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剧,这个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命题,它身上凝聚了多少圣人智者思想的光辉.最早对悲剧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在《诗学》第六章里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摹仿,”亚里斯多德提出悲剧“严肃”的特性,是相对古希腊喜剧的“滑稽”特性而言的.对当时希腊戏剧来说,这个理论是十分确切的,因为它准确地区别了悲剧与喜剧(古希腊戏剧的全部类型)最关键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悲剧不同于喜剧的地方,往往在于它几乎完全是男性的。”这是英国戏剧界权威人士阿·尼柯尔教授在他的《戏剧理论》中说过的一句话。纵观西方古典悲剧,仅从剧名就足以佐证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古希腊悲剧中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古典主义悲剧中的《熙德》,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西方古典悲剧确是男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一 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摹仿说”。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人类在许多重要事情上是摹仿禽兽的,因而艺术也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摹仿。提出系统理论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摹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从此,“摹仿说”一直影响了欧洲两千年,它给现实主义理论奠定了一块似乎是不可动摇的基石,即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摹仿说”的唯物主义观点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是对摹仿本身的认识。从现代艺术看,摹仿只是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4.
“摹仿”是古希腊哲学家发现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及其理论上的概括,具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直接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前进。对此,我们将尽可能地还摹仿这一人类文化现象的本来面目,并对它作出科学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出“三分法”的依据,他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既可以象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段,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也可以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这就是叙事、抒情、戏剧最早的分类。之后,亚氏便成“楷模”,引导学者们进行了二千多年的“三分法”观照、研究,其深入、充分乃至独特,令人为之瞠目。  相似文献   

6.
按照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物”,①然而,在中外戏剧史上,各种各样的“坏人”、“恶人”、“行为有过失的人”成为悲剧主人公的现象屡见不鲜,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人物麦克白就是一个弑君暴虐的奸臣,奥赛罗也是由于偏狭盲目的嫉妒激情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实际上,悲剧并不只体现在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受难”或“英雄毁灭”的崇高感上,人们内心善与恶、  相似文献   

7.
张若燕 《中南论坛》2009,4(2):81-83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民间歌舞和宗教仪式。悲剧在古希腊文里作tragoidia(特拉戈狄亚),意思是“山羊之歌”。古希腊悲剧着意在“严肃”,而不着意在“悲”。喜剧和悲剧一样,起源于民间歌舞。喜剧一词在希腊文中叫科摩狄亚(Komoidia),意思是“狂欢歌舞剧”。  相似文献   

8.
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 ——亚里斯多德 “戏剧艺术上的荷马”、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是世界文库中的魂宝,是烂灿的古希腊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标志着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俄狄浦斯王》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情节复杂,波澜起伏而无杂乱之感;结构精巧,针脚严密而不露斧凿之痕的特色著称。它曾受到亚里斯多德、西塞罗、维吉尔、拉辛和歌德等人的推崇,多少年来为世人所赞赏。本文试就《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和结结构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同大多数哲学家、艺术理论家一样,黑格尔建立艺术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立足于对现存理论的批判之上的。他在《美学》中则是首先批判了各种关于艺术本质的理论(黑格尔叫艺术的目的)。他把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目的的意见归结为如下三种:摹仿自然说;激发情绪说;更高的实体性目的说。他逐一的批评了这三种观点,然后才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我们分析他的批判过程以及推导方法,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住他方法论中的弊病。首先,黑格尔分析了“摹仿自然说”。“摹仿说”是古希腊时期的重要艺术理论。是古代希腊人在总结灿烂文化基础上得出的关于艺术本质的看法。黑格尔对“摹仿说”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文学传统中悲剧作品占主流地位,这源于《旧约》和古希腊的艺术传统。“厄普代克的悲剧”有双重意义:一是指厄普代克秉承了这一西方悲剧文学的创作传统而提高了他的文学地位,他在“兔子四部曲”中就表现了长达四十年的美国式的悲剧生活。二是指他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即他违背了部分传统而在作品中出现了太多的性描写。这样,他的文学地位就被降低了一些,从而成为他自己的悲剧。因为在西方的文学世界里,作家的地位高低主要是由其作品的悲剧性描写及其道德层次的高低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11.
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高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第六章)亚里斯多德在这里所说的“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指的就是悲剧艺术改造社会的途径,也就是悲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第六章里给悲剧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他首先提到悲剧是一种摹仿,然后说明了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等.亚里士多德也强调了悲剧的作用——"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同时在《修辞学》第二卷第五章他指出怜悯是种感觉,引起的原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悲剧戏剧的主导观念,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命运”或“正义”,因为它们都很难与古希腊悲剧文本完全契合,而是“和谐”,它表现为思想内容上的和谐社会观、民主政治观和中庸哲学思想,以及艺术上的和谐、中庸、静穆风格。这源于古希腊的和谐美学观、多神主义宗教思想和解决社会现实矛盾的和谐吁求。  相似文献   

