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实词的语法特征比较明显,结合能力比较固定,只具有一种词性。“同志”、“拷贝”、“元素”、“粒子”一类词表示事物概念,是名词;“说”、“听”、“知道”、“遇见”一类词表示动作行为概念,是动词;“淳朴”、“浪漫”、“笔直”、“白生生”一类词表示性质状态概念,是形容词;“一个人”的“个”,“去一趟”的“趟”,这类词表示单位概念,是量词。  相似文献   

2.
作文中的有些词,除了表示一定的意思,还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它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与感情。使用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不仅能表达一定的意义,而且能表达爱憎的感情。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两个词语“嘴啃泥”和“狗吃屎”,都是表示一个意思,但是感情色彩却不同。“嘴啃泥”是用在好人身上的,“狗吃屎”是用在坏人身上的。爸爸摔了个跟斗,你说他是摔了个“狗吃屎”,他非跟你急不可。再比如同样是  相似文献   

3.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指的是某些词用於宾语之前,可以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产生某一种行为,或者具有一种性质状态,或者成为某一种事物。古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等都可以用如使动。 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用如使动以后,就具备了及物动词的性质,都可以带有宾语。使动用法的动词与宾语之间多数是一对一的的关系,即一个动词带有一个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4.
词类活用 ,也叫实词活用。这里的“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活用 ,就是在句子中 ,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地运用 ,即把经常用作甲类词的 ,临时转用作乙类词。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作名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副词作状语等。现代汉语中 ,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 ,状语常用副词充当。但在古代汉语中 ,名词可以作状语 ,起到副词的作用。名词活用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人事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人事名词用作状语具有表示比喻、表示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表示处所…  相似文献   

5.
一、英语冠词的意义 英语中的冠词与名词密不可分。通常,我们把名词称为用来固定地指称事物的词。实际上,除了专有名词之外,名词本身并不直接指称任何具体事物,而是指的事物的概念,也即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比如“马”这个词,它所反映的是动物中的一个类别,或者说它所反映的是有四蹄、有长尾、有鬃毛、能够嘶叫、善于奔跑、供人骑和用来拉车的一种动物。一听到或看到“马”这个词,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马最富特征的形象,而不是白马、黑马之类具体的马。一方面人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是一匹一匹具体的马,看不到作为概  相似文献   

6.
韩国语汉字词前缀“(?)”与汉语前缀“不-”相对应。汉字词前缀“(?)”的能产性远远超出汉语前缀“不”的能产性。汉字词前缀“(?)”位于名词独立词根前,不改变原词性;汉语前缀“不”位于名词(名词性词素)非独立词根前,改变原词性。  相似文献   

7.
韩国语汉字词前缀“ / -”与汉语前缀“不-”相对应.汉字词前缀“ / -”的能产性远远超出汉语前缀“不”的能产性.汉字词前缀“ / -”位于名词独立词根前,不改变原词性;汉语前缀“不”位于名词(名词性词素)非独立词根前,改变原词性.  相似文献   

8.
“一同”在唐代以前尚是一个名词性的复合词,表示方百里之地,到宋代渐虚化为副词,表“一起,一齐”义,即时同地做某件事。“一同”由名词演变为副词的语法化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实词特性不断弱化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中的动词性主谓谓语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本文所描写的动词性主谓谓语句不包括诗词曲赋等韵文及文牍中的主谓谓语句。本文用 S_1、S_2,P_1、P_2分别表示主语、谓语及其层次地位,“()”里的词表示某结构成分的语义性质或构成,“[]”里的词表示可有可无。引例句末点号除问号、感叹号外一律不写;引例加括号部分表示非句型结构部分。描写过程中将适当地进行历时或共时比较。本文说某时代有某句型并不意味着断定某句型产生于该时代。动词性主谓谓语句十分庞杂。本篇只描写如下两类句型:1.S_1与 S_2有施受关系;2.S_2是工具。1 S_1与 S_2有施受关系 (268例)  相似文献   

10.
0.1爱恨类动词,即《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所说的表示赞许和责怪的及物动词。它的名动后续成分是指它后面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序列。例如: ①我恨他坐不下来。 ②他爱你家老二肯动脑子。 0.1例①的“他坐不下来”就是动词“恨”的名动后续成分;代替名词的代词“他”在前,动词性短语“坐不下来”在后。例②的“你家老二肯动脑子”是动词“爱”的名动后续成分,名词性短语“他家老二”在前,动词性短语“肯动脑子”在后。  相似文献   

11.
“×化”的含义是表示某事物向“×”性质或状态转化。比如:“典型化”表示把不是典型的事物转化成典型的事物;“美化”表示将不是美的东西转变成美的东西。“×化”运用的范围很广;1、它可以表示一种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例1,所谓“娱乐化”,实际上是一种在人的日常心理和行为层面上对于责任、义务……。/所谓“世俗化”,同一般意义上的“庸俗”……是有差别的。2、它可以表示要达到或实现的某个目标。例2,要减少零部件进口,逐步实现国有化。要十分注意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运用和创新,逐步做到标准化。3、它可以表示在某种条件下出现或…  相似文献   

