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朝走向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和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孕育了富民阶层,富民阶层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影响着宋朝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形成了宋朝官商结合、士商结合的新局面。从政治影响看,富民阶层的产生及壮大和农民的破产是同步进行的,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是宋朝社会动乱的重要因素;从文化教育看,传统文化中的本末观开始发生变化,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文化创造和传承的主体是士阶层,它形成于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本文联系历史背景,集中探讨了士阶层的3个主要来源,揭示了它的身分特征在于其固有的文化.技能内涵.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作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秩序和传递儒家文化的精神枢纽,它的废除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切断了士阶层的缙绅之路,促使士阶层分化。在西方资本主义物质和文化的打击下,中国的主流文化一时陷入蛮荒状态。道德文化的失范、士人的分化和地方绅军政治的膨胀为中国军阀政治的形成和军阀混战提供了心理依持和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形成,主要与“民”的范围变化和“士”阶层的兴起有关。在上古中国,由于自然环境和生存压力,“养民”便成为政治理想的最为重要的一环。自孔子始,重视教育,提倡“教化万民”又成为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得民本思想在现实的君主制度下,既坚持“教民、安民”理念,也形成了对君主进行规谏、监督的内涵。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核心原则“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政以民为本”,其发展是通过统治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自我反思和批判、自我认识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尚礼精神在中国文化发展特别是在中国文化变革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爆发频繁,其"替天行道"的主张实则来自儒家知识分子经世治国、辅国安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理想,与中国士阶层"志于道"的精神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古代士人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为社会的进步、文明的传播、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士阶层产生于社会动荡、政治斗争尖锐的战国时期在商周时期,士的含义十分广泛,如指青年男子、武士等,在等级制度上,士是各级贵族的通称,更多的是指宗法分封制度下的一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时代精神薛广洲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都必然会形成特有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这种特有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全面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不仅极大地影响着现实社会的生活,而且对这一社会的未来发展走向具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8.
金石学在宋代兴起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显著变化。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 ,我国学术文化持续发展的一种逻辑必然。具体地说 ,怀疑精神的普遍流行、知识阶层的精神追求与传拓技法的高度发展共同形成了其内在的学术动因 ,文化政策的诱导影响与人才资源的不断增长又分别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旧时代的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既想追求独立性但又始终不能摆脱依附性的阶层。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步形成的社会角色及其自我确认,形成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浩然的进取精神,他们必须靠自己的学识能力始能自立于社会;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又形成其深沉丰富的文化性格和自觉的历史使命意识。士大夫阶层的普遍的中小地主(最少是富裕农民)的家庭经济基础,又使他们具有常常可以超脱于政治之外而独善其身的  相似文献   

10.
如同中国文化始终存在着显著的地域特征一样,中国知识阶层一直具有着鲜明的地域性格。早在先秦时代,随着知识阶层地区分布的扩展,其历史面貌就呈现出最初的地域分异,而不同类型地域性格的会聚、交流、撞击、整合,塑造了中国知识阶层的群体性格。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社会风气、经济状况等众多因素的差异,各地知识阶层的发展极不平衡,性格上更展示出迥然相异、丰富多彩的区域特征。这  相似文献   

11.
论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形成于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五四前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其次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再次是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清末时期比较,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互动;二是民族主义的现代性拓展,三是参与民族主义运动的阶级和阶层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2.
文人与诗妓──诗妓在诗词传播中的作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 ,它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畸形阶层 ,本是因士大夫文人阶层的需要而生 ,因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紧密联系而发展 ,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使得她们在信息传播渠道欠发达的古代社会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诗词传播者的角色。她们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的普及化传播中 ,起到过重要的和独特的作用 ,甚至对中国古代文学样式的流变产生过独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士阶层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对先秦道家来源的探寻 ,也不可能离开士阶层。先秦时期的士阶层即是“游士”。所谓“游士”,首先指的是离宗国、去乡土 ,以文才武艺游移于列国间的士子 ;其次 ,先秦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名存实亡 ,因而他们上下游移 ,上可至“士大夫”,下则为“士庶人”;第三 ,是指游离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之外的士子 ,即“隐士”。可以说 ,隐者群落的思想和行为孕育了道家学派。但道家并非一般的隐者 ,道家风骨集中体现在“避于俗世”、“隐于自然”。“避”是对外在世界的否定 ,“隐”则是对心性之自然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诗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它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畸形阶层,本是国土大夫文人阶阶层的需要而生,因而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紧密联系而发展,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在信息传播渠道欠发达的古代社会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诗词传播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文人画作为中国古典绘画发展至今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绘画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文人画,在苏轼看来是“士夫画”,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一种不同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派别。文人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着文人的气质、情趣及文化追求。所以讨论文人绘画到底产生于何时,怎样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一种普遍认同的思潮,绝不是讨论某一个画家的水平与风格的简单问题。从以往来看,文人画与文人这一阶层的独特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研究文人画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回到文人及文人画家本身,解读剖析文人画背后文人阶层的兴起,与文人阶层政治地位的高下对文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阳明学在中国兴起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传到日本,在17-18世纪时以其简易直截而为日本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所接受,并与日本的社会历史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思想,发挥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功用,其成因主要是由中国向日本传播的过程中,因社会历史背景及民族文化性格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百家争鸣”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第一次空前活跃的学术思想争鸣。它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演进过程,历经五百年之久,与奴隶制社会解体、封建制社会确立的过程相一致,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经济、社会结构解组是“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上层建筑结构解组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思想条件;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是“百家争鸣”形成的文化知识基础;“士”阶层的崛起是“百家争鸣”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古代贿赂制度的生成及其对民族性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性格是社会成员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结构,是从深层的文化和社会基础上产生的。贿赂这一行为方式在中国古代形成事实制度,是社会体制的必然产物,它影响和塑造了中国民族性格中的几个消极方面:个人利己主义,不愿斗争的投机心理,缺乏光明磊落、自尊和独立的人格,缺乏是非观念和正义感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育功能从原有的促进循环到了引发阶层身份复制。教育功能的变化是中国社会阶层化和社会结构趋于断裂的结果。现阶段中国阶层分化日渐清晰、总体性精英阶层已经形成,教育不公和精致编码的运用增进了阶层之间的“屏蔽”,同时由于目前社会流动标准转向文化资本的多寡,上位阶层因此将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纷纷投入教育领域,弱势阶层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阻滞下层子弟向上流动。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教育将成为阶层身份复制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试论晚清士人阶层的经商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中国社会的大变局下,绅士阶层的社会职业发生了分化,新的社会职业层出不穷,绅士阶层由于得天独厚的知识背景和特殊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在这一社会转型当中处于社会潮流的领导者地位,由于西方侵略的加剧以及国内重商思想的兴起,绅士阶层大量投身于商业领域,近代中国工商业因此而兴起。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