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家祥 《社会科学》2001,1(3):63-65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分期问题 ,我国当代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影响最广泛的也许要算李泽厚、刘纲纪先生的观点。他们将中国美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是先秦两汉时期 ,它被看作是奴隶社会的美学 ;第二是魏晋至唐中叶 ,这是我国前期封建社会的美学 ;第三是晚唐至明中叶 ,为我国后期封建社会的美学 ;第四是明中叶到戊戌变法运动前 ,这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美学 ;第五是戊戌变法到所谓“文化大革命”前后 ,为近现代形态的美学。①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中国美学发展演变的概貌 ;不过未能见出其内在逻辑依据的整体统一性。首先 ,将两汉与先…  相似文献   

2.
"文学自觉"问题论争评述--兼与张少康、李文初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自觉"问题应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课题,它包括对文学的"前自觉"、"自觉"和"后自觉"过程的历时性描述."文学自觉"的基本内涵是指文学完成了它的抒情化、个性化、审美化、文人化的特征.依此,我们将春秋战国至东汉中叶确定为中国文学的前自觉期,其中包括"乐体文学"、"赋体文学"、"史体文学"三种前自觉的艺术文体阶段;东汉后期至西晋阮籍时期为中国文学的自觉期,这是诗体文学大兴并完成了它的个性化、抒情化、审美化、文人化特征的时期;西晋太康至初唐宋之间、沈俭期时期是诗体文学的体制完善期,它经历了陆机的语词时代、玄言诗的语义时代、山水诗和宫体诗的语象时代、永明体的语音时代,而至初唐出现了体制完备的律诗.律诗的定型,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历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3.
作者主张文学史研究应注意作家群体及文学流派的研究.基于对形成文学流派五个重要因素的认识,作者衡量了自初民至现当代文学流派的演变,约分成五个时期:1.萌发期(先秦两汉):尚未形成具体流派,然已有朦胧意识;2.形成期(魏晋至盛唐);虽已形成一些流派,但一切尚显稚嫩之态;3.成熟期(中唐至南宋):五个重要因素,显已成熟;4.繁荣期(明清):已呈争艳斗奇之态;5.新变期(民国以来):结合西方、结合现代意识,五个重要意识,在这个时期内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作者认为从作家群体及文学流派的研究视角切入重述中国文学史,可以为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文化视野;可以为中国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批评构架;还可以为中国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实证成果.  相似文献   

4.
一 我走近肖斯塔科维奇,缘起于《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一书的撰写. 在我与唐达成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我感觉到唐达成的经历对中国文学史的弥足珍贵,多次劝他撰写回忆录.但每次都被他"假以时日吧"一词推托.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当然不难理解唐达成这种等待中的无奈与苦涩.  相似文献   

5.
以性别理论为切入口,以本土文化为立场,以传统美学脉络为线索,孙康宜对明清女性文学进行了再考察。其研究为文学史的再书写提供了新的视野。孙康宜对明清女性作品进行细读,总结出三种典型的美学特质:"清""孤寒"以及"阳刚与阴柔",藉此探寻明清女性作品中所延续的传统美学内涵,从而探究明清女性文学如何延续并发展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参与文学史的生成。通过上述研究路径,可为理解"文学史再书写"提供一种美学价值把握,将他者理论与本土文化基因相结合,重新审视文学史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古代司法文书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司法文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萌发于奴隶社会的上古三代,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化,初步形成于封建社会的秦、汉时期;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整理、总结,至唐、宋时期出现了"名家辈出、名篇如云"的繁荣局面;之后,曾衰败于元代,最后发展成熟于明清两代.  相似文献   

7.
从《李自成》看姚雪垠的美学探索刘凤艳姚雪垠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也是一部展现封建社会全貌的百科全书,是我国新文学史上一部宏伟的历史小说巨著,其成就是十分辉煌的。姚雪垠先生是一位勇于追求和探索的作家。在创...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的西方美学经历了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然后再从形而下的经验描述到更高层次的哲学思辨的历程.它经受过今日科学思潮的洗礼,接受了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检验.今天,西方美学大有与带浓厚哲学气息的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的趋势,因此,这种美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正如艺术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一样.它已经成为一种完全开放的领域,进入一种永恒的非完成态,充满否定、反叛和怀疑精神.本世纪西方美学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即现代主义期和后现代主义期.前者约流行于本世纪初至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者流行于七、八十年代.现代美学形成于西方工业化时期.这一时期,城市急剧扩大,乡村  相似文献   

9.
1967年,德国康茨坦斯大学的文艺史家、文艺理论家H·R·尧斯发表了《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一文,首次宣告文艺批评的新观念与新方法——接受美学的产生.从此以后,该论文就被称为“接受美学宣言”.尧斯论文的劈头第一句是:“在我们时代,文学史日益落入声名狼籍的境地,这绝不是毫无缘由的.”由此,尧斯对已有的文学史展开了尖锐的批评与否定,从而提出了必须重新考虑文学史的撰写,而这种撰写的途径与方法就是接受美学.  相似文献   

