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今年初,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研究室稻畑耕一郎先生曾来我校中文系讲学和听课.本刊上期译载了稻畑耕一郎先生的近作《赋的小品化初探》前半部分,这期续完.  相似文献   

2.
近年,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和三泽玲尔先生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叫《屈原否定论系谱》(以简下称“系谱”),一篇叫《屈原问题考辨》(以下简称“考辨”)。文章系统地引述我国疑古学派廖季平、胡适、何天行等人的一些论点,即屈原是个“箭垛式的人物”,“想象中的作家”;“这个人物实际上不存在”,“在秦代以前(公元前207年以前)诸著作中找不到言及屈原的记载”;“屈原的文章,多半是秦博士所作”。“《离骚》的作者,本是淮南王刘安”等说法。稻畑耕一郎先生文章的意图是为“几乎销声匿迹”的“否定论”提出“备忘录”;三泽玲尔先生的文章则是对“把屈原当作民族诗人来颂扬”表示“实在”的“遗憾”。对此,我想谈点肤浅看法,以求教于海内外方家。  相似文献   

3.
端阳佳节,江陵城里,中国屈原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四次屈原学术讨论会召开了。大会八五年六月二十一日开幕,二十五日结束,历时五天,共有全国各地代表二百余人参加,收到论文百余篇。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教授、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兼任教授、北京大学考古系交换研究员稻畑耕一郎也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是继八二年的秭归会、八三年的大连会,八四年的成都会后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屈原研究的盛会。与会代表们济济一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英译的《李白诗集》是英语世界的第一部李白诗集单行本,深受英文读者欢迎,颇具影响。译者的中国情结集中体现在这本融译诗与史料于一身的诗集中。他的散体译诗策略秉承了埃兹拉·庞德的译诗传统,颠覆了以往汉学家的中国诗歌翻译风格。1926年,中国学者闻一多对小畑薰良英译的《李白诗集》进行了评介并得到小畑薰良的回应。双方的译事商榷重点探讨了选诗考证、“诗意”能否翻译与翻译对文化、文学的影响等问题,于当今的诗歌翻译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对宋玉的批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肯定了宋玉创制新文体的功绩;二、揭示了宋玉文学创作的成就;三、确立了宋玉与屈原并称的文学史地位。刘勰的宋玉批评确立了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著名学者朱德发教授的学术新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以其宏阔的研究视野,新颖的理论角度和富于创见的文字描述而使方兴未艾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论纲》一书的引人注目之处,首先在于编写体例上的大胆创新。作者既不象贾植芳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那样从一个个文学社团流派入手,对每个文学流派从微观上进行具体考察和详细剖析;也不象殷国明先生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发展史》那  相似文献   

7.
宋玉的赋具有三个特征 :阴柔、微辞和艳情。宋玉是中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感伤主义始于宋玉的《九辩》 ,并发展为一种感伤主义文学传统。宋玉的女性意识使其赋在描写女性题材方面成了文人艳情文学的百代祖。宋玉柔弱的个性使其赋具有表意言辞委婉的特点 ,其人其文在古代中下层文人中具有类型性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将宋玉、唐勒、景差列为一类,然只有宋玉作品能流传千古,为何如此?多年来没人对这一问题作过认真研究,当然更不可能有比较中肯的分析.此次将《文选》中凡录有赋作之作家的赋与文列为对象,以出现于《辞源》中的四字成语(或成词)为统计材料,并将宋玉、司马相如、扬雄之具体数字统计出来,发现宋玉这一数字远高于司马相如和扬雄,也高于《文选》中的所有上述作家.由此得出结论: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赋祖"地位不可动摇!唐勒、景差二人之艺术水平与文学成就,实不能与宋玉相比,二者并不在一个层次.唐勒、景差的赋、文失传,作为先秦文献,必然因素居多;同样,宋玉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也主要是必然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镜秘府论》是日本平安时期高僧空海编纂的一部汉诗理论著作,《九意》是《文镜秘府论》中十分重要的一章。文章重点考察了《九意》的标题结构、内容结构及其所蕴含的中日朴素哲学思想,如气、循环、万物有灵、原始神道等,旨在探究公元9世纪初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宋玉是继屈原而出现的最杰出的《楚辞》作家。他们为中国文学,特别是为中国的诗歌发展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然而,对他们的作品及人格的评价,自司马迁以来就产生了分歧。唐代的文人学者,由于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站在不同的角度,因而对屈原与宋玉的评价,同样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认真地研究这些矛盾的说法,对于我们了解《楚辞》研究的历史是很有益的。一、批评屈原和宋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这一课题,自章培恒先生明确提出并大力提倡以来,已过去了十馀年,除了由复旦大学召开的以此为题的五次学术会议,并出版若干册相关论文集之外,作为此一研究实绩的,能举出来的似乎并不多(谈蓓芳教授所著《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等,或为一种)。张勇教授新著《中国小说古今演变研究举隅》,应该说是成功实践章先生研究思路的一部力作。中国文学研究界并不缺少对中国古典小说或现代小说的研究,然而,在  相似文献   

