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大龄独生子女意外伤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7月,我们对荣成市15岁及以上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本文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对意外伤亡的大龄独生子女父母进行经济补偿和精神关爱的必要性阐述了基本观点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包办婚姻,这本来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婚姻形式和首要的婚姻特征。在新中国建立后的40年里,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婚姻法》的贯彻实施,自由恋爱结婚的婚姻形式越来越广泛,包办婚姻的市场越来越小。但是由于私有制残余和封建礼教  相似文献   

3.
到1984年6月底,益阳地区已有领证独生子女48,162人,其中益阳市13,784人。这些领证的孩子已陆续进入小学,少数已升到小学五年级。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怎样,学校的反映如何呢?1984年暑假前夕,我们对益阳市桃花仑小学和益师附小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两所学校是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现在北京、上海市已进入老年社会,到2000年全国也将进入老年社会①。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研究老龄问题学者的重视,也引起了有关政府官员的注意。养老保障问题,老年人如何养老等问题已经被逐步地提出来,中央及不少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些有关政策,逐步解决了老年人的不少问题。社会及公众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准备也在不断地被强化。在老年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面临的问题尚未受到重视。这个群体就是身边无子女的老人家庭,他被…  相似文献   

5.
以家庭周期理论为基础的“空巢家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燕 《西北人口》2008,29(5):124-128
国内存在着四种空巢家庭的界定,这四种界定各不相同。分析比较发现:第一种空巢家庭的界定过于宽泛;第二种空巢家庭的界定建立在空巢比喻义的基础上因而不够严谨和科学:第三种和第四种空巢家庭界定存在区别的根源在于对家庭生命周期中空巢期的认识不同。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家庭生命周期的界定和划分.更清楚地界定了空巢期。在空巢期基础上界定出的空巢家庭可被理解为“那些子女离开起源家庭、父母仍共同居住的夫妇家庭”。清晰界定空巢家庭之后,就可以更好地区分空巢家庭与丁克家庭、独居家庭。  相似文献   

6.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龚文君 《西北人口》2007,28(1):14-16
当前空巢家庭在城市和农村的大量出现,在中国家庭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而且可以说现在仅仅是才开始。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以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现状以及这类家庭的老人面临的问题,就如何实现其养老保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过 2 0多年的努力 ,我国已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行列 ,低生育水平的实现使我国现代化的道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是 ,在人口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与问题 :(1 )低生育水平在缺乏现代化基础的情况下主要靠计划生育的强制力量与诱导力量实现 ;(2 )出生性别比失调趋于上升 ,性别偏好明显 ;(3)现代生育文化与传统生育文化共存 ,群众的生育观念未全部转变 ,早婚早育、渴望生二胎心理较为普遍 ;(4)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 ,生育率地区差异大 ;(5)政策性二胎生育对象逐年增多 ;(6)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生…  相似文献   

8.
邓国华 《西北人口》2005,(5):29-30,33
失地农民——一个亟需关注的中国典型弱势群体,目前的情况变得愈来愈严重。在此之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呼吁,但一直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本文从新时期失地农民的情况进行剖析,结合了许多当地实际问题,得出了不少有特殊见解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谭琳 《人口研究》2002,26(4):36-39
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 ,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是那些长大成人了的独生子女的父母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到 5 0岁 ,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 2 0~ 3 0年。本文旨在分析新“空巢”家庭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新“空巢“家庭出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982年维也纳世界人口老龄问题大会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我国的传统习惯,也将年过花甲(60岁)的人称为老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加之2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逐步形成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增长模式。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60岁以…  相似文献   

11.
一、对解放后移民垦荒的初步认识解放以后,青海省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194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不足六亿斤。1978年,则上升到十八亿斤,比解放初增长了2.1倍。这一成就的取得,自然是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人们绝然不应忽视扩大耕作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妇女──女性人口中需要社会关注的一个脆弱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妇女──女性人口中需要社会关注的一个脆弱群体徐勤1990年,我国60岁以上女性人口已达5,083万,占女性人口的9.3%,并正以每年近3%的速度递增。与其他女性人口以及男性老人相比,老年妇女生活中存在更多的困难,在许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是一个极为...  相似文献   

13.
刘庆 《西北人口》2012,33(4):23-26,31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漂族"总量会越来越大。从故土来到异乡,由于社会制度、政策、以及老年人自身在心理等方面的弱性,他们在城市生活一定程度都存在着孤独、茫然、失落、无助,使老年人真正适应城市生活举步维艰。他们是一个等待关爱的群体,为消除他们对城市社会的陌生感、疏离感,提升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更好地"嵌入"到城市社会体系中,本文拟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初步探讨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更加理性地选择到城镇寻求发展的空间,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农民工现状及特点,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因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它已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问题,一个艾滋病肆虐的国家,在艾滋病方面的关注程度,以及为应对所下的力度,对于其社会、经济、政治等众多领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茶陵县计生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针对群众办证难的问题,去年设立办证股,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办证,大大方便了群众,每年可为群众减负100多万元。在此以前,茶陵县计划生育有关证件分散在各个股室办理,如农转非计划生育证明在办公室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在法规股办理,独生子女优待证在计生协会办理,生育证和婴儿出生证在统计股办理,如此等等。由于县计生委相关股室工作人员经常下乡,前来办证的群众往往很难一次办齐,增加了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负担。而机关工作人员由于频繁应付办理证件,分散了精力,降低了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学会在2010年7月3~4日召开了主题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年会,随后不久于7月10日再次召开"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研讨会,依据50多位人口学者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要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型"社会的新观点。会议认为,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后,提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使原本就紧密联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三型社会建设"目标势在必行。会议对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框架作了深入探讨,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8.
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是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关爱女孩行动”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一个新的载体、一种新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笔者到基层了解到:一些地方的农民通过种种关系,将户口从派出所迁出放在自己口袋里不落户,从而使户口“挂空”成为“袋袋户口”。仅苏北某农村3个村民小组调查,就有“袋袋户口”二十多个。为什么农村会出现这一新现象?据调查分析,导致“袋袋户口”现象出现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农民负担日趋加重,已使相当一部分农民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