12.
0、引言 0·1汉语里的“是”,是个习见广用的词。逻辑学称它为“肯定联项”,修辞学称它为“比喻词”,但在语法学上,对于它的词性,专家们意见纷繁,不一其说。有称系词的,有称判断词的,有称动词的,有称特殊动词的,还有称付词、形容词、代词、连词、语气词的。对于它在句中的作用,有说联系主语和表语的,有说跟它后面的名词构成动宾关系的,有说跟名词谓语构成合成谓语的。此外,还有许多“惯用法”和“活用说”。于是,这个“是”就给兄弟民族学习汉语和汉语翻译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相似文献   

13.
“有”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词,古今常用作动词.它有别于一般的动词,虽属动词类,却并不表示什么动作,只是表示“存在”一类的意思.关于这种语法现象,许多语法书已大量论及,说得很详尽了.然而“有”字除了用作动词外,还能用作其它词性.正因为如此,“有”字用在句首,其用法因句而异.如果不仔细加以区别,是非常容易混淆的.  相似文献   

14.
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出现在句首,当谓词为动词时,句首时处词的分析处理,历来的说法很不一致。综观各家各书之说,动词谓语句首的对处词,有视作主语的,也有说成状语的,另亦有二者兼而采之的,其中以“状语”说为由来久,流行广,影响大。“状语”说的依据是“主语指称事物,谓语所指称的行为(包括主动、被动),性质或属性是属于这一事物的。”从这一原则出发,“因为‘坐,的行为并不属于‘台上,的”,因此,“台上坐着主席团”的句式是主退谓后,也即“台上”是状语。或者认为这一类的句子“在结构上只具有谓语部分”,时处词“在这里只是修饰动词的状语而不是主语”。  相似文献   

15.
所谓支配式合成词,就是动词性词素加上被它所涉及的词素所构成的合成词,也叫动宾式合成词;它是用句法学造词方式构成的。如“司令”、“卫生”、“开幕”、“悦耳”等。这一类词可用公式表示出来: 动词性词素+被涉及的词素→支配式合成词 (裹)+(腿)→(裹腿) 支配式合成词的界限本来是清楚的,但学生总把顶针、围腰与吊灯、摇篮、跑道、钉锤之类的词相混淆,都说成是支配式合成词,有的讲构词法的书也把拉簧、积木、弹簧、拉锁、吊灯、摇篮、拖鞋、跳棋、唱词、画眉等当支配式合成词来举例,这就不对了。词素与词素间的结构关系不同,所表示的词性和词义有时也就不同。如“挂钩”这个词,当“挂”这个词素与“钩”这个词素的结构关系是偏正关系时,“挂钩”一词就可以当名词,表示一种用具,如车箱的挂钩、衣帽的挂钩等;当“挂”这个词素与“钩”这个词素的结构关系是动宾关系(支配关系)时,“挂钩”这个词的词性就是动词,它所表示的词义就是“接上关系”、“使相联系”之类的意思。由此可见,进一步弄清支配式合成词的界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认为。词素的词性,应由它构成复合词时的意义与词性决定,如“气息”(306条)一词,“息”有多种意义,相应的也有多种词性,生长、止息、呼吸为动词,而“一息尚存”的“息”则是名词,所以“气息”应是“名词联名词”。又如“恨”,有“憎恨”的意义,是动词(可以带宾语“之”),又有遗憾的意义,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怅恨”  相似文献   

17.
后缀“子”与“儿”都有三种作用。一、造词作用:能把不是名词的词造成名词,或把这一名词造成另一名词;二、主观评价作用:这种作用既不改变词性又不改变词义,而是在词上附加上人的喜爱或憎恶的感情;三、造形作用:这种作用也不改变词性或词义,也不附加上人的喜爱或憎恶的感情,但有些词没有这个后缀或没有别的语音成分就不能说。这里后缀起着调节词形的作用。关于“子”与“儿”的这三种作用不少文章都讨论过,这里我们仅仅讨论“子”和“儿”的造词作用,归纳出一些造词类型,然后再对比地谈谈它们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范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的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变化,而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的现象。现今语法界判定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标准一般有两点:一、词类活用不是一个词所固有的基本功能,而是它的临时性功能;二、所谓词关,就是词性,词类活用是某一个词在具体场合中改变词性的灵活用法。但是,这种认识与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中首创的词类活用说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陈氏判定词类活用的依据是词在句中  相似文献   

19.
“数 度量 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前者从空间属性角度对事物“类”的计量分割,与度量词使用中的“利益原则”,造成了个体名词与之搭配度量词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语义变化;而后者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语义特征“[±有生]”、“[±个体同质]”、“[±属性突显]”,制约了个体名词内部次类同度量词的搭配选择,并由此给个体名词进行了下位划分。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言实词的活用,语文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文章。这里,笔者再就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个人体会。一、“词性活用”或“词类活用”不等于“词的活用”.众所周知,文言实词的活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词性(或词类)的活用,一种是语法功能的活用。古汉语的词性虽然较活,但是,一个词总有它比较固定的最基本的词性。不用它本来的比较固定的最基本的词性,而临时用如另一类词,这就是词性的活用,或叫做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