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来,学术界在真理和错误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陈翰伯同志认为,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的,他并从多方面作了论述。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陈翰伯同志认为,从真理是过程原理来看,相对真理是可能包含错误的。他说,正因为真理是一个过程,在“还没有完成一次认识运动以前”,认识中“正确的部份和错误的部份往往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排斥。因而,……某些相对真理包含错误”,不能“从一次认识运动的终点上来看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又说,如果承认真理是一个过程,就应该对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如燃素说)“作历史主义的评价,就应该承认其中包含相对真理,也包含错误。”  相似文献   

2.
真理中是否包含错误,这个六十年代哲学界争论的老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以稍微不同的形式提出来了。陈中立同志《论相对真理中包含错误因素》一文,明确提出在“相对真理”中,“一方面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它又不能绝对地排除某些和客观事物本来面目不相符合的因素(错误因素)”。(见《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4期)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一样都是客观真理。但是,陈中立同志在《社会科学辑刊》第四期发表的《论相对真理包含错误因素》一文中,却把真理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所谓的“完全正确”,“不包含错误”的绝对真理和“不完全正确”,“包含错误”的相对真理,又用这种理论直接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包含着错误因素”。我认为,这个结论,一方面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完全割裂;另一方面又把相对真理和错误因素混同起来。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相对真理是否包含“错误因素”?应该怎样理解这种“错误因素”?关键在于弄清楚什么是相对真理,或者说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地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辩证唯物论认为,真理是客观的,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论的唯物论;承认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就是坚持真理论的辩证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  相似文献   

5.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正在重新开展的关于真理是否可能包含谬误问题的讨论,对于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有的同志认为,真理是不可能包含谬误因素的;谬误因素只能存在于科学原理,科学定律之内。我们则认为,真理是可能包含错误因素的。分歧首先在于对真理有不同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人们不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歪曲)反映。  相似文献   

6.
相对真理是否包含错误因素,是属于真理和错误的相互关系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怎样回答,又涉及到如何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因而,本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简单地谈一下对相对真理,以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关系问题的理解。真理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谓绝对真理,就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完全的、无条件地的绝对的正确的反映;相对真理则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不完全的、有条件的、近似的、相对的正确的反映。相对真理是和绝对真理相比较而说的,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7.
认识的结果,通常可分为真理和错误两类,它们是泾渭分明,不可混淆的。但作为认识的结果,它们并不等于都是纯粹的。作为一对矛盾,它们也有着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其一并非说真理中包括一个完整的错误观点,而是说包含着错误的因素、方面,还有不完善、不确切的地方;其二并非说任何真理定有错误,如“巴黎在法国”一类的正确认识就不包括错误,而是指某些认识过程中的真理,因受阶段的局限也会隐藏着错误的因素、方面。  相似文献   

8.
真理问题,是我国哲学界长期来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就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统一的问题以及相对真理有没有一个“总和”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人们的认识,凡是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反之,凡是不符合或者是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不正确的,就是谬误。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9.
对“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总和构成”正确理解的前提,在于确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基本含义。长期以来,哲学界在真理问题的表述上,往往把相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把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绝对性,一些同志正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10.
相对真理是否包含着错误因素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本文试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相对真理的本性就在于它是包含着错误因素的正确认识包含着错误因素的正确认识,这就是相对真理的本性.相对真理的这种本性是由它反映客观世界的条件性、近似性和不完全性决定的,而归根到底是由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先说“条件性”.  相似文献   

11.
最近,广东哲学学会就真理与错误的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同志们有不同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真理界限可能包含着错误。恩格斯说:“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40页)这句话就是指真理界限上隐藏着错误的。从科学史来看,真理界限上就是存在着错误,例如:波义耳定律,牛顿力学定律等。从认识史上看,对真理的认识是个过程。人们认识真理往往先认识真理内容,后认识它的界限。例如:  相似文献   

