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氓》是《诗经》中《卫风》的一篇佳作。《氓》诗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之句,据邮道元《水经注》“顿丘在淇水南,又屈退顿丘西”之说,我们认为《氓》诗是春秋时流传在河南淇县一带的一首民歌。历来人们对《氓》这首诗,大致认同为:这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通过诗中女主人公对自己错误爱情和不幸婚姻的诉说,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氓次绝的决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所受迫害的事实。可在一些词句的见解上不尽相同。现就我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谈谈个人一些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诚望同行赐教。春秋时期,诸侯兼…  相似文献   

2.
反复是民歌的生命,是民歌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是这样,在外国也是如此。这种手法和民歌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东西。《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我们作了个小小的统计,在余冠英先生编注的《诗经选》一书里,选注了六十九首国风,其中有五十一首程度不同地采用了反复手法。有些诗节与节之间只变换几个字,其余的字句则完全相同。《诗经》里有一首题目叫作《芣苢》的诗,全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受传统的《诗经》阐释学和“美色误国”观念的影响,在《诗经》的《邶风》和《风》29首诗中,有11首被认为直接或间接地与宣姜有关。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记载的详细考察,从诗歌本文的实际出发,对《诗经》与宣委这一千古争论不休的论题进行辨析,认为过多地把《诗经》的内容牵附到宣姜身上是不合理的,《诗经》中有关她的诗只有《新台》、《君子偕老》和《墙有茨》三首。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有最悠久的历史,《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那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创作,不是个人作品。原作者多是北方的民间诗人,而又绝不止三百首,且有调三千多首者。孔子依其好恶而删诗书,因此《诗经》只留下三百零五首;再经散失五首,故《诗经》仅留下三百首。而这三百首又是怎样的诗呢?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如果不是孔夫子以诗言教的主观意识太强,中国诗的内容一定更加丰富,更加多采多姿。所以严格说来,孔子删诗,是中国先民诗歌的一大损失,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大戕客。他要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用意虽然很好…  相似文献   

5.
略评先秦儒家的《诗经》观吴贤哲《诗经》产生以后,因其应用范围的宽广,遂成为贵族学习的教材之一。当时贵族统治者们对待《诗经》的态度有三:一是“赋诗言志”,即贵族统治者们在外交或政治活动的宴会上点一首《诗经》中的诗请乐工演唱,断章取义地利用这首诗中的个别...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的嫁娶季节与《诗经》相关作品的物类事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秦时期的嫁娶季节与《诗经》相关作品的物类事象李炳海先秦婚姻的嫁娶时月一事,是长期困扰经学家的一个难题,直到如今仍未能得出明确的答案。《诗经》、《周礼》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可是,对先秦嫁娶季节的记载就不一致。《周礼·媒氏》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照...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诗经》中的多数作品都是复叠章法。重章叠句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节奏感。本文以《诗经》中部分作品为例。分析说明了《诗经》中许多优秀作品大多都可以纵横读。采用纵横阅读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诗经》中每首诗的情感、情感节奏、音乐节奏。从而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诗经》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邶风·柏舟》是一首百字短诗 ,却在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上都与《离骚》有着惊人的相似。它应是《诗经》中对屈原影响最大的一篇作品。  相似文献   

9.
印度的最古典籍《梨俱吠陀》的第十卷中,有一组诗是作为送葬和祭祖的诗歌,看来是在举行这类仪式时用的。祭祖诗已另外论述①,本文只就这几首送葬诗略作介绍并提出几点看法。送葬的诗歌是我们的挽歌一类。死生事大,照说上古时期应当有很多这类作品。然而无论《梨俱吠陀》或则《诗经》都没有几首挽诗。《梨俱吠陀》只有这几首,另有几首则是招魂的诗,还有一些祭祖的诗也不多。《诗经》里祭祖诗在《大雅》和《颂》中有一些,但送葬诗却很  相似文献   

