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底,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考察了云南昆明、玉溪、德宏、保山等7个地州、20多个县市。本文记录了他视察云岭大地的几个片断。发展边贸大有可为田纪云同志对云南的边境贸易极为关心。刚到芒市,他就说,先别汇报,我们一起到边境地区看一看。车到畹町,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田纪云同志感慨地说:“我几年前看到的畹町已经大变样了。”当随行人员告诉他,通过发展边贸,畹町已成为全国100个率先进入小康的城市时,田纪云同志高兴地说:“发展边贸大有可为”。他还向海关和边防武警的同志详细询问了边境贸易和出入境人员的情况,勉励大家认真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祖国守好南大  相似文献   

2.
两广经济发展比较王文长(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研究所)西江横穿广西,奔向广东,也把福音带给了广东:珠江三角洲成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业绩最辉煌的地区。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猛发展为标志,广东经济自80年代以来以鲜明的开放形象间在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广东新招:“第十一种模式”本刊记者江凌1997年,国家民委扶贫办总结了“中国民族地区扶贫到户的10种模式”,包括湖南吉首柑开发服务公司摸索出的“公司+农户”模式;四川凉山以改善农牧民居住和卫生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形象扶贫”模式;海南省以民房改造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九五”开局,民委主任想什么?内蒙古———今年,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五个服务,在八个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五个服务”:一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二是为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三是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服务;四是为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服务;五是全心全意为各...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是高度重视,始终把民族问题作为 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给予高度重视;第二是实事求是;第三是博大胸怀。 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称得上有“三个最”:第一,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得最好,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继承又有发展;第二,中国的民族政策制定得最好,符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第三,中国民族关系处理得最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当前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今年的民族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 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  相似文献   

6.
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瑶族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依据瑶族先人“盘瓠蛮”及历代瑶族分布的状况及变迁,首次具体证实了历史上瑶族居住地要比现在广阔;提出了宋代以后出现了以“瑶”作为南方民族代称的问题,故对“瑶”的记载要区分泛称还是专指,不可混同;关于瑶人南迁路线,不同意由湖南入广东再转广西或由广西再转广东的传统观点,提出了直接从湘南分道进入桂粤两省的新说;主张瑶、畲分流的起点在湘南,由湘南越南岭进入两粤者为瑶,由湘南东入赣南、再至闽西南、粤东者为畲,由此奠定了今日瑶、畲分布的格局;首次提出佛教传入瑶区不晚于宋而流行于明、清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并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把毛泽东的民族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制定民族政策作出了新的贡献:一、邓小平明确提出党在民族地区工作的着眼点在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二、邓小平首次把生产力标准引入民族工作,指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这是小平同志的独创。三、邓小平把民族平等作为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立足点,指出:“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四、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五、邓小平提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必须实行改革开放,他多次强调:“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并指出:“真正兴旺发达的民族,是开放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记者:黑老,您好!今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您曾于“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初期两次到宁夏工作,目睹和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变。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黑伯理:我第一次到宁夏工作是在1959年初,1964年初离开宁夏,六个年...  相似文献   

9.
国家内贸部部长陈邦柱多次赞扬她:不简单!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听了她的故事,伸出大拇指,说:不简单哟!三十年时间,她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无悔地献给了革命老区;一万个日日夜夜,她把自己的精力和汗水献给了少数民族人民。巍巍天子山,滔滔法水河,都在诉说一个平江女儿的故事。她就是桑植县民族贸易局局长方美林。好女儿到湘西去方美林出生在平江县长寿镇。在长寿镇小学、在岳阳中学、在省财政学校,她都被尊为校花。学习,她是尖子;唱歌跳舞,她是领衔。1966年9月毕业,她本来可以分到省城,坐机关,享清福。在分配表上,她主动填报…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对于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则是一次向世界宣告自己复兴的开始。这一年,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将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一年,中国的百年奥运梦想实现;这一年,改变了中国人命运的改革开放走过整30年。这一年,被称为人类学民族学界的“奥林匹克”的第16届世界大会在中国召开。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年一度备受瞩目的“两会”的召开,成为唱响2008年的序曲。  相似文献   

