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大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精神”大讨论马相武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问题的首先提出,是在1993年第6期的《上海文学》上。随即《读书》展开讨论,《光明日报》、《作家报》、《作家》、《中华读书报》、《文艺争鸣》、《文学报》、《文艺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都参加广大讨论。迄今尚未偃...  相似文献   

2.
《读书》三月号以头条位置于刊发了上海四位青年学者的讨论,反思中国人文学科陷入根本危机的原因,并探寻重建人文精神的可能性。 这场“人文精神寻思录”的讨论是由张汝伦,王晓明、朱学勤、陈思和等发起的。在第一篇“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的讨论中,这四位学者分析了哲学、文学批评等学术领域的现状,指出目前中国人文学术的内在生命力正在枯竭,在哲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浪潮不仅冲击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波及了社会科学的一大支流──文学领域的林林总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背景下.人文作家如何迎潮而立,驾驭时代.站稳脚根,寻求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适应这股浪潮的冲击而不致于被巨浪所吞没呢?作家、批评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尤其人们对所关注的人文精神重建这一热门话题展开了讨论。讨论起始标志1993年第1期《读书》发表王篆《躲避崇高》一大.后来1994年《读书》开辟“人文精神讨论专栏”,各种报刊纷纷加入,这一话题由此引向深入。在《躲避崇高》中.王蒙认为王朔…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中国学术界近二十年来的热点话题。这场持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学术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文化有无人文精神、中西人文精神的异同、中国人文精神的特质;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论争的主题是人文精神是否失落与如何重建人文精神;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研究的视角深入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问题的展开注重学理和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河北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上刊载了荣伟同志《中国传统文化再批判三题》一文。(下文简称《三题》)所谓“三题”,一曰“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科学”,二曰“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民主”,三曰“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文精神”。事实如此吗?我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这样简单地否定。在此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荣伟同志和其他师友。  相似文献   

6.
贵院学报第三期《争鸣篇》专栏中发表了钟山同志的《大学文科写作课是不是一门学科?》,读了很受启发。但也有些不同的想法,借争鸣专栏鸣放一下,抱有与钟山同志一样的期望,“以引起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1994年第11期《读书》杂志上发表了王蒙怀念胡乔木同志的文章,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整个民族的人文精神状况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对此发表了很多不同的意见。 一部分学者惊呼“人文精神失落”,对此表现了崇高的道德义愤。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制与新闻》1994年第4期所发表的张承志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人现在最可怕的就是缺乏信仰。现在的知识分子太  相似文献   

9.
《读书》创刊时,王晓渔才刚刚出生不久。对于《读书》来说,他应该算是第二代年轻读者。在上大学之前,出生于安徽城镇的王晓渔从来没有听说过《读书》。而1995年上大学后,却总是听到历史、哲学、文学等不同学科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本杂志。于是他跑到书店购买了第一本《读书》,开始了与《读书》的缘分,那是1995年第十期的《读书》。"我当时从到尾都看了,当时才刚上大学,看不太懂,断断续续看了好多天,一知半解。"后来重新再回看那期杂志,王晓渔才发现,其中有好几篇文章影响很大,比如李零的《汉奸发生学》、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相似文献   

10.
在真理问题的讨论中,读了《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刊载的吴开胜同志《真理包含错误的观点不能成立》一文(以下简称吴文),觉得有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讨论。一、相互包含是不是同一性的普遍形式?吴文提出:“相互包含……确实存在,但不是普遍形式。”理由是:相互渗透的原本含义是互相贯  相似文献   

11.
荣伟同志在《河北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三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再批判三题》一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否科学、民主和人文精神的问题,作了基本否定的回答。这种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通观全文我们看到:荣伟同志基本上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整个文化比较得出的。笔者对这种笼统、混乱的比较方法实在不敢苟同,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下面,以就教于荣伟同志。  相似文献   

12.
黄霖同志在1983年第三期《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我在次年第三期《杭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提出质疑。现在拜读他的《答疑》,再写此文以作商榷。《金瓶梅》的作者或写定者以及它的成书年代迄今仍是众说纷纭。对各种说法以及有关的论证进行必要的检查,从而展开实事求是的讨论,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是我质疑的目的,黄霖同志对此想必也有同感。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把“人文精神失落”问题放在后现代的大背景下讨论,注重中西文化的比较,指出中国文化具有稳定性。求同性、消解性、审美性等特质,得出从根本上说中国不存在“人文精神失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第5期《读书》杂志发表了旷新年先生的《“当代文学”的建构和崩溃》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生们围绕旷新年先生的文章所论及的问题以及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学术价值观念分别从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等视角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本刊特选发其中4篇以飨读者,以期引起更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争鸣。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第5期《读书》杂志发表了旷新年先生的《“当代文学”的建构和崩溃》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生们围绕旷新年先生的文章所论及的问题以及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学术价值观念分别从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等视角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本刊特选发其中4篇以飨读者,以期引起更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争鸣。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第5期《读书》杂志发表了旷新年先生的《“当代文学”的建构和崩溃》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生们围绕旷新年先生的文章所论及的问题以及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学术价值观念分别从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等视角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本刊特选发其中4篇以飨读者,以期引起更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争鸣。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第5期《读书》杂志发表了旷新年先生的《“当代文学”的建构和崩溃》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生们围绕旷新年先生的文章所论及的问题以及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学术价值观念分别从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等视角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本刊特选发其中4篇以飨读者,以期引起更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争鸣。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读书杂志》中的语法分析姚晓丹《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念孙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这部书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对古籍从语言文字诸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予以考释,内容十分丰富精采,堪称校勘的典范著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读书杂志》中,运用语法观念勘正...  相似文献   

19.
《源流》杂志第一期的《老区乡镇卫生院问题严重亟待解决》和第三期的《救救老区乡镇卫生院》发表后,引起我们老区人的共鸣。大家认为,文章实事求是地反映出当前老区卫生院危急现状,集中表达了老区人民的共同心声。翁源县老促会于春节前组织了全体成员分成7个小组,分别深入到全县老区卫生院,进行调查研究。尔后,还召开了联席会议,针对老区卫生院当前的现状进行热烈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从拙稿《试论按质论价的客观根据》(以下简称《试论》)在《经济研究》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以来,一些同志也发表文章对按质论价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为了促进问题的深入讨论,我认为还有必要就以下一些问题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