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哲学的根本出发点是存在,即“有”,而不是不存在,即“无”。“无”不能作为哲学的起点。从“无”中只能产生“无”,不可能产生“有”。大爆炸宇宙论表明,宇宙产生于“有”。“无”不能作本体。哲学的本体,即根本,只能是“存在”,即“有”,而不是“无”。说教室里“有”人,这很容易,比如听见“有”人声,看见“有”人影,等等。但说教室里“没有”人则难,因为没有灯光,没有人声,屋子上锁,皆不能证明教室里“没有”人。要证明森林里有人,这很容易。比如举出看到火堆的灰烬,听到有人的声音等例证。但要举出森林里“没有”人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徽州”的文化定位,传统有“程朱阙里”、“理学故乡”、“文献之邦”、“东南邹鲁”等称谓,我过去称之为“文化部落”。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黄山旅游节和徽文化节,有机会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徽州文化,经过反复思考,笔者认为将徽州定位为“儒教圣地”似乎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郑樵的“文字有间”、“书画同出”、“子母相生”、“建类主声”以及“有义之假借”等观点进行了评析,指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不尽合汉字事实,“书画同出”掩盖了“书”“画”的根本区别,“子母相生”“建类主声”是自相矛盾之说,“有文之假借”导致六书假借的混乱或取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拱的唯实无神论思想。首先,通过批判天人感应论,阐发了“在天有实理,在人有实事”的唯实无神论。其次,通过批判灾异谴告说,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天人交胜论。再次,通过批判五德终始观,否定了“五行生胜”的历史循环论和“帝王受命而兴”的历史宿命论。最后,阐发了高拱将天下的“有道”与“无道”、社会的“治”与“乱”视为无神论和有神论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在《齐物论》中,庄子实际上是从四个层次来论证怎样才能在悟道上算是达到了一个足以令人赞叹的境地,即最高的层次是“以为未始有物者”,其次就是“以为有物矣”,再次就是“以为有封矣”,最后就是“有是非”。庄子认为处在最后一个层次的人没有体悟到大道的精神,使“道之所以亏也”。  相似文献   

6.
近代文学家林纤,在所著《着觉斋论文》一书中对前人的创作经验进行多方面总结,其“用字四法”中的“拼字法”云:“古文之拼字,与填词之拼字,法同而字异。词眼纤艳,古文则雅练而庄严耳。其独出心裁处,在能自加组织也。”这很值得借鉴。所谓“拼字法”,是将四个字拼合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完整意义的短语。如:“红”,“绿”两字,是指两种色彩,“桃”.“柳”两字,是指两种植物,它们本不相关;如果将它们抬出拼成“桃红柳绿”的短语,就发生了内在联系,使“红”、“绿”有了生意,使“桃”、“柳”有了色彩,形成了一幅春意盎…  相似文献   

7.
洛洛刚进大学就被男生私下选为级花.因她要容貌有容貌.要身材有身材。奇怪的是,一年下来,敢追求她的男生几乎绝迹。究其原因,这女生太“暴力”了,好姐妹小风身上青青紫紫的伤痕就是“罪证”。有一次,洛洛也自觉下手太重了,连连道歉:“不怕,不怕,我有红花油!”,小风又好气又好笑:“不要仗着你有红花油就乱掐人!”  相似文献   