11.
温州的少数民族老板文/本刊记者红文晓宁老巴对国人来说并不是个新鲜的话题:100万温州人闯荡中国,30万温州人闯荡世界;“股份合作制”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政府文件中是在温州;———这一切已不再是新闻……雷锦森“居危思危”我们到达温州瓯海开发区的雷得利鞋业...  相似文献   

12.
沪上新风景:“娶”过来的少数民族沪上新风景:民委纪事ETHNICUNITY文/沪民近年来,上海市民委注意到:上海外来的人口在流动过程中,有一部分少数民族青年(绝大部分是女青年)通过婚嫁开始定居下来,已成为该市郊区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有关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结合笔者的思考,就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政策作论,重点考察和论述近十年来才在各民族农村地区相继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文首先考察并评述了民族生育政策的实施依据与操作进程,认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政策从“鼓励生育”到“节制生育”经历了五个阶段,体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稳步发展过程;其次,在论及开展民族计划生育工作的原则与成效时指出:在民族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进程中,由于各级政府始终遵循政策的“时间差”、“宽松度”和“灵活性”三原则,故使计划生育工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由汉族地区向民族地区顺利推进,并已初见成效;第三,探讨了影响民族计划生育政策的诸因素,认为这些因素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不可一概而论;最后提出:民族计划生育政策应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尤其需要在事关政策的稳定性、灵活性、服务性、导向性和兼容性等方面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14.
瑶族传统节日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传统节日文化黄钰,俸代瑜瑶族人口约200万。分布在我国南方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江西6省(区)140多个县的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区;其中尤以两广为突出,故有“南岭无山不有瑶”之谚。广西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人口约占瑶族总人口的61%。1989...  相似文献   

15.
布赫副委员长对弘扬昭君文化一事亲自作了重要批示2000年 3月,一直在追踪报道张茂霖弘扬昭君文化一事的笔者,得悉自己在写给内蒙古党委书记刘明祖,人大副主任贾才等领导同志的信件有了一个令人欣喜的答复:刘明祖书记在批示中指出:“此事很大”;内蒙古党委副书记其木格批示:“这是件好事,应该提倡”;内蒙古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国民的批示则谓:“此事涉及的是内蒙古的一件大事,民族团结的问题”;内蒙古人大副主任贾才在批示中指出:“昭君文化想法很好,昭君对民族团结有历史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在笔者写给布赫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到1998年了,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20年了,国务院总理李鹏提出:到2000年中国消除贫困。民族地区与贫困。落后是连在一起的,与民族地区同呼吸共命运的湖南省民委系统在这改革开放的20年里,同民族地区一样,为挣脱贫困,为民族地区早日走向富裕,经历了探索、经历了失败,到了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春华秋实,在扶贫攻坚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吉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80年代末期,吉首市民委在主任魏家瑶同志的带领下,建立了以扶贫开发为宗旨的“吉首市检柑开发服务公司”,提出“开发万亩碰柑,致…  相似文献   

17.
张懿 《中国民族》2023,(1):34-39
<正>中华文明以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著称于世,中华服饰文化更是其中光彩夺目的绚丽篇章。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便与服饰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就指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并对小康社会作了科学的阐述,即“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来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公有制为基础,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对小康水平作了界定:第一,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第二、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福利、劳动环境的改善;第三,小康…  相似文献   

19.
田青 《中国民族》2023,(3):54-58
<正>假如只让我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音乐的话,那就是“和”。这个“和”字,不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最高体现之一,也是中国人和中国音乐的终极追求。公元前522年,一个叫晏子的政治家就是以音乐为例,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和”:“和”的本质,就像音乐一样,要有不同的“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而“同”,则是“以水济水”,假如音乐只是一个相同声音的不断重复,那“谁能听之”?千百年来,中国人将这个从音乐中悟出的“和而不同”道理上升为哲学,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贡献给人类社会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关键词: 温饱——脱贫——小康民族地区全面奔小康,与经济发达地区有何不同?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为民族地区首先解决的是温饱问题。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要务是:尽快脱贫。不要笼统地呼口号“奔小康”,民族地区应冷静地认识到“全面奔小康”的目标对于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然后及时地作出规划和定位。关键词: 分类指导分类指导即分层次实现、分步骤实施。也即是实事求是,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将“全面奔小康”的目标分解到具体的地方和人群中。首先要看到聚居区和散杂居地区奔小康目标的不同点;其次要看到散杂居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