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正> 真切细微的心理描写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特色.他的小说不追求人物外在行为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性与完整性,而注意刻划人物内在心灵的特征,表现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心理描写的深化、外化和虚化是他的小说在心理描写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所谓心理描写的深化,是指把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化到人物意识活动的领域,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显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意识冲突.所谓心理描写的外化,即描写心理活动在外在事物上的反射,通过人物外在言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创作经历了由传统小说向意识流小说的转换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转换的历程,即:由前期作品中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逻辑性转换到后期小说意识流技巧的跳跃性;由前期作品使读者间接进入人物心理,转换为后期作品使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心理;由前期人物心理描写的客观性,转换到后期人物心理描写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外号,是他作品人物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之一。他的作品人物外号,据不完全统计有几十个之多,特别是主要人物差不多都有。赵树理十分喜欢并擅长运用“外号”这一修辞方式。有次记者采访赵树理时提出,您小说中的人物外号又多又很有趣,它们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他说:外号啊!有人说太多了。不过我想外号这东西很好,它便于人们记忆,譬如水  相似文献   

4.
霍桑,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小说家,是美国最早重视心理描写的作家。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字》中,霍桑对人物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且获得巨大成功。人物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同时也是这部小说所以能蜚声文坛、行之久远的一个主要原因。霍桑开创了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比较赵树理和张平 ,从文学观上看 ,他们都是自觉地要做公众的代言人。从作品所反映的题材看 ,赵树理仅限于农村和农民 ;而张平却广泛得多 ,既有农村和农民 (《天网》) ,也有工厂和工人 (《抉择》) ,还有公安干警 (《十面埋伏》)、学生 (《对面的女孩》)等。从揭示社会矛盾方面看 ,张平要比赵树理更深刻和更尖锐一些。从人物刻画上看 ,赵树理的功力显然比张平要厚重 ,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性格鲜明 ,活灵活现 ,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而张平作品中的人物 ,还有简单化、平面化、理念化之痕。从故事设置和叙述方式上看 ,赵树理特别重视故事的吸引力 ,很少用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 ,追求的是让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效果 ;而张平则恰恰相反 ,经常使用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 ,要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鲜明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叙述方式对于深化主题是很有作用的 ,但同时却冲淡了作品的艺术性。赵树理和张平选择做公众代言人的文学道路 ,虽然走得比较艰难 ,但他们都不后悔 ,也不退却 ,这是非常可贵的。在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 ,仍然需要赵树理和张平式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再论赵树理小说的喜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郁的喜剧色彩,是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的重要特点。对此,笔者在《试论赵树理小说的喜剧美》一文(载《晋阳学刊》1982年6期)中进行了论述。限于文章的篇幅,当时只从人物塑造和讽刺艺术两个方面谈了粗浅的意见,现在就其他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有意为之,也许是生活的发展使然,赵树理建国前的成名作和建国后的第一篇作品都是描写农村婚姻问题的小说,小说里都有一位饱尝封建婚姻之苦却仍然干涉女儿婚姻自由的母亲,两位母亲又都有绰号,一个叫“三仙姑”,一个叫“小飞蛾”,赵树理的这两篇作品就是曾经给文坛带来很大震动的(小二黑结婚)和(登记)。关于这两篇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个案分析,以往的评论界有过很多评价,它们是赵树理坚持文艺大众化原则、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笔法反映农民心声的优秀作品;但是将两篇作品中的人物提取出来作一比较分析,并从中窥探赵树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古典小说,在人物艺术形象的创造上,究竟有没有心理描写,是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有的人认为我国古典小说是没有心理描写的;有的人虽然承认我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有心理描写,但却又认为它多是简短的描写或概括性的叙述,缺乏近代欧州小说那种长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分析,因而,它在艺术上就没有什么价值,或者是艺术价值不高。我们认为,这些看法未免过于偏颇,值得加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也是她心理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完美体现。本文采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意义研究方法,对小说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片段进行及物性分析,发现显性心理过程和隐性心理过程的使用使人物心理活动对象化,物质过程的使用使景物描写和社会现实心灵化,并得出结论这种及物性过程的选择在表现小说心理现实主义理念和强化小说象征意义方面有突出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以湘西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贵生》,是用平静的口吻自觉不自觉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缓缓道出湘西男子贵生的心理变化。其心理描写方法有:利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或借用别人的话语暗示人物心理活动;捕捉小说人物内心细腻的复杂多变心理展现人物感情的复杂性;以行动披露心理,尤其是用反常的行动来揭露微妙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萨拉·沃特斯每一部小说中对作为礼物的服饰都有精彩描写。围绕沃特斯小说中作为礼物的服饰,分析这些服饰描写在人物从属、压抑的境遇,试图传递情感、编织幻象、索取回报等的人物心理及对过去的象征意义三方面体现出的作用,探讨服饰在小说中重要的言说功能。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和高晓声是公认的善写农民的铁笔。两位作家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奏响了同一历史主题的时代乐章,象雕塑师似地塑造了一批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从人物观念、人物结构、人物环境、人物语言等方面比较赵树理和高晓声小说人物塑造的基本特征,以期更好地把握他们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张爱玲是个描写心理的小说高手,而通常又惑于很难在她的小说中看到直接的心理描写,玄机或许便在于未曾流连于她的意象创造,而她的意象创造正是她透示人物心理的通幽曲径.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要艺术手段。它与肖象、行动和语言三种描写手段,互相配合,互为表理,共同为塑造真实生动和丰富完美的典型人物形象而服务。 心理描写在外国文学中叫做心理分析,这是专指作者(或叙述人)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剖析而言的。在我国古典小说的人物描写中,没有如外国小说那样的人物心理分析、而常常是借助于对人物的外形和人物所处的外在环境(即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状态。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氛围性(意境性)特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她小说中的意象描写不只是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机械复制和真实性的描绘与捕捉上,重要的是饱含着某种丰富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义的审美象征意蕴。细读张爱玲的小说,不难发现这种意象化的呈现艺术主要表现在小说的景物、人物和环境描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民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养分,积淀着异常丰富的心理背景.文学作品中常常有着大量直接的民俗或者暗含着的民俗心态描写.这些描写不仅能够展现出不同地区的民俗样貌,而且在小说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刻画以及思想主题揭示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沙汀作为四川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就有许多民俗描写,这些描写为沙汀小说增添了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本文从环境、方言以及人物刻画三个方面来展现民俗在沙汀小说中的特色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庆邦的小说在诸多方面受到沈从文的影响.从人物心里描写的角度来看,两人都擅长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而很少采用外貌描写,都通过意识冲突、梦境、人物言行、景物衬托等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但沈从文往往有着深层人生哲理意味的追求,刘庆邦的心理描写则仅仅停留于生命状态的展示.刘庆邦还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茨威格心理解析法的影响,这又使他区别于沈从文而形成自己心理描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罪与罚》是心理小说的典范,长久以来它象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犯罪、自首、受罚的心理全过程,里面有大量的对人物的梦和梦境的表现.这些梦有的是提示性的,有的是揭示性的,有的是预言性的,这些梦多具象征意义,使人们自然地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通过这些梦的描写,小说完整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内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王蒙同志在小说的创新和探索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表了象《春之声》、《风筝飘带》、《蝴蝶》等等这样的一些作品,引起了广大读者和评论者的关注。这些小说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艺术描写上把焦点凝聚在人物心理的发展过程上,着意于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有些评论文章,把心理描写归之于“意识流”的专利,称这些小说为“意识流”小说。我们认为,王蒙同志的小说,并不是舶来品,而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继承了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