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回顾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资源与环境、社会三大子系统,共35个具体指标。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5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市和焦作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鹤壁市和平顶山市处于中间水平,而濮阳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资源型城市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尽早实现产业成功转型,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强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2.
针对资源型城市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榆林与周边十个资源型城市为例,依据客观的现实数据,运用Qstat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功能,对资源富集区域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研究显示:主成分分析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评价模型能比较科学、合理地反映榆林等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实际状况.进而试图针对资源型城市,探索一个更为科学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客观分析榆林与周边同类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从而为资源型城市地位提升与整体发展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两型社会建设不能忽视农村地区。但是,中国农村具有自身特点,不能完全沿用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做法。通过对比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文章构建了农村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用于分析农村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差距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探讨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指标体系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利用构建完备了的指标体系,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从指标选取、指标参照值定位以及指标实现度等角度进行必要的分析.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借助相关图形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对两套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了客观的对比分析和较深层次的机理探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两型社会”建设不能忽视农村地区。但是,中国农村具有自身特点,不能完全沿用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做法。通过对比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文章构建了农村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用于分析农村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差距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改变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包括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特征、管理三大系统的21个指标体系框架,并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兵团实际情况,构建出适合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兵团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为77.60%,比2005年提升了8.85个百分点;在西北地区进程较快,但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东部沿海差距较大。该文指出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认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是加快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全世界范围内,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成为城市发展的共同主题。在现阶段,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更是会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要面对的突出挑战。以榆林地区为例,分析榆林地区在资源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来探讨对策。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是推进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探索和构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环境友好型城市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环境对人友好、人对环境友好两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环境友好型城市评价模型,并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伴随全球资源的日益紧张,资源型城市如何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已成为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对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关联、区域产业比较优势、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和现有状况六个方面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借用因子分析模型对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大庆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能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决策支持,为选择接替主导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思想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思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论述了思想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思想教育的新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思想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的指标,而且有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指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基数不实、来源不稳定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东营市提出到2016年力争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2012年,东营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90.66%。其中,经济总量、社会和谐、生活质量等方面发展迅速,但经济结构、文化教育、环境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为此,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以保证东营市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系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为什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独特视角提出了几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目标、原则,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其实现途径是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准备和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必然结果。共同富裕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泰尔指数测度了厦漳泉2005—2012年间与建设小康社会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类、生活水平类、社会发展类和环境保护类等17个指标的区域间差异状况,得出结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厦漳泉区域间差异在总体上趋于缩小,但个别指标仍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以及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厦门市则在比较多的指标方面占据优势,漳州市多个指标处于劣势。应充分发挥厦门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共同繁荣,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总结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绍兴市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阐述到 2 0 2 0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城市化发展基本思路和发展模式 ,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在此进程中,高等工科教育将从科技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围绕构建适应小康社会建设的民族地区高等工科教育体系,阐述民族地区高等工科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办学层次和学科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态经济怎样发展,山区小康建设如何振兴,这无疑是新的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实践业已证明,在面广人多且条件落后的山区农村发展生态经济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条可行且有效之路。从农村整体协调与生态经济发展、贯彻以人为本与山区小康建设、落实科技兴农与推广机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北部山区的南平市开展联合攻关的进展,以及示范推广的成效,提出了山区生态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