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朱志先 《南都学坛》2011,31(4):35-40
《千百年眼》是晚明张燧的读书札记,其间既有精辟的史论,亦有严谨的史考,尤以新见迭出为学界所称道。但从史源学的角度而言,《千百年眼》与李贽著述有紧密的联系,李贽的《焚书》、《藏书》、《续藏书》等,皆为张燧所征引或抄录。依《千百年眼》内容而言,李贽著述对张燧的学术视野、《千百年眼》的编订及内容选材上都有很大影响。通过辨析《千百年眼》与李贽著述的关系,既可窥见其史源问题,又可发掘张燧"异端"思想之渊源。  相似文献   

2.
寺坊组织是寺与坊的结合体,在社会风险日益剧增的今天,寺坊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文章以组织制度为视角,通过对寺—坊与寺坊组织的内涵进行解读,系统而深入地分析了寺坊组织与回族社区的内在逻辑,即互动与共生。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寺坊组织在回族社区中的张力和限度,进一步阐析了寺坊组织与回族社区的内在生存机理。  相似文献   

3.
“成人”“成德”的人格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与此相应,中国哲学的诠释方法亦应围绕“人格”这一核心展开,此即“人格诠释法”。此诠释方法,以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为内核,从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即超越的生命与现实的生活二个层面展开,从而彰显中国哲学之特质、民族之精神与文明之面貌。以李贽哲学观之,“童心说”体现的是其真实日新的人格,“空(真)-寂(实)-知(新)”三者圆融是其内在思维模式;而“豪杰论”体现的是狂狷有为人格,“有两有对”“各异其性”是其内在思维模式。与其理想人格相应,现实生活中的李贽是一个标新立异而既方又直,“身游物外”而“心切救民”之人。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甘青藏区社会激烈变动,官方、寺院、部落权力彼此消长、交错并行,使得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同时也伴随着民族之间的群体冲突。以循化厅所辖藏区内查汉大寺工撒拉回民与尕楞寺藏民的纠纷及其解决过程分析可以看到,官方参与下的甘青藏区的群体纠纷解决机制主要为:官方处理民族群体纠纷时,尤其是在回藏民族杂居区又是回族的聚居区内,在选择民间调解人时,以当乡调处,但很少选择乡约进行调解;官方解决藏区内民族纠纷时,以番目当乡,按照番例、番规办理,同时也会采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灵活变通手段;官方常常以官民互动的方式促进纠纷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当今诸种文学作品中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之一.鲁迅不仅对中外小说有极深入研究,而且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是鲁迅的一篇"创作谈".据此梳理、总结其关于创作准备、创作动机和目的、创作过程中的典型化和民族特色以及小说批评等方面的论述,对于推动当今文学创作和评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创作<暴风骤雨>既是体制化写作下作家对新文艺政策的一种回应,同时也是一种基于他本人特定艺术观的真诚选择的结果.他的艺术观是他单纯的个性和所接受的"革命文学"的影响以及他本人积极追随主流文化,心甘情愿地自我改造而形成的.从周立波现象可以看出,历史的文学选择对一个作家具有强大的再造功能,而作家的不同个性对这种再造功能也具有推动或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7.
详细分析了约翰·洛辛·布克摄于1916年的一张宿州老照片,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宿州古城的旧貌,传达了历史的变迁,也传达了布克对宿州人的关怀。正是由于布克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关怀,使他积极投身于农业改良、良种推广,以期改善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它记录的不仅是布克眼中的宿州,也是赛珍珠眼中的宿州,这就是产生《大地》的宿州。  相似文献   

8.
物流的定义多种多样,林林总总,但都没有把生产过程包括到物流的活动中,只有王槐林、刘明菲先生主编的《物流管理学》却把生产活动当作物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概括在物流的定义之中。这种观点如果成立,将给有关理论和实践造成很大混乱。  相似文献   

9.
革命与佛道思想构成程善之小说创作的主体特征,贯穿其民初的文学活动。其思想形成的诸种缘由与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现实相关,导致走向虚无。将其重要作品置于民初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考察,体现着民初知识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现代文学/文化史链条之一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桂胜》是现存的诸多粤西笔记中,保存得很完善的一种。其以桂城为地理划分,以胜景为纲,以介绍诗文、题刻为旨趣,自然与人文兼备。其丰富的资料性,是研究广西文学的第一手资料;其收录的众多山水诗、文也是研究广西地域文学、游记文学、山水文学的重要资料;其所提供的题刻、留名更是研究旅桂文人在广西行踪的珍贵文献。兹对《桂胜》的特色与价值、版本流传及影响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畏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贽是晚明一位进步思想家和史学家。他以史实为依据,阐述其哲学思想,同时也对传统史学本身作了深刻的反思,形成了自己的史学理论及历史编纂方法。他著作宏富,手法独特,说理透彻,见解精妙,对后世史者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3.
文章是对"‘李贽与云南’全国学术研讨会"的综述;李贽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云南是其思想转机的重要之地,对研究李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张建业、章培恒、黄霖、高桥稔、左藤链太郎、张文勋等著名学者在研讨会上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论苏轼的为师之道——以李廌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廌是特殊而另类的苏门弟子,在性格、修养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苏轼处之以情,导之以理,守之以法,以仁者的宽厚风范、智者的严正做法,完美地诠释了为人、为师之道,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无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李大钊的《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我的自转》等文稿的写作时间与发表时间进行了考辨,指出已有结论存在的错误,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从日僧源信与宋僧知礼关于天台教义的二十七条问答中可以看出,源信对天台教典有细致钻研,但由于汉语非其母语,有过于拘泥文字的缺陷。知礼主张在解读典籍时取融会贯通之道,反映出中国佛教学者的一贯诠释立场。源信尤其重视成佛的修行问题,对天台教义的把握侧重解脱论层面,对佛、净土、《起信论》问题也有所关注,体现出日僧对净土的信仰与对《起信论》的重视,亦可见知礼在根本教义层面对天台教义与《起信论》的融通诠释,反映出北宋初期中日天台宗发展轨迹的异同及其互动。  相似文献   

17.
脂砚斋是《红楼梦》一书最早、最有价值的评批者。然而,脂砚斋究竟姓甚名谁,一直众说纷纭。皮述民先生提出的"脂砚即李鼎"的说法极有见地,遂顺着这一思路,对李鼎其人其事,耙剔梳理,进行了一番考辨,并对皮述民先生的某些观点,做些商榷。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年在编练新军,建新学堂,派游学,聘请外籍教习的改革活动中,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和袁世凯,积极聘用英、德、日等国的教习,在这一活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使他们聘用外籍教习的工作和外籍教习在直隶省的活动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李贽多次到北京,并在礼部任职,留下了不少诗文,后定居通州,完成了代表作《九正易因》一书。随后,被封建统治者迫害而死于北京镇抚司。考察李贽北京的行踪与思想,对于认识这位反封建压迫反传统思想的英勇斗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