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介之 《阅江学刊》2010,(6):108-113
俄罗斯学者米.巴赫金的治学领域宽广,对人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俄罗斯本民族的文学和文化遗产是巴赫金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孕育、生成和发展的主要资源,但他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一份题为"中国文学的特征及其历史"的提纲中。巴赫金看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确认从事一般文化与文学研究、探索人类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规律离不开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把握,这其实是他在观照东西方文化关系和思考世界文化发展问题时必然形成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3,(6):11-20
从20世纪60年代的孕育期到70年代的萌芽期,再到80—90年代的爆发期,最后到21世纪初期至今的衰落期,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其发生、发展、繁荣与衰落和西方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从文本内容看,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早就预设了俄罗斯民族的非理性因素,而苏联的极权政治又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唐都学刊》2000,16(2):102-103
今日陕西的俄罗斯文学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于它有延安时代和抗日 时期西北大学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传统。解放后十七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教学带动科研,在学术研究,文学释等方面出版的二三十种书,成绩不小,这为进入21 俄罗斯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1872年,《中西闻见录》的创刊号上就刊载了汉译俄罗斯文学作品《俄人寓言》。20世纪初,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相遇是人类精神史上一个饶有趣味的事件。两种文化背景既相同又相异的民族接受了几乎相同的文学观念,在各自不同的地域和环境下  相似文献   

5.
今日陕西省的俄罗斯文学取得优异成绩在于它有延安时代和抗日时期西北大学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传统。解放后十七年也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教学带动科研 ,在学术研究、文学翻译等方面出版的二三十种书 ,成绩不小 ,这为进入 2 1世纪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艳杰 《学术交流》2012,(6):178-181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既推动了文学领域思想及形式的变革,也推动了整个社会政治及生活的变革,对俄罗斯影响深远。后现代派作家通过全新的创作手法把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移入俄罗斯社会,打破了多年俄罗斯文坛单一、僵化的思维范式。白银时代文学和前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基础,而怪诞风格、互文戏仿和杂糅等个性十足的艺术特色,使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凸显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所演绎的独特的社会人生景观.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战乱频仍的历史现实和多元文化杂糅、儒家文化传统薄弱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后期众多反传统的文学思潮与派别的总和.西方与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其在不同地域的两个代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是建立在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和对存在主义的借鉴之上,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针对社会政治体制而进行的文学革命运动.他们在内容与语言模式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差异.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我们较客观且全面地认识到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及其蕴含在自身矛盾元素中的深层次存在价值:顺从后面的背叛、虚幻后面的真实和游戏后面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王燕 《学术交流》2006,(10):177-179
文学现象是社会现象的反映。规律性的社会现象的出现虽然会因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有迟早之分,但它不会违背规律形成空白。因此,从世界范畴看,19世纪俄罗斯贵族文学时期以奥涅金为代表的“多余人”群体形象的出现并非一个偶然的文学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多余人”形象的一般特征和基本性质,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多余人”形象绝非俄罗斯文学的专利,早在11世纪的东亚文坛就已浮现出了一位颇具“多余人”特质的早期文学形象———光源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在苏联文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是苏联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词。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吉洪诺夫作了《现代世界进步文学的报告》,他以“世界进步文学”为核心观念描画了一幅世界文学地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于“进步”的政治性成为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1957年4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从文学内部发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在于“民族普遍性”与“理想超越性”的统一,它立足于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同时又超越各民族局限,强调一种对世界性理想存在的表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为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世界文学理论的构建,应该尝试建构一种新的不同的对“文学”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迅 《学习与探索》2003,6(6):91-96
来自俄国的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的内在联系,是长期被我们忽略的重大理论问题。乡村文学压倒城市文学,大众文学压倒精英文学,工农大众压倒知识分子,是现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重要特点,集中表达了现代中国的民粹主义诉求。  相似文献   