10.
在敦煌遗书中,珍藏着一批出自唐、五代、宋初时期由军营将士及军政人员写作的文学作品,或是对当时的重大战事有所反映;或是对当时的军营生活有所记闻;或是对当时的军人精神情感有所描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一些作品,还表现了"战俘"这样一种在文学史上难能一见的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依据内容对这些作品略述梗概,以期使敦煌文学中包含的这一重要方面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对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军旅文学有所探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周来祥美学思想在90年代出现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的理论意义,指出这一转变的背景,是带有浓重黑格尔色彩的周来祥美学内在的两个根本缺陷--由黑格尔过于浓厚的目的论色彩和它回归式的封闭性.90年代周来祥美学的自我超越正是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的,从美学层面上思考与把握现代社会与历史,则成为和谐论美学解决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的契机,最终导致周来祥美学思想开始了从"体系时期"到"后体系时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当代美学的发展中,美学提问从"艺术是什么"向"某物为何是艺术品"的转变是一个重要事件,因为这意味着传统的"艺术品本体论"向"艺术品资格"问题的转向.随着"艺术品资格"问题的提出,西方当代美学转而开始关注艺术品与其具体文化语境的关系,这便是诺埃尔·卡罗尔、斯蒂芬·戴维斯等人所称的"语境论"转向,西方当代美学对作者"意图"及"历史叙事"等的兴趣都与这一转向关系密切.而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和乔治·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在这一转变中则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史在50年代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标志是,已往文学史的进化论观念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史观.这个时期的文学史,在写法上,评判的立场占据上风,对材料的重视让位于理论的阐释力.文章从中国文学史参与民族现代性寻求的角度探讨了这一转变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渔戏曲美学是我国古典戏曲美学的集大成者,具有突破性贡献.其突破性概括说来有两点:一是表现出从抒情中心向叙事中心转变的迹象,二是自觉追求和推进从"案头性"向"舞台性"的转变.<闲情偶寄>作为我国第一部富有民族特点并构成自己完整体系的古典戏曲美学著作,是一座里程碑.李渔的世界观积极的、进步的、合理的因素给他的美学理论带来有益的影响,更根本的是应看到.李渔戏曲美学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南柯太守传》从根本上否定了功名富贵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官场是政治舞台,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散地,槐安国王对淳于生的疑忌、斥逐,是封建社会里君臣矛盾的典型体现.小说情节曲曲折折,历经悲欢离合,充满喜怒哀乐,激动人心.《南柯太守传》主要人物是南柯太守淳于棼,其余都属陪衬人物.人物表现了主题的深层意蕴.文学史上对它认定竟会反复失误,这与华州参军李肇之读后感的诱导有关.《南柯太守传》撕下了封建政治至善至公的面纱,否定了封建社会选拔宫吏的德才标准,批判了官场上人情的虚伪和人心的冷酷.  相似文献   

16.
"海洋文学"在21世纪以降成为参与台湾文坛资本竟逐的一个强有力的美学位置。本论文以布尔迪厄"文学场域"的观点分析了这一新的美学位置崛起的动因,并且将这一美学位置放置于台湾文学史的脉络中,检视其成就与限制。  相似文献   

17.
一部有特色、有个性、有读者的文学史,首要的是史家的主体意识应由心而发,去感应生活和时代,打捞和触摸文学的历史.范伯群先生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个案.史家基于自由学者的(心态)姿态,形成了扎实厚重的史料基础、准确辨析文学史现象、多元共生的大文学史观三者统一的理论基点,既凝聚了几代人写作文学史的经验,又是对自己20余年学术之路的认真总结.他努力尝试对"文学"与"历史"之间存在的关系史的描述,从而对文学进程做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阐释,完成了在通俗文学史之外的文学史理论之建构.  相似文献   

18.
温庭筠是唐宋词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与其内在情感的婉约深蕴确实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本文试图抓住温词"丽"这一审美特征分析解读温词并揭示其形成这一美学风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回眸"重写文学史"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文论>于1988年发起"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之后,波及现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研究两大领域.回顾这次大讨论,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0)为"重写文学史"的倡导期,第二阶段(1991-1995)为"重写文学史"的深化期,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为"重写文学史"的实践反思期.  相似文献   

20.
融合文献考释、文本分析和文化研究,是以钱理群为代表的学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融合心理还原、美学评价和思想省察,则是以王晓明为代表的学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回到现场"、展开"情境写作",是他们共同的学术旨趣、理想和诉求.相形之下,前者的著作是学者之作,后者的著作是才子之作.以"北钱南王"为代表的两个学派的雏形,正式跃出学术史地平线,开启了"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新潮.他们的文学史研究与写作范式,从学术路径上说,是自下而上的论从史出;从认知范式上看,是从实际出发的科学认知范式.研究者自觉建构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创建个性鲜明的学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工作渐入佳境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