10.
两千年来对《诗经·氓》的若干误解邓劲夫《诗经·氓》以其主题具有的永恒性,为历代所重视。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弃妇的形象,从婚姻的角度,反映了一个经久难解的社会问题。今大,这首诗不仅为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读本所载入,而且被徐中玉等一再选入了《大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思想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这部作品里构建了其心目中理想的儒家婚姻模式,并展现了这种婚姻模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种构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得以实现:其一,借主人公杜少卿之口直抒胸臆,通过在文本中设置文人解读《诗经》中的《女曰鸡鸣》《溱洧》这一情节,直接阐释其心目中儒家的理想婚姻模式;其二,通过对杜少卿夫妇、庄绍光夫妇日常生活、相处模式的描摹,将这种理想婚姻具象化。这两种方式一明一暗,浑然天成地展现了吴敬梓的尚古思想。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有40首颂诗,其中的农事诗因为反映了西周初年社会生产情况应予以肯定,其他大多数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作品则不可取,而且颂诗在艺术上也比较枯燥——这是建国以来《诗经》研究者的共同看法。重读颂诗,我觉得对颂诗有重新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佚名 《今日南国》2010,(14):42-43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这首由毛阿敏演唱、传遍神州大地的《思念》,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创作的。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是乔羽写给他那为3天的婚姻苦守了66年的二嫂……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诗经·汝坟》,在传统的经学史上大致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尊《序》派,以《毛传》《郑笺》《孔疏》等为代表,认为这是文王之“道化行也”。《诗集传》虽然废《序》,但在这首诗的解读中,与《序》保持一致。另一种是废《序》派,以《诗经原始》等为代表,尽管不同意第一派的看法,却仍旧认为这是赞美文王的诗篇。现代人又有第三种解读,认为这是一首纯粹的思妇或恋爱诗,以《诗经注析》《诗经分类诠释》为代表。其实,《汝坟》是一首从描写相思到婚配充满欲望的婚恋诗,并且诗中所说的劳动是伐树采桑,而不是伐薪打柴等。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有40首颂诗,其中的农事诗因为反映了西周初年社会生产情况应予以肯定,其他大多数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作品则不可取,而且颂诗在艺术上也比较枯燥——这是建国以来《诗经》研究者的共同看法.重读颂诗,我觉得对颂诗有重新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诗经》乃是个人专集阿城在一九九三年第八期《读书》杂志上撰文,介绍台湾学者李辰冬先生对《诗经》的研究。李辰冬二十多年来坚持己见,一反诗三百篇是五百年“诗歌总集”、“民歌总集,的看法,认为《诗经》是周宣王三年到幽王七年五十年间南燕人尹吉甫一人所作。这一...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有大量婚恋题材的诗篇,生动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婚恋生活和情感世界,并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某些本质。从民俗文化学这一新的视角研读《诗经》婚恋诗,可以获知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礼俗和婚恋生活习俗,更有助于认识《诗经》的艺术原貌、艺术精神及其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樛木》是《诗经·周南》中的作品,全诗如下: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古今学者多认为这是一首贵族统治者的作品,他们互相涂脂抹粉,祈福求禄。笔者认为这并不是颂扬统治贵族的诗歌,而是一首控诉统治贵族残酷奴役劳动人民的反抗之声,是可以与《伐檀》、《硕鼠》相媲美的讽刺性作品。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作品以抒情诗为主流,开拓性地运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雎》是《诗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汉文化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因此,翻译工作者都不遗余力地将它译介国外。许渊冲先生、韦利先生是《诗经》翻译的佼佼者,分析研究他们的译诗策略,对于总结汉语古典文学西译的经验,构建现代翻译理论,自然有着不可忽略的益处。  相似文献   

20.
好书超市     
《社区》2008,(23):14-15
《风雅颂》阎连科著2008年6月出版29.00元作家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在这部可以称之为阎连科精神自传的《风雅颂》中,将千年经典《诗经》作为文本框架。阎连科在《风雅颂》中将目光转向高知阶层精神困境。《风雅颂》每一个章节都以《诗经》中一首诗的诗名为题,而且内容也与《诗经》密切相关,同时对《诗经》这部千年经典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