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唐甄在《潜书》中,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探求王朝兴亡、历史盛衰之鉴。他注重从人事作用上对历史盛衰之理进行考察,认为君主是王朝兴亡、历史盛衰的重要决定因素;他认识到社会风气对社会治乱兴衰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他还有"众为邦本"、"富民"、"养民"等重要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清末以来,西方各种思想学说传入中国大多发生了"转变"和"调适".梁启超的功利观就是一种基于"群己和谐"的功利观,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盛行的清末,梁的功利观中明显强调"集体利益",是一种以群体为本位的功利现,这与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功利观不同.粱启超功利观的这种转变和调适的原因,既有其受日本相关学说及西方学者对边沁功利学说修正的影响,又有其受中国传统文化"功利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甄是清代初期著名的思想家,一生著述以《潜书》最为著名。其中特别强调统治者应关注民生,所论重民、爱民、富民、养民之思想举措,均是传统社会保障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潜书》看,唐甄的富民养民之政和社会保障思想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其内涵涉及改良政治、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老子的欲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尤其是对<老子>中的欲望观问题的探讨,近些年来学者们论辩激烈、见解各异.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的思想是厌世的,消极的,因此他自然是主张禁欲的.这一看法是对老子"无欲"观点的表面理解.实际上,老子对真正的欲望并没有否定.相反,他以"道之自然"等为其哲学基础,构建了一套以自然生命欲望为核心的欲望体系.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的看法上.在他的"人的观念"中,生死观、享乐观、妇女观、轮回观是其内核.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观念源自生物进化论和自然人性论.妇女观则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文化人类学对他的影响.轮回观主要受到佛教和基督教的影响."人的观念"体现在他的小品文中,形成了淡、雅、缘、苦的文学趣味,还体现在文论中的人道主义和审美非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6.
范长江对于报纸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是其新闻思想的精髓,这种认识以1942年为界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942年以前,处于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范长江提出了"报纸是政治的工具"的观点,并认为这是"基本的新闻学原理".同时,范长江还提出了报纸的作用在于它不仅是"宣传工具"而且是"组织工具"的理论.1942年以前范长江的报纸三"工具"论为他以后的马列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于1922年在美国英译并出版了《李白诗集》,影响巨大.闻一多与他就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讨论分别提出了"灵芝"译论和"海变"译论.两人的译论显示了中日学者不同的翻译观,即面向中国的翻译观与面向世界的翻译观.这两种翻译观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价值认知不同,对中国古代诗歌向外传播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唐甄所论及的治国之方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内涵.笔者认为,唐甄在论述其治国之方时体现出双重性对现实世界力倡法治,主张先有治法,后有治人;对构建的理想王国,却更重德治.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对立,却和谐地统一在唐甄对旧制度的批判和对新王国的憧憬中.  相似文献   

9.
印顺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代表和理论诠释者,他通过接纳近代学术的研究方法,创立了人间佛教的研究原则;他会通佛教与现代知识观念,实现了佛教神灵观的诠释学变革;他通过对中观学说的创造性阐发,确立了现代科学思想在佛法观念中的地位.印顺的理性佛教观开辟了佛法理解的新维度,对于现代佛教具有不容忽视的诠释学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本细读方法,解读沈从文的"湘行"类散文,感悟他独特的生命观.沈从文"湘行"类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之作.较之其乡土小说,散文更加凸显沈从文生命体验的感悟和认知.沈从文文学的总体思想是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观念,在散文中体现这种观念的主要话语要素是生命、水、自然、美、神巫.  相似文献   

11.
反思是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教学反思作为立足于教育教学场域的一种具体反思方式,其在本质上是哲学的。教学反思的实施成效与执行主体自身的思维运作水平难以割裂,哲学反思思维主导下的教学反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对教师哲学反思思维的培养,既要关注于提高教师对教学反思对象研究的彻底性,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教师对主导自己教学反思的思想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哲学反思能力,使其思维运作向着哲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才能为教学反思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公共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教师是决定公共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研究以教师教学反思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学术为研究视角,对公共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反思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主要存在学术研究意识薄弱、学术方法欠缺、学术情感淡薄、反思成果封闭化等问题。研究以教学学术理论为分析依据,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尝试提出改善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唤醒基于学术研究的教学反思意识;开展基于校本研究的教学反思行动;开展以学术团体为载体的教学反思研究;搭建教学反思研究成果公开评议、交流平台。以上策略可以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突,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让教学不再是一种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国文论界就“反映论”展开过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从当代文论史看,“反映论”曾被盲目崇拜,在新时期又被一些人视为文艺发展的障碍。但是,不少研究者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探索,重新赋予了它新的阐释力和有效性。其中,钱中文对“反映论”的阐释很有代表性。他反对简单地、庸俗地、情绪化地对待“反映论”,梳理了“反映论”的含义,在尊重“反映论”哲学基础的前提下,强调了审美因素之于文艺反映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概念。“审美反映”科学地说明了文艺反映的过程、作用,探索了文艺反映的意义和潜力,其“审美反映”赋予了“反映论”以新的内涵。具体来说,文艺反映是审美反映,它有独特的心理结构、动力源、心理定势,因审美介入了现实、改变了现实,并最终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审美反映论”不但挽救了“反映论”,而且提高了文艺“反映论”阐释文艺现象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隐含着一种反思结构,反思的前提是“真观念”,其内容是“观念的观念”。观念的演绎体系构成了反思的基本结构,反思方法本身就是知识和真理的一部分,几何学证明则是这种反思结构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中艺术反思需要的作用重大:引导日常生活从感性经由知性走向“美”与“善”;在相对程度上控制日常生活的“媚俗”与“反艺术”倾向。日常生活→艺术发现→艺术反思的路径表明: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反思,既能推动发现生活美、又能凸现生活美;既能挖掘新的艺术形式,又能扩展新的艺术内涵;造就“时尚”与“经典”多样性艺术并驾齐驱、在竞争中共同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教然后知困,知困才能自强,而要真正能够做到自强,自我反思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反思,教师才能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己,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提高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教师反思中困惑的剖析,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思维方式在本性上是一种概念系统,概念是思维的要素,思维方式的变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概念的发展。由于概念自身的凝固性、隔离性的特点,决定了反思是思维方式变革的动力,而反思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把思维作为对象,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通过怀疑,批判、否定,更新、建构等环节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离不开自我反省、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反思环节。反思的对不对、深入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如何。反思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事后总结,也是哲学层面上的否定性反思,由之决定了反思的二维性、现实性与超越性。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是社会史的反映,本文从文学的角度探索美国社会发展的主线——美国之梦的产生、发展及破灭的根源及文学反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为基本方法,从宗教这种反映形式与引发此种反映的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来规定宗教的本质。宗教是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宗教是人类社会生活存在的幻想的反映,只要宗教引起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内部的不合理性继续存在,宗教反映本身就存在,宗教的本质就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