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思想史上,人的素质思想十分丰富。在中国古代,是在人性意义上研究人的素质问题,认为人的素质就是指人之性;主要的代表有孔孟、老庄和荀子三人,后来的思想家们基本上都是循着孔孟、老庄和荀子三人的思路。在中国近现代,以严复、梁启超和鲁迅等人为代表,他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关于人的素质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素质及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孝哲 《天府新论》2008,23(2):22-27
人的素质就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修养、能力和才干,亦即人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自身条件.人的素质的主要特征有内在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历史性.现代人的素质在结构上可以划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和专业素质等四个方面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提高人的素质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优化外在环境、接受教育训练和参加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3.
论年鉴主编的业务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鉴属于连续出版物,作为年刊,它与其他期刊比较有许多特殊之处。地方综合年鉴需要对一地区年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反映,参与撰稿人员达数百人之多,撰稿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出版周期又有严格要求。因而对年鉴主编的素质要求除一般期刊主编应具备的条件如政  相似文献   

4.
一 一般来说,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新人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实际上人的素质提高本身也应是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现代化体现了人对现实的超越,它既是对现实社会的超越,也是对现实人本身的超越,是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统一。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人的现代化,因为它是现代化的主体,现代化的设计者、建设者和成果的享有者。人的现代化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其中属于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方面的精神素质尤为重要,它直接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着客观世界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康泽民  杨宏波 《理论界》2005,(2):159-160
人的思想产生、变化是有客观规律的,如利益诱发规律、素质决定规律、周期波动规律、反复递进规律等.坚持探索并遵循.人的思想变化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自身的科学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论健康人格     
一人的素质是有结构的,它是多方面、多层次素质的有机组合。其中最基本的是两类素质:表层素质和深层素质。表层素质是个人接受社会的科学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素质。表层素质是变动的、不稳定的、外露的、较易把握的素质。深层素质则是表层素质中最精华的部分与人的潜能和人的心态的揉合。深层素质是内在的、稳定的、不易改变的、难以把握的素质。深层素  相似文献   

7.
人的思想观念素质是人力资本的最重要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思想观念素质之所以是人力资本的最重要要素,是因为它依附在人身上并通过支配人的经济行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也正是思想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总机制和总路径;发展经济学家还揭示了人的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和路径依赖。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思想观念素质乃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贫富之终极原因,思想观念反贫困乃新时期反贫困模式之选择。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会的协调、持续、全面发展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邯郸近几年的相对落后与邯郸市民的整体素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密切关系。本文对目前邯郸市民素质诸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探讨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年鉴水平决定于年鉴队伍的素质,因此,抓年鉴要从队伍抓起。从战略上讲,抓好年鉴队伍建设是繁荣年鉴事业之大计。队伍不是单一个人,它是多人协同动作的组合;反过来,队伍又是由一个个具有独特素质而又协调于整体的人构成的。所以研究队伍要研究人的素质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构建与之相契合的人性素质,通过人的内在力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价值、技术和制度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并作用于技术应用和制度设计的全过程,使现实的人成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社会生态人"。塑造社会生态人的生态理性、和谐情感、完全意志和适度欲望等人性要素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的素质品质支持。  相似文献   

11.
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自古以来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人对生命价值、意义的关爱,基于对生命存在的执著依恋。然而,千百年来,人对生命存在的认识、关注和把握,使他们更看重人的价值,并着意去追求人的价值,正是这种看重和追求,把人的历史和社会的历史推向今天和未来,对今天的人而言,他们不仅关心人的生命存在,而且更关心人的个体素质的提高,并通过人的自身努力,使人生价值表现得更为充分、丰富和宏大。这不得不使人来思考人的素质的价值和意义了。无疑,人的素质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题中已有之义,因为人的价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提高人的素质问题,近年来理论界和教育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什么是人的素质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公民的素质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层次的统一整体。主要内涵包括5个方面: 1.政治素质。指人们为实现阶级利益和阶级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所需要的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价值观念等。它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统帅地位,尤其在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素质中,具有特  相似文献   

13.
一、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积极性现状分析职工的积极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动性。积极性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受环境和外在因素影响的,但它又是职工主体心理意识的外在表现,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又受着职工本身素质、成熟程度的制约。素质较高又比较成熟的职工,主观能动性强,积极性不易因外界影响产生大的波动,素质较低而不够成熟的职工,则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甚至受到批评、或在升级、评选先进、住房分配等问题上没有满足期望时,积极性就受到影响。二是变化性。职工的积极性是动态的,从总体看,总有一部分人积极性高,有一部分人积极性次之。从职工个体看,某一时期,某些人积极性高,在另一时期,另一些工作上积极性次之。客观环境复杂多变,职工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工作变动、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等,都可能使职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时代性。职工的积极性,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如战争年代表现为不怕苦、不怕死、送子参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4.
郑镇 《东南学术》2004,(6):110-117
明末清初,西方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引发中国少数政治精英人文精神的朦胧觉醒,但这一进程由于中西礼仪之争而中断.在鸦片战争的炮火震撼下,国人认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从根本上说是人不如人,于是提出了国民人文素质提高的问题.直到"五四"时期,国民的人文素质提升问题,才被提到了文化自觉的层面.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仍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素质的涵义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所指的素质是广义素质,即“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干部素质、民族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本文研究的是90年代以来的高师毕业生和高师在校生的素质状况.  相似文献   

16.
解忧公主和王昭君是汉代和亲女中最为著名的两位,但是她们二人的作为和历史贡献是有差异的,虽然王昭君出塞对于巩固、维护汉匈友好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她本人在出塞之后基本上无所作为和行动,而解忧公主则在政治乃至军事等方面均有较大作为和行动,从而为实现汉武帝欲与乌孙共灭胡的战略计划作出了积极贡献,促成断匈奴右臂战略目标之完成。她们二人的这种差异,主要是时代赋予她们的历史使命不同决定的,也与她们的出身、素质之差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素质这个词的含义有种种不同的解释。有者是从纯粹生理学观点去了解,是指人的一些先天生理特点,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特征和人的心理发展的一系列生理条件等;也有是从人们日常常识去了解,认为素质是指人的性格、毅力、兴趣、风度等。但素质这个词在领导科学中是指行政领导者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实施领导的知识、才能、品德、作风等总和。是领导者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学者所获得的领导能力。在探论行政领导素质中,尤为重要地是当代行政领导干部应该具备那些必要的素质?我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的内涵及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是一个国际性的范畴 ,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崭新的发展过程。“现代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现代化是指人类历史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所经历的以科学革命为推动力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狭义的现代化是特指非西方社会落后国家走向世界先进行列的历史演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中性范畴。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现代化”应有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由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 ,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素质现代化。素质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素质、素质教育暨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星 《天府新论》2006,(Z1):263-266
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其涵盖面很广,但主要的是人文和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立世之基,人文素质是为人之本.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能促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才.人文素质包涵了人文知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多个层面且与文化的关系密切.目前重理工轻人文教育的现象非常突出并已造成严重后果,应予高度重视和迅速改变.  相似文献   

20.
任雪萍 《学术界》2003,(6):213-217
把握人的素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人的素质与社会环境的互相限制与规定、互相影响与激活、互相推动与促进三个层面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人的素质与社会环境的提升是互动的 ,且两者之间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