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精神界战士的还原与承传--读李新宇《愧对鲁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研究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门显学。可以这样说,在当下,如果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人,没有涉及鲁迅研究,多少都显得学术底气不足。因为“我们清点20世纪中国的精神遗产的时候,鲁迅肯定是最有分量的存在之一。”而且“他(鲁迅)在现代文化史上取得了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缺少对话者及缺少承传的孤绝地位。”在众多文学研究对象中,鲁迅确实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文学存在,很有点“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的味道了。众所周知,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8,(2):148-150
文本试图以"立人"概念的重新阐释为突破口,尝试将鲁迅研究与当代中国重大思想问题进行关联。"立人"在鲁迅那里并非抽象的概念论式建构,而且具有相当的实践性。既往研究更多关注启蒙从传统烛照下的"立人"理想,但很少追问如下命题:立什么人?知识分子还是土俗世界庸众?人是否可立?是制度设计上的完善会产生新人还是有了新人才会有制度设计上的完善?本文认为,"立人"在鲁迅那里并非一种形而上的充满文艺腔的理想,而是充分预估了"人"之多样性、复杂性基础上的有限度的行动。这种由下至上并充分意识到自身局限性的思想方法是对启蒙及知识分子主导的其他理想色彩鲜明行动的纠偏,亦是今后鲁迅研究应当注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17日至23日在广州举行了“广东省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广东省鲁迅研究学会成立大会”,正式代表75人,学术论文61篇,研究的课题比往年有所开拓和深入,现概述如下。一、把鲁迅放在中外文化碰撞的历史背景中研究,探讨他如何取国外文化精华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学观念,并服务于民族解放的总目标。有的代表认为,鲁迅是把沙特、尼采、弗洛伊德引荐给中国文学艺术的第一人,认为把鲁迅前期思想说成是“以康有为为起点的进化派哲学的终结”这个提法不妥。有的同志借用了康德的观念来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现在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是“愈到现代愈复杂”。因此,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干脆说:“艺术不能下定义,艺术的本质是弄不清楚的,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但当代文学、艺术和美学的发展趋势还是一再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为了给这个棘手的问题“提供一个解释”(郭沫若语),我想,听听鲁迅的意见,探讨一下鲁迅文学本质观的发展史,一定是有意义的。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和他的好友许毒裳就经常研讨下列三个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这三个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文学界出现了一种值得重视的倾向,就是有些同志宣扬了抽象的人性论。这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已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需要通过学术论辩,予以澄请。关于所谓“人性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人的本性、本质究竟是什么?有的同志说:“什么叫‘人性’?它就是人类自然本性。”什么是“自然本性呢”?有的认为包括肉体和精神两方面,说“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本质力量’便是人性”。有的则认为只是关于肉体方面的,说:“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需要,以及人的肉体组织所提供的满足需要的主体条件(即功能)。由于人的肉体组织构造一般地说是相同的,所以人类有着以共同生理构成为基础的共同的人性需要。”有的同志干脆用中国儒家的一句老话:“食,色,性也。”来概括这种共同的人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在前进,鲁迅小说研究也在前进。从单篇注释到全文讲解,从微观剖析到宏观论述,从史料钩沉到作品鉴赏,几乎都有人在这里作过探索,流过汗水。可以说鲁迅研究已经成为现代作家研究中一个高水平的领域。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冯先廉的《鲁迅小说研究》又在这个领域里作了新的开拓。全书发扬了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更新思维方式,建立了新的格局。作者没有象有的研究者那样,对着鲁迅小说一味大唱赞歌,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把鲁迅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审视,既敢于肯定应该肯定的内容,又能够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  相似文献   

7.
<正> 由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山东省鲁迅研究会、曲阜师范大学和济南市文化局四单位联合主办的“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4月24日至27日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鲁迅和孔子研究工作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数十篇。会上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鲁迅对孔子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有的同志明确表示:鲁迅从未批孔,鲁迅绝不是什么反孔批孔的战士。持这种意见的同志,提出了“两个孔子”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历史上的孔子本是能够随着时代前进的。如鲁迅所说的‘摩登’圣人。所以应该把他和封建统治者利用他作傀儡的、被扭曲了的孔子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标志和高峰,鲁迅研究的水平和成果一直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水平和成果。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潮流和思想的影响,由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空气的影响,鲁迅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将鲁迅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李耿先生所著的《鲁迅的艺术世界》(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是其中的浪花一朵。它在浪潮叠起中一帜独树,颇具特色,在鲁迅研究领域中较有影响和作用,大致体现为以下特点:首先是角度新颖,独辟蹊径。鲁迅研究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的热门和焦点,从鲁迅的生  相似文献   

9.
杨义 《北方论丛》2015,(2):1-15
鲁迅研究突飞猛进,同辈的和新一代同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当我们回顾几十年的鲁迅研究,当我们携带着古今贯通的知识结构,重新返回鲁迅研究的时候,依然觉得鲁迅研究还存在不少可以深入开垦的思想、知识、精神文化的园地和土层。面对如此博学、深思、特绝的鲁迅,笔者以为,研究鲁迅应该在“五个维度”上用力,即更深一层地疏通文化血脉,还原鲁迅生命,深化辩证思维,重造文化方式,拓展思想维度。这五个维度存在鲁迅思想和形式的原创性,以及这种原创性的文化形态和审美形态。通过疏通鲁迅文化血脉,而不仅仅徘徊于接受外国思潮的研究,可以超越“半鲁迅”研究,回归“全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之际,鲁迅研究界提出了创立“鲁迅学”的倡议,并进行了一番讨论。到如今十年过去了,鲁迅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取得了一批坚实的成果,然而也遇到了困难和阻力,甚至出现了危机。在有些人看来,不仅“鲁迅学”没有创立的必要,而且鲁迅研究也没有必要继续开展了,以至于连鲁迅研究的专门机构都应该“砍掉”,鲁迅研究事业就此罢休了事。结果鲁迅研究论文很难发表,专著很难出版,  相似文献   