8.
提出加强对年轻干部进行“靠得住”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靠得住”与“有本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开展“靠得住”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晋语有丰富的“~”类饲,其中“”在构词上主要有两个作用,用作分音词的第一个词素或用作词头。《汉语大词典》训释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类词,其中有个别训释存在明显的缺陷,本文意在提出这类词的正信。如“就’不是“扬眉”而是“皱眉”;“格磴儿’不是“位置等次”而是“台阶”;“”不是“参差不齐貌”而是“张开或交叉相错貌”;“拉”不是“土块”而是“角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乐教思想主要体现为“声有哀乐”和“声无哀乐”两大流派。儒家“声有哀乐”对(礼)乐教化进行了理论反思,认为喜、怒、哀、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自然、刑法、政治、道德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从而发挥移风易俗的作用。“声无哀乐”借鉴了道家思想,强调音乐的审美属性,但没有否认音乐的教化功能,而是通过解释音声的本质,揭示了音乐移风易俗的发生机制。“声无哀乐”推进了“声有哀乐”有关德性教化的论述,实现了传统乐教思想的演进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肖名焰 《理论界》2013,(5):158-160
薛碹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之一,他强调“性”的学术地位,认为“天下无性外之物”,“性无不在”,主张充分认识“性”的内涵,从而认识到“性”在人性修养和人身涵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张复性与力行。同时,薛碹提出“恶亦为性”的观点,以此来解决人性本善与现世之恶的根源性问题,让恶成为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使“恶”有了原因,同时也使“去恶”有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1、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叶圣意不坠 本条有两个“伦”字。范注、郭注引《释名·释典艺》:“论,伦也,有伦理也。”这是将“伦”字训为有次序、有条理。“论者,伦也”四字,各本大多以为“论”指的就是“有伦次”。此解固然并不为误,但又有了新的疑问:其他的如诗赋、史著、诸子等,难道就不需要讲究伦次了吗?用今天的术语说,以“有伦次”解释论述性著作,是否抓住了此类撰著的本质特征?此“伦”字的训释是否还应再作推敲? 《说文》:“伦,辈也。从人,仑声。一曰道也。”这是说“伦”字亦可训作道、道理。《礼记·中庸》:“今…  相似文献   

13.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他在追述“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门“因袭”传统文化是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孙中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新思想。‘“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政纲中影响巨大,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旗帜。在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言论中,孙中山从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有益于革命需要的东西,并适时地赋予其新的意义。从“驱除邀虏,恢复中华”中,可以看出,孙中…  相似文献   

14.
何谓“和谐社会”?一位人大代表说得好:“和谐社会”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这用的虽是拆字释义法,却道出了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漫谈和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漫谈和合张岱年近来许多同志宣扬“和合”观念,这是有重要意义的。按“和合”一词起源很早。用两个字表示,称为“和合”;用一个字表示,则称为“和”。先秦时代,有所谓“和同之辨”,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区别了和与同。对于和与同做出了深刻的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这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儿女继续前进的出发点。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这无疑是对中华民族的一种积极的贡献。在这方面,孔子早已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正如其所言:“告诸往而知来者”、“温故而知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在这里,“告诸往”、“温故”、“好古”,都是说要继承传统;“知来者”、“知新”、“敏以求之”都是讲要开拓创新。他认为继承传统,应因时“损益”,即其中会有减、有增。孔子首倡私学,为教学所需,他搜集鲁、周等故国的文献,整理《六经》,在加工过程中有取有舍,有损有益。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孔子力倡“自强不息”、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主张宽厚包容的人际关系。对这些优秀传统的形成和传承,孔子都起了“好古敏以求之”的承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革”时期小说的创作队伍有三类:一是在“文革”前已创作出有影响作品而又被允许继续创作的,二是在“文革”前有习作练习或发表的;三是从未写过作品的。这样的创作队伍构成,反映了当时对“十七年”文艺的否定和现实政治的需要。与此相关,“处女作现象”和新时期一些有成就的作家在“文革”中开始起步,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双卯楼”臆语》是金石家董建介绍自己舞文弄墨的文章。文章亦如金石,大巧若拙,韵味十足。 写画家鲍黎健的文章颇有几篇。作家黄复彩是安庆日报文学副刊编辑。他来到渔梁,初见这位歙州花鸟画家,因为是“初见”,文字更有新鲜感。 尼采有一句名言:“上帝死了!”少年张骏西爱读哲学类书籍,尤其爱读尼采。《同学》表露的是他的那份童贞,《圣人》传递的,却是很多大人也未必有过的思考。 郑板桥的“兰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鸟”久享盛名。本期“丹青拾萃栏目介绍的是徽州清末民初以画“兰竹”为主的著名画家王村鸥。  相似文献   

19.
“灵眼觑见”与“灵手捉住”──金圣叹论创作灵感梅庆吉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曾就灵感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很有见地的观点。他不但揭示了灵感的一般现象,而且也谈出了他自己的独到见解。时至今日,对我们也仍有一定的启示。“灵感”一词,因有一“灵”字,就...  相似文献   

20.
王恩来 《理论界》2008,(2):172-173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以《说“和”》为题发表过一篇文章,后收入自己的杂文集《期待》。文中这样写到:中国人倡“和”,是很有传统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有若就提出了“和为贵”的主张,颇受后人崇尚。按照《说文》的解释,“和”有适当、恰到好处之意。用于说明人际关系,则主要指和谐。有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