12.
赵明 《学术交流》2002,4(6):138-142
在五四文学传统中 ,应包含如何接受外来影响的内容。这一传统在其流程上经历了由欧美文学向俄国文学转移的过程 ,并在对俄国文学特点的归纳和解释中完成了对新文学创作规范的制订。这使得新文学在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以俄国文学为范本 ,以民族意识为轴心 ,以文学参与民族解放为半径 ,而以作家个人审美意识为潜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一直是中外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在文学全球化的语境下,民族文学必定要通过"相互依存"的前提来达到"共同发展"之目的是考虑这一问题的前提。此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传统的继承和扬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研究视角;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互补关系;多重跨越,尤其是跨文化与跨学科是比较文学的显著特征;中西比较文学的对话是新世纪比较文学的热点。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予以考虑,可以得出定论:比较文学是当今文学研究中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一门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4.
"五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绕不开和说不尽的一个传统和话题。文章选择从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对五四文学传统的反思入手,通过对五四文学与30年代文学的阐释和评价,探究其背后所隐含的不同言说目的、方式和观照视角,由此来透视言说者和评价者基于不同历史阶段所持的不同的文学思路。五四文学秉持的是一种人文学科的思路,而30年代文学信守的则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思路,而对于两个时代的不同阐释和评价以及其间的种种复杂纠葛,在此都可找到准确、合理的解释。另外,通过30年代与"五四"所持文学思路的差异,还可以反观五四文学传统以及把握30年代文学的转型,总结五四文学传统和30年代文学传统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的问世不仅极大改变了文学的写作生态,改变了文学文本的存在形式,也改变了文学传播、阅读以及批评的原有格局,而且对传统文学的发展与存在也产生了诸多具有实质性的影响。网络文学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其文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把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性简单等同于网络文学的特征;对网络文学的理解依然存在认识误区;未能真正区分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的基本特征;未能从理论上真正厘清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文学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的问世不仅极大改变了文学的写作生态,改变了文学文本的存在形式, 也改变了文学传播、阅读以及批评的原有格局,而且对传统文学的发展与存在也产生 了诸多具有实质性的影响。网络文学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其文学实践与理论研究 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把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性简单等同于网络文学的特征;对 网络文学的理解依然存在认识误区;未能真正区分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的基本特征; 未能从理论上真正厘清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文学的根本性差异。

关键词: 网络文学?写作生态?传统写作?网络写作

The emergence of online literature has changed not only the ecology of literary composition and the form of existence of literary texts, but also the modes of dissemin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It also substantially challenge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decade, four obvious problems have been highlighted in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simple equa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Internet with the features of online literature, misconceptions about online literature, in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basic traits of online and traditional writing and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online literary texts and traditional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7.
葛亮亮 《阅江学刊》2012,4(4):137-143
"青春文学"的崛起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坛最靓丽的景观之一。以"80后"为主体的青春文学作家,创作了一大批风靡国内的、以青少年为消费群体的文学作品,并在文学市场上取得令前辈作家侧目的成绩。从崛起到分化,再到逐渐成熟,青春文学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成为和"纯文学"并峙的文学种类。尽管青春文学还显稚嫩,但随着青春文学作家的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张勇 《阅江学刊》2010,(3):142-147
中国新诗史上关于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的论争是一场偏离旨归的新旧文学的交锋。最初新文学阵营内部对《蕙的风》的诗体、内容、感情基调等方面褒贬不一,随后由新文学倡导者鲁迅、周作人等共同针对所谓的“学衡派”嫡系弟子胡梦华展开论辩,论争内容由白话诗歌审美标准延伸到新旧文学观念、文化取向和道德标准。论争过程中出现了因人废言的状况,胡梦华所提到的诗集缺点早在胡适、朱自清等人的序言中已有提及,但由于胡梦华的学术背景,导致论争偏离了文学,演变成新旧文化之争,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新旧文学争斗白热化态势,也展示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偏狭敏感的文学倾向。  相似文献   

19.
王卓慈 《唐都学刊》2005,21(2):115-118
陕西素有"文学重镇"之称,陕西当代文学创作与影视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陕西有多位专业作家正在逐步转型为文字文本和影视文本两栖的作家,同时,涌现出一批专职从事影视剧本创作的作家,其影视文学创作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影视艺术借助文学创作之力,促使文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影视的文化优势,是发展陕西影视文化产业行之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