12.
真理和错误的关系问题。是我国哲学界自六十年代以来探讨、争鸣的问题之一,在当前深入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过程中,又作为一个相关的问题提了出来。本刊去年第四期发表了陈中立同志《相对真理中包含错误因素》一文之后,收到一批讨论这个问题的来稿。在本期摘要发表陈中立同志《再论相对真理中包含错误因素》的同时。摘编几篇来稿的主要观点,供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者的参考。我们热烈欢迎具有独立见解,新观点、新论据的文章,以期在争鸣中突破现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13.
真理是否包含(隐藏)着错误,这是当前哲学界讨论的问题之一。它涉及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类认识的历史,如何对待现有的认识成果,如何避开错误,求得真理,如何对待哲学和科学上各个流派的学说、观点,以及如何切实贯彻在一切学术领域开展百家争鸣等诸多问题。所以,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开展讨论,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我不但认为真理中可能包含错误因素,而且认为错误中也可能包含真理因素。就是说,真理和错误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绝对真理的不同思考问思真理是认识范畴。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对于这一范畴的认识精华,构成了如今的关于真理的一套理论。真理论中认为:“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提供了绝对真理”,①或者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②以及定义式说:“无数相对真理之...  相似文献   

15.
真理与主体     
<正> 一关于真理的定义,一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再进一步的解释是,“真理或客观真理”,“是包含在人类认识中的那些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63页)。与上述对真理的解释中的某些问题有关,在一些同志的论述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推论:因为真理就是客观真理,而客观真理是人的认识中那些不依赖于主体、人和人类的内容,所  相似文献   

16.
“真理没有阶级性”这一命题究竟是不是一个普遍命题,是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真理。在这个问题上,哲学界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有的人说“真理没有阶级性”只适用于自然科学真理,而不适用于社会科学真理。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无法彻底坚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一所谓“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其涵义无非是说: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真理的认识和运用受着他们的阶级地位、阶级立场的制约,或者说,社会科学真理只能被某一阶级所认识、所掌握、所利用。因此,揭示这种真理的社会科学只能为一定的阶级服务。表面上,这种解说貌似有理。但是,只要我们追根究底,就不难发现:由此概括出“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这一概念是不科学的。它把社会科学认识的真理性和阶级性这两个不同方面的属性混淆在一起,因而推出一个荒谬的命题:“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17.
在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人提出:“真理是一个过程,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某些谬误。”(《武汉大学学报》,1978年6期)“真理与谬误,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基本正确的理论(真理),有一些也可能包含有谬误的东西。”(《哈尔滨日报》1979年1月6日)“就一定意义来说,真理与谬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互相渗透的,这是真理与谬误依存关系的一种表现”。(《学术研究》1979年第3期)“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与错误可以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在实际生活中,真理与错误相互包含的情况,古今中外,也是屡见不鲜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有一种比较有影响的看法,就是把绝对真理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完备认识。新编的哲学数学大纲也重复了这种观点。大纲认为“既然人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活动将无限地延续下去,总是有可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完备的认识,达到绝对真理。”我认为完备认识的绝对真理是不可能获得的。 第一,这是因为绝对真理并不是与相对真理无关的、独立的一种特殊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19.
陶德麟同志在与何祚庥同志的爭论中,对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解,他说:“如果一个认识是真理,那么这种真理所反映的客观规律性存在于何种范围之內呢?它的适用界限应该怎么划法才合乎实际情况呢?这个问題,实践是不能确切地证明的。……无论何种条件下的实践,都不能保证‘准无差错’地、‘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題,都不能保证以后再不发生‘扩张’或‘缩小’的情况。……这正是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的一面。”又说:“既然它是真理,它就是推翻不了的。被推翻的不是这个定理的內容,而仅仅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这个定理的适用范围的规定。这个规定并不是什么相对真理,而正是错误;这个错误并不包含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真理论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真理的发展是在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真理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实现,也是在真理和谬误——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实现,又是在认识与实践——人类活动的矛盾运动中实现。这三对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三条规律的协同作用,体现真理的发展过程。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所谓“总和”,并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指趋势、累积、延续、总汇等意义。也就是说,不是由若干互不相关的相对真理的相加构成绝对真理,而是由“一个接一个”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层次、阶段的相对真理,形成套叠结构,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发展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无限互相转化,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使得客观真理愈来愈丰富、多样。真理的发展又是在真理和谬误——人的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在任何具体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始终是对立的,不承认这点,就会导致相对主义;但若把具体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夸大为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