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的急剧转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新时期的政府运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政府形象作为政府行政软资源,也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从政府转变维度出发,围绕转型期的政治、经济、公众意识等方面对当前的政府形象建设做了一些探讨。 -  相似文献   

2.
重视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促进公众对政策的认同,是现代化国家潜在的政治活动法则.政府形象是政府合法性的衡量指标之一,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政府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公众期望兑现风险、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风险、转型过程本身的风险是全面小康社会政府形象的主要风险源.克服政府形象风险累积的对策是:逐步缓和政府发展目标与公众期望之间的结构性紧张;强调对重点人群的政府形象宣传,避免负面概化信念的出现;设置安全阀,建立社会矛盾第三方仲裁机制,引导社会冲突有序化、可控化.  相似文献   

3.
政府形象力的价值及其构建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形象力是政府形象对政府管理、运作及其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公众评价的影响、支配和改变能力,具有政治性、公众性、公益性、价值导向性和沟通性。其价值体现为综合展现政府能力、推动公共管理人性化、整合政府内部资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府形象的真实性、时代性、反映公众意愿和公众接受性是构建政府形象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府的公关发展对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政府的行政事务日趋复杂多样,政府工作人员要与社会各方面公众进行接触和交往。为了使政府机构能搞好与各方面公众的关系,达到相互了解,争取公众的信任、支持和合作,就必须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本文着重论述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国外的相关经验,以及对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政府形象建设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政府形象建设入手进行政府改革,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思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推行政策、实现既定目标时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是降低政策运行成本、提高效益取之不尽的源泉。影响政府形象的主要因素有政府合法性、政府有效性以及政府识别性,而政府的传播能力则把三者有机整合起来。政府应努力通过互动的传播,实现合法性的构建,既注重通过持续有效的政策绩效来换取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也不忽视政府识别体系的建立,并坚持政府价值理念,最终走向理想政府  相似文献   

6.
我国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重塑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河 《兰州学刊》2006,(9):101-104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执政为民”理念和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诉求。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重塑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公众本位的价值取向,使政府治理范式由以政府为中心的管制模式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型。以“顾客”为服务导向,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社会化,公共服务手段的电子化,实现财政体制由投资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政府形象建设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是影响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政府的基本形象应是精干、廉洁和高效。良好的政府形象借助诸多形式得以展现,其中传播是主要手段,它使政府和公众之间有可能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沟通缩短相互之间的社会距离。  相似文献   

8.
信任理论视野下的警察形象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萍 《理论界》2014,(3):45-49
在从传统行政管理到现代公共治理的转变过程中,公众与警方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成为塑造良好警察形象的社会基础。转型期警察形象的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公众信任问题。基于社会学领域信任理论研究的广袤视野和深厚内涵,警察形象建设应有合适定位,并只有当合作型信任关系逐渐形成的时候,公众信任和警察形象建设才能达到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
网络沟通下政府形象“距离悖论”的解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沟通的兴起,使政府形象塑造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政府形象的“距离悖论”出现新特点,其突出表现是,民众对政府形象的评价与该级政府同民众的距离(包括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成反比。在网络沟通下,形象良好的政府须具有回应性,倡导科技领先,强调参与和协作以及具有预见性,因此,政府应从树立形象意识、完善电子政府工程、提升政府媒体公关能力和公信力以及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等方面着手,来应对政府形象的“距离悖论”,以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公众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城市形象传播也打破了传统媒体时期媒体给受众“灌输”信息的现象.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集合了更多动力。在新媒体环境中,推动西南地区形象更加立体、全面的传播,应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形象植入式传播策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时代,政党形象的构成要素与生成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工智能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提升朝气蓬勃的形象、权威高效的形象、民主亲民的形象。但人工智能也会推动“透明政治”的到来,加剧“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算法偏见”问题,给政党形象构建带来风险。应将人工智能纳入政党形象建构的逻辑之中。在主体维度:运用人工智能推进政党自身建设;在客体维度,借助人工智能增强政党对接公众能力;在媒介维度,优化人工智能提升政党媒介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政府形象传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比如能力困境、责任困境、接受困境、道德困境和引导困境等,产生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期待与现实的反差、宣传与交流的信息失衡及问责与担当的制度缺位等。破解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确立服务公众的形象本位,二畅通对话交流的形象渠道,三巩固为民谋利的形象符号,四疏解舆论监督的形象批评,等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形象五层含义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形象”的含义可以深入解析为五层 ,即 :个体形象、类形象、组织形象、艺术形象和创造形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感觉论、比较论、系统论、形象思维论和实践论 ,相应地对这五层含义分别加以研究 ,可以揭示出形象五层含义的本质和界限。  相似文献   

14.
女性形象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叙事文学中理想女性的形象也一直随着人们审美态度和审美观念的转变而转变.大致以唐代为界,叙事文学中的女性审美主潮从偏重日常实用和道德教化的“德言容功”逐渐过渡到以“琴棋书画”为代表的对生活品位和艺术气质的追求.而这一过程也即社会审美思想嬗变的过程.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时代背景.文学功用、女性地位和文学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0势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就包括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国内外的公众必将依据变化的环境对政府形象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评价。因此,WT0时代政府形象面临着挑战和重塑。一、应对“入世”挑战的政府形象政府形象建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施政业绩在国内外公众中获得的认知与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具体反映为政府在国内外公众中的知晓度和美誉度。政府形象是一个政府内在的基础条件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哲学有句名言:透过现象看本质。政府形象从表…  相似文献   

16.
媒体与政府形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与政府形象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媒体作为重要的公共领域在塑造政府形象方面 ,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对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建设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公民社会中的公众舆论与媒介舆论的异同 ,从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入手 ,就如何塑造政府形象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政务微博的开设,政府行为和活动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政务微博将政府和公职人员的后台行为前台化,是研究政务微博应用与政府形象塑造的一个大背景.政府形象塑造既包括常态下的沟通与传播管理,也包括危机应对能力.做好日常微博的维护运行,在危机时刻巧妙应对,是政府形象塑造必须完成的两个课题.政务微博这种新的沟通媒介的出现本身就是对政治传播环境的重大变革,也为政府形象塑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比较静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江浙模式”和风险投资的举例分析,探寻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演变过程中角色转换的方向性、规律性,即地方政府与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边界变换过程,并得出产业政策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导向型”转变、地方政府由实物生产要素提供者转变为制度要素提供者、中介组织作为距离市场较近的组织主体取代政府实现市场化和民间化等三个结论。  相似文献   

19.
“WT0”与政府形象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理论界》2003,(4):85-86
加入WTO势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就包括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国内外的公众必将依据变化的环境对政府形象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评价.因此,WTO时代政府形象面临着挑战和重塑.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的公关专家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反对在公共关系中使用“形象”和“塑造形象”这两个词语 ,认为塑造形象意味着为组织说好话而无需对公众负责任。本文认为 ,公共关系是塑造形象的学问 ,而且强调塑造良好的形象必须以负责任的行为和实际的业绩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