为相关单位未来发展智能城市参考。高雄将智慧城市发展重点放在智能交通层面,并通过智能社区的营造逐步整合智能交通、健康照护、能源管理、社区管理与观光商圈发展等,整体来说,高雄已具备智慧城市所需之科学技术与智慧效能环境,但较缺乏民众参与的部分,较为可惜。为此建议,城市管理者未来在进行智慧城市规划上可改变传统由上而下之政策思维模式,转为以民众思维为导向之由下而上方式,共同来参与规划所需要的智慧城市愿景与行动方案,以提高市民的参与率及认同感,一同为高雄迈向智慧城市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乡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河南省关于"要坚持环境保护先于一切,不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林业生态市作为发展现代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又把生态城市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城市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生态城市建设又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众环境行为的判断是影响永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公共事务管理架构(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PAM)探讨经济、社会与政治系统对民众环境行为判断的影响,并以阶层回归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数据来自"2010年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计划第六期第一次:环境组"的调查结果,研究总体为18岁以上的台湾民众,主要抽样方式为分层等机率三阶段抽样法与系统抽样,有效样本数为2209份。研究发现,政治系统对民众环境行为判断之影响系数最高,经济系统的影响系数则为负向,此结果可作为选择永续发展有效途径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许冰清 《引进与咨询》2013,(11):29-30,41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交通与城市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日益密切.绿色交通正是为了减少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提出的一种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的新型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该文从我国交通现状、国际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我国绿色交通发展对策与建议等方面来思考如何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不断地扩大。城市的高密度、高耗费、高增长,使城市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加速,进而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如何才能既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又不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至今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但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征。其共性包括: 和谐性。这是“生态城市”概念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和谐,寻求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林业目前正处在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转化阶段,因此,如何保护森林资源、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突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功能作用,达到林业科学发展要求,实现林业的历史性转变,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在承担好、完成好这一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系统地明晰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从“永续利用”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不断调整的历史脉络,更需要系统地明晰林业永续利用与林业科学发展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生态世纪也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另一方面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生活或工作。因此,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现实选择。但是,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性,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认清目前我国的城市与生态城市间的差距、生态城市创建中的缺失及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追求,在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探讨人口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西方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理论,以人口生态文明为视角,以城市人口发展、人们生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为具体分析维度,探讨人口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从合理规划人口发展和城市布局、提升人口生态价值观、转变人口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以促进我国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低碳城市的经济发展内容包括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经济体系建设以及百姓生活的低碳经济化环境建设。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与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较严重环境问题,这无疑为城市社会经济的长远推进带来了潜在威胁,因此,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为探究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评价模式,从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分析入手,对体系主体结构及用途进行阐述,并对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运作方式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乡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河南省关于“要坚持环境保护先于一切,不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林业生态市作为发展现代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建设生态新乡、和谐新乡的工作载体,作为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以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为重点,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基础,以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主体,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打造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水系)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新格局,初步走上了一条城乡林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和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以林木为主的人工的或自然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环境;保持景观的多样性,建设更具有自然特色、更接近自然的城市绿化景观;节约城市建设资金;增强公民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提供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普遍生态贫困,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生态问题及导致原因不同,相当比重城市生态治理走入注重表面、短期成效的误区,需要从观念、经济机制、产业安排、规划建设、市民意识行为等方面综合、持续推进城市生态脱贫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正在加快,许多地方的决策者把自己领导的城市定位在区域中心城市,把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生态城市作为环境目标.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把都市农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总体规划,使农业功能在城市中得到延伸和发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满足市民对优美环境、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王玫 《经营与管理》2012,(10):61-62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之纲,是引导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它涉及了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时序、土地和其他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环境规划与环境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创造一个更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把抚州建设成殷实、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通过做"文化立城治水秀城生态绿城"三大文章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7.
IBM强调,城市、企业和组织等主体,不仅要关注自身对环境的保护和实现节能减排,更要对自身战略、运营及信息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变革,从走上“智慧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态消费行为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都有显著影响。而城市居民的生态消费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生态消费品特征,生态消费环境和消费者的个体特征等。通过对于唐山市居民生态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培育居民生态消费理念,建设唐山市"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城市病"相继出现,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就业压力增加等;由于机动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已由煤烟型转为煤烟型和氮氧化物混合型。为此,应明确城市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企业的法律地位,安排环保设施运营管理资金,促进城市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工业是重庆市长寿区的立区之本、兴区之源、强区之路。工业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关系到长寿城市发展新区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不过,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市场萎缩及钢铁、化工产业遭遇强冷,长寿工业化水平不高、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资源要素趋紧等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地制约着长寿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走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举之路,是建设长寿城市发展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