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数据(1998~2005),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考察了中国老人丧偶对其死亡风险的影响机制,并深入分析了配偶照顾因素在降低老人死亡风险中的作用。结果发现:丧偶与死亡风险具有显著的关系,一般而言,长期丧偶老人的死亡风险显著地高于长期有偶的老人。而且,除了高龄女性老人之外,老人在丧偶初期,其死亡风险会大大增加。在解释丧偶是如何影响老人的死亡风险时,配偶的照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控制配偶照顾的条件下,丧偶者与有偶者的死亡风险差异会大幅下降,这说明来自配偶的生活照顾对于老人的寿命发挥着重要影响。此外,本研究也发现配偶照顾的作用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龄组差异。  相似文献   

2.
婚姻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纵向调查1998年基线数据和2000年跟踪数据,就婚姻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的性别作用差异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对女性高龄老人健康的保护作用强于男性高龄老人,婚姻状况对男性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降低作用比女性高龄老人大,较高的婚姻满意度有利于高龄老人减缓健康状况的下降和死亡风险的下降,高龄老人近期丧失配偶对健康状况的下降有恶化作用并增加死亡风险,女性的这种作用强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高龄老人自评健康与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追踪研究1998-2002年的数据,将自评健康作为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对年龄范围在80-105岁的高龄老人考察自评健康与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基期社会人口特征、日常活动的参与程度、生理功能以及患慢性病数量后,自评健康显著预测高龄老人的死亡风险。日常活动的参与程度和生理功能只解释了它部分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的分性别分析表明,自评健康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在性别间差异非常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数据"(1998~2008),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丧偶对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及其健康因素的调节作用,并深入讨论此影响的年龄组差异。结果发现:老人丧偶与其死亡风险有非常显著的关系,在控制健康变量后,这种关系仍然显著存在,不过有很大程度的减弱。此外,长期丧偶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年龄组差异,而新丧偶对低龄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要远大于对高龄老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虚弱度模型展示了中国高龄老人死亡率模式中的个体异质性,女性内部异质性远大于男性。在控制未观测异质性后,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高龄老人的基准死亡率呈现交叉效应;配偶对男性高龄老人的存活存在显著的保护作用,已婚有偶的男性高龄老人死亡风险较之无偶的低22%(=1-e-0.253);除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外,子女对烟酒嗜好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监督,对男性高龄老人的存活也可能存在不可替代的保护作用。女性高龄老人在社会支持网络依赖、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生活方式上迥异于男性,使得配偶和子女以上支持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龄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集 (1998)》所提供的资料中筛选出有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日常生活功能和社会完好性等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将这些指标的加权值进行量化处理。发现中国高龄老年人口总体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最高 ,生理健康的平均等级分最低 ,心理健康与日常生活功能的平均等级分居中。同时 ,还发现中国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高于女性高龄老人 ;80— 90岁组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高于 90— 99级老人 ,更高于 10 0— 10 5岁级老人 ;城镇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高于农村高龄老人。  相似文献   

7.
宗教参与对我国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1998~2005年),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考察宗教参与对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人口学特征、肌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康行为及社会经济支持这五类因素在宗教参与和死亡风险关系中的交互作用,以此对西方文献中相关的4种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宗教参与对死亡风险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控制其他因素则会削弱这种影响,其中肌体健康因素所代表的"替代性机制"能够将两者关系的显著作用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8.
《人口学刊》2015,(5):94-103
本文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2008年和20112012年),基于社会学视阈考察中国大陆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控制人口学特征的前提下,考察肌体健康、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肌体健康因素对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影响最大,肌体健康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死亡风险比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低38%左右。生活方式因素中,适量饮酒和参加锻炼均能显著降低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使其降低13%左右;是否吸烟的影响并不显著。喜欢干净整洁和不感到紧张等积极的心理特征因素对降低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具有显著作用,使死亡风险降低12%2012年),基于社会学视阈考察中国大陆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控制人口学特征的前提下,考察肌体健康、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肌体健康因素对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影响最大,肌体健康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死亡风险比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低38%左右。生活方式因素中,适量饮酒和参加锻炼均能显著降低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使其降低13%左右;是否吸烟的影响并不显著。喜欢干净整洁和不感到紧张等积极的心理特征因素对降低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具有显著作用,使死亡风险降低12%22%左右。社会经济地位因素中只有居住在城市对降低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有显著作用,而其余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概括而言,良好的肌体健康状况、适量饮酒、经常参加锻炼、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及居住在城市会显著降低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
1992~2002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基于1992年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和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第三期调查,本文对中国老年人1992~2002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992~2002年十年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率平均年下降l%。其平均年下降率具有如下特点:高龄老人高于中低龄老人;城镇老人高于农村老人;男性老人高于女性老人;非文盲老人高于文盲老人;有配偶老人高于无配偶老人。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纵向数据(1998~2005年),对年龄范围在80~105岁的高龄老人进行考察,并基于Cox模型对社会支持于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对西方学者提出的社会支持的影响机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我国的现实意义来看,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是针对不健康的人群起到了缓冲作用,社会支持和健康变量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另外,社会支持中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对改善我国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郑真真 《人口研究》2001,25(5):70-75
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显示 ,高龄老人中有 92 3%女性和 5 8 4 %男性的婚姻状况为丧偶。女性高龄老人不仅丧偶比例在各个年龄组都高于男性 ,且曾经再婚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同龄的男性老人。初婚丧偶发生在 6 0岁以后的老年人中 ,男性的再婚比例为 2 3% ,女性为 0 5 %。同时 ,各年龄组高龄老人的丧偶时期平均值也存在着显著的男女差别 ,女性的丧偶年数比男性老人长  相似文献   