12.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于1922年在美国英译并出版了《李白诗集》,影响巨大.闻一多与他就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讨论分别提出了"灵芝"译论和"海变"译论.两人的译论显示了中日学者不同的翻译观,即面向中国的翻译观与面向世界的翻译观.这两种翻译观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价值认知不同,对中国古代诗歌向外传播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恩师刘振瀛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悲伤的悼念之情,手捧先生的遗著《日本文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拜读了一遍又一遍,感奋不已.刘先生是著名的日本语言文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他对日本文学研究造诣颇深,尤其对日本古典文学研究自成体系,在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界是首屈一指的.《论集》是刘先生潜心研究的结晶,也可以说是代表目前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最高成果. 《论集》的特色之一,是将日本文学放在日本大文化的背景下,从宏观来审视日本文学整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评介于雪棠从民族融合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是本世纪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煌煌巨制与杂篇散论如同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众说纷纭中,李炳海教授的《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一书独辟蹊径、卓然特出...  相似文献   

15.
宋玉的文学研究者相对较多,产生了一定的有创见的学术成果。而对文学的宋玉则关注不够,对于宋玉何以在主流的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评价不高,但历代文学大家如枚乘、司马相如、李白、杜甫、李商隐、柳永,尤其是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却对宋玉大加推崇、反复模拟和叙写的创作现象,缺少有说服力的深度研究。不管是文学的宋玉还是宋玉的文学,整体上尚未达到司马迁以屈宋并称的认识水平,也不尽符合宋玉民间文化色彩浓郁的文学实际。研究者惯用的教授腔、裁判腔、权威腔、新老八股腔依然少有突破,复制性很强实无多少见地的文字长城,依然借助电脑软件和互联网不断以快捷方式绵绵不绝地产生。  相似文献   

16.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铃木修次先生所著《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一书,是一部中日比较文学专著。该书的要义可概括如次。 作者认为,就中日两国的文学主流而论:中国文学是经世济时的文学,是现实主义的文学;而日本文学则是玩物游情的文学,是超现实主义文学。中国文学重“风骨”,贵“言志”,文势卓拔高迈,泼墨雄浑畅扬,以主旨鲜明、文理通达为高;而日本文学则  相似文献   

17.
王巍教授     
王巍教授,中共党员,中共辽宁大学党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中文系总支书记。1945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197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于辽宁大学中文系任教。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她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研究生、本利生、专科生、留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建安文学研究》、《史记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等多门课程。长年坚持科学研究,撰写并出版了《建安文学概论》、《建安文学研究史论》、《三曹评传》、《建安七子论稿》、《建安诗文鉴赏》、《建安诗文鉴…  相似文献   

18.
徐希平,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研完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风雅文化、史书文献、《全唐文研究》等本科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参加完成《羌族文学史》、《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获省政府社科奖二项,出版《中国风雅文化》、《闻一多罗庸论古代文学》等专著3部,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现为中国杜甫研究学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学会理事、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吴贤哲,教授,硕士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日本著名汉学家石川三位男教授在研究《诗经》、《楚辞》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举实例对石川教授将文化人类学引入到文学研究中来的学术路径作了说明。文章希望中国学人能从石川教授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中吸取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黄云生教授男,浙江浦江人,1939年出生于云南南涧。长明从教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黄云生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教学上,曾为中文系和教育系本、专科学生开设讨《儿童卞学概论》、《中国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论》等课程,为研究生、访问学者、进修学员讲授过《儿童文学作家学》、《幼儿文学研究》等课程;他所参与和主持的《儿童文学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儿童文学教学的拓展和深化》两个教学研究项目先后均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