14.
奥尼尔戏剧是关于奉行个体主义的人的悲剧。古希腊悲剧中,悲剧英雄与人以外的力量进行抗争,而由此引发的失败和痛苦使悲剧英雄和观众意识到人自身的不足。恰是这一对人类不足的认识构成古希腊悲剧的高贵,即悲剧感。奥尼尔悲剧中,神与社会的力量被弱化至虚无,他专注于描述悲剧人物的失败和痛苦本身,使其因自恋而自怜。剧作家和悲剧人物所秉持的个体主义至上思想抑制了古希腊戏剧意义上的悲剧感的产生。在个体主义赋予的自由意志下,奥尼尔悲剧人物却依然为人的自我身份而困惑,并表现出与宗教、社会或他人的隔离与疏远。  相似文献   

15.
论古希腊悲剧的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的内在意义模式是引起观众恐惧和怜悯的由福转祸型。它作为一种悲剧精神和原则要求 ,成为古希腊悲剧文本叙事机制内容因素中的主要张力 ;古希腊悲剧的显在功能模式是作为一种隐含作者的歌队叙事。它通过歌队的合唱歌及歌队长的台词 (也包括其他作为隐含作者的人物或其它戏剧要素 ) ,在悲剧的情节结构、场景变化、人物塑造等方面制约戏剧 ,为悲剧的意义模式服务 ,成为古希腊悲剧舞台叙述的基本显在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不同于西方古代文论的根本之点,在于它特别重视创作者的主体活动。尽管两者都把文学创作看作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审美过程,但古代西方文论是以主体对客体的摹仿为基本点的。摹仿,是古希腊美学的普遍原则,亚里斯多德就是在“摹仿说”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诗学体系。不管“摹仿说”包含了多少主体的创作意识,其视角始终是着眼于自然,着眼于创作客体的。中国古代文论则不同,它以创作者的主体活动为基点,从来不把文学看成是对客体的摹仿,客体只是主体活动中的一种载体和媒介,永远没有与创作主体有同等的品格。文学不是现实的“影子”,而是精神世界的披露。它所特有的一系列贯串性的核心概念,如“气”、“情”、“意”、“趣”、“才”、“性”、“神”、“韵”等无不与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这种以创作主体为中心的文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术界迄今认为,犹太古典文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即适合舞台演出的戏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文首次对一部犹太古典戏剧《领出去》予以评介,认为这是一部雄浑、悲壮、自豪而充满自信的历史剧,它艺术地展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事件的历史意义;其戏剧艺术主要得益于典范的古希腊戏剧,尤其是雅典的悲剧,剧作家以西结有意识地遵循舞台演出原则,把《出埃及记》中一些无法搬上舞台的叙述性语言转换成人物独白或对话,在幕、场的设置,诗韵的运用等方面对古希腊戏剧既极力模仿又有所突破,大体做到了“犹太躯体与希腊服饰”的合一。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悲剧中的歌队这一“戏剧现象”具有神秘感和庄严感。本文拟对其在戏剧发生学、宗教学、人类学 和美学上的特殊价值给予全新的审视,试图逼近歌队的真相,并探讨悲剧作为一种体裁的发生、发展以及衰落的过 程。  相似文献   

19.
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基础。有没有生动丰富的情节是一出戏能否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关键。历来的戏剧作家和戏剧评论家都十分重视戏剧的情节。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古希腊著名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代表作之一《诗学》中,最早提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的论点,强调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六个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他对戏剧情节的重视,对后来戏剧艺术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瓦尔特·本杰明的“艺术生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集中探讨了“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重要美学家瓦尔特·本杰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并揭示了这一理论在与其它“艺术生产”学说的对比中显露出的独特性。作者认为,在青年本杰明对德国十七世纪巴罗克悲剧(Trauspiels)和古希腊悲剧(Tragodie)的坚执区分中,他极其敏锐地发现了艺术的“现代性”,并以此为契机切入艺术生产的观念。本文认为,本杰明理论的实质在于把“艺术神学”改造为“艺术政治学”,但它同时因过度重视科技的作用、轻视艺术意识形态本性而陷入“工艺主义”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