12.
高龄老人临终前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1998年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和2000年死亡跟踪调查数据,通过对不同健康情况高龄老人临终前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状况分析,得到了健康老人临终前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的时间最短仅为76.6天;带病老人临终前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的时间相对较长为124.5天;中国高龄老人临终前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的平均时间为92天。这对中国未来家庭养老资源短缺、社会养老功能匮乏的老龄化社会无疑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3.
高龄老人的自评完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纵向调查数据考察高龄老人的自评完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高龄老人自评完好的总体水平较高,80岁组老人的积极的自评要高于90岁和100岁组老人,消极的自评低于90岁和100岁组老人,但各年龄组之间的均值水平差异不大。多元回归模型的研究显示,控制其他影响变量后,年龄对积极的自评有显著影响,对消极的自评没有显著的影响;认知能力、日常活动的参与程度、生理功能以及自评健康都是影响自评完好的关键变量。相比而言,女性和农村高龄老人的消极的自评程度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龄老人就医及时性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 1 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 ,对中国高龄老人患病能否得到及时医治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高龄老人调查当时若患病 ,只有 3 7%左右的高龄老人不能得到及时医治 ;农村 (4 2 % )该比例略高于城镇 (3 0 % ) ;患病得不到及时就医的群体比较固定。LOGISTIC回归还揭示患病由家庭成员提供照料服务的高龄老人比由社会提供照料服务的高龄老人得不到及时医治的可能性小 ,与患病不能及时医治的高龄老人相比 ,患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的高龄老人健康自评好的比例高 ,完全自理的比例高 ,认知健全比例高 ,疾病对日常生活妨碍比例小 ,隶属健康纯类的可能性大 ,其后死亡的可能性小 ,健康存活的可能性大。说明患病得到及时治疗对高龄老人晚年健康促进和生存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高龄老人健康及死亡状况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及国家公布的有关资料对中国城乡高龄老人健康和死亡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具有随年龄增加而自理能力下降、认知能力衰退、多病的特点.分析了城乡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基于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1998、2000和2002年三期数据,在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下,剖析了中国高龄老人年龄、性别、城乡居住地、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婚姻和居住安排等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和居住安排对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不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的传统方法高估了年龄、性别、民族和居住安排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从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方面对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由数据看出,中国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并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认知能力的下降幅度远大于心理状态下降的幅度;城乡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城镇好于乡村;女性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性高龄老人;教育和婚姻都有助于心理健康;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的自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时期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中国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1998、2000、2002和200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儿童时期社会经济地位对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儿童时期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部分通过成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的中介作用,而健康行为并没有在儿童时期社会经济地位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而在控制成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行为后,父亲职业仍对死亡风险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龄老人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高龄老人的健康、患病和自理状况,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了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1)不同性别高龄老人的健康质量,这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前提;(2)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率性别差异;(3)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贫困人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2000年12月组织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原始数据,在得到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估计的基础上,将总体规模按照老年人的人口、社会、经济、健康等多种特征,对老年贫困问题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中,女性贫困人口大大多于男性;高龄老年人的贫困比例高于低龄老人贫困的比例。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遭受贫困的风险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农村老年人贫困的比例高于城市老年人贫困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