11.
从1982年笔者写下第一篇研究丁玲的论文《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女性——莎菲形象的再评价》,迄今已有21个年头了。这些年,笔者的主要精力一直用在鲁迅研究上,丁玲研究只不过是由此引出的一个副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是笔者鲁迅研究的深入,是对鲁迅精神遗产在现当代命运的再探讨。关于鲁迅的意义,人们已经说了很多,笔者在不同的文章中也从不同的角度做过不尽相同的表述,但最能代表笔者观点的,还是在笔者不久前出版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从周树人到鲁迅》一书中说过的话:“在中国历史上,鲁迅这个名字可谓一个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存在着一些原则的分歧。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看待“五四”时期鲁迅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还是“进化论”的发展观?这关系到如下一系列问题:鲁迅的早期(1898-1917)思想达到了什么高度?它和“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什么必然联系?如何看待十月革命对鲁迅的震动和影响?如何分析鲁迅当时对待马列主义的认识和态度?“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与“进化论”的发展观有哪些质的区别和联系?“进化论”的发展观在“五四”时期还有没有积极意义?它与鲁迅的文化革命的“主将”和“旗手”的称号是否水火不相容?还有,鲁迅有没有接受尼采哲学等唯心史观的某些影响?这些影响在“五四”时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要想科  相似文献   

13.
<正>新时期的鲁迅研究,随着社会的重大转型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继续革命"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取代,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成为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鲁迅研究回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起到了解放思想的重大历史作用。鲁迅研究相当长一个时期里被高度政治化,甚至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新时期鲁迅研究的一个突破口是"回归鲁迅"。回归鲁迅,是回归启蒙先驱的鲁迅,回归鲁迅作品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去除外加于鲁迅的过多的政治内容。但新时  相似文献   

14.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人甚至认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人生的规律。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认为,它并不是什么“科学的真理”,而是一种利己主义的人生哲学。现在,所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说法,仍然有不小的影响,妨碍着人们同心同德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对这个说法加以澄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日本学者带着一种反思精神来接受鲁迅、韩国学者带着一种反叛精神来接受鲁迅的时候,中国学者在鲁迅研究中缺少了什么?假如反思我们自己,反思我们的文化,与其说鲁迅研究中的我们比日本、韩国知识分子少了什么,不如说中国知识分子比日本、韩国的知识分子多了什么。我觉得在中国文化包括我自己的内心当中多了三样东西:绅士意识,才子意识,流氓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一“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学记》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结末强调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道理,用不着说明。有一次教这篇课文向学生提问,得到这样的回答:问:鲁迅先生在这里强调要拿来什么?答:拿外国的好东西。问:什么好东西呢?  相似文献   

17.
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象一团神秘的云雾笼罩在人们头上:什么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口中国是“亚细亚社会”,说中国不能搞社会主义,应当  相似文献   

18.
巴人是一位产生影响较早的鲁迅研究者,早在1926年就发表过正确评价鲁迅的论文《鲁迅的〈徬徨〉》。此后发表了不少对于鲁迅研究有影响的论著。他对鲁迅学建立所作出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参加由许广平与他共同主持编辑第一部《鲁迅全集》,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他对鲁迅研究既有较大的成绩,也有某些失误。总结他的得失,有利于鲁迅研究的开展。 (一) 巴人没有写过关于鲁迅思想研究的专论,但他为了研究鲁迅杂文和鲁迅治学精神,也研究过鲁迅的思想,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鲁迅思想发展问题的论述进一步具体化,侧重于从政治立场、政治思想来划分鲁  相似文献   

19.
熊元义 《云梦学刊》2006,27(5):F0002-F0002
今年是鲁迅诞生125周年、逝世70周年。鲁迅研究是一门显学,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一些新的材料的陆续发现,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鲁迅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请您谈谈近20多年来我国鲁迅研究的状况和特点。新时期的鲁迅研究走过了坚实的历程,是鲁迅研究史上极为重要的阶段。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使鲁迅研究焕发了生机。我们纠正了以往对鲁迅的有些“左”的解读.纠正了对鲁迅的曲解和拔高,冲破了许多禁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全国的鲁迅研究者已经组成了一支精干的队伍,具有多学科相互配合的集体优势,正符合从多…  相似文献   

20.
孔子要平反,“孔家店”要打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同志可能感到奇怪:孔子要平反,倒不妨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孔家店”要打倒,难道我国今天还有什么“孔家店”的踪影吗? 同志!你误解了。孔家店并不是说真有个什么店开设在哪里,它只是个象征性名词,指的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把孔子神化、偶象化,禁锢人们思想、维护吃人礼教所搞的那套把戏;“打倒孔家店”则是“五四”时期反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