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人格缺陷、心理障碍;学习整体上较差;道德意识淡薄、行为出现偏差等同题突出.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必需加强家庭教育责任、注重学校针对性的教育及改善社会环境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巴南区农村留守儿童为例,对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现状及其需求进行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等多方面。政府、社会、学校以及留守儿童家庭都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共同监管、解决留守儿童成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延边地区劳务经济的兴起而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监护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认真分析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及其特点,积极探求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从家庭、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从缩小城乡差别、消除城乡非均衡性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频发、心理健康失衡等角度,对"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有利于满足个体素质发展需求,稳定农村家庭幸福,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法规保障"留守儿童"安全,学校落实各项安全教育工作,家庭支持配合安全教育,社会各界应当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需要依靠学校这一教育主渠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协调合作,才能促进和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得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归因和出路进行研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受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部份农村家长重养轻教和学校教育单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数量多、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受阻和身心健康堪忧等社会难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认真履职,家长要主动担责,学校要积极跟进,社会要广泛响应.要通过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共享蓝天"和"绿色通道"三大工程,推广校园关爱行动、"代理家长制"和社会爱心行动三大成功经验,构建经费、制度和监护三大保障体系,争取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举全力来关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各类农村学校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做好教育工作,监护人要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正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呵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针对留守学生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严重等五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认为应从七个方面去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一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摸清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二要维护学生自尊,坚持个别教育、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三要利用集体优势,深入开展各类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集体活动;四要适时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心理的困惑;五要坚持关爱留守学生学习与生活并举的原则;六要坚持开通亲情热线,融洽亲情,调适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留守学生的能力;七要坚持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培训,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创建良好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南省"十县百村千户"调查资料,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现状。据此,提出应通过重构中国特色的亲权伦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和家庭教育职能,制订约束性政策等来实施家庭教育补偿机制;通过加强社区(村)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建立健全村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体系,以乡规民约的方式推行农村儿童监护人监督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社区成长环境,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来实施社会教育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托幼事业,全面实行农村留守儿童登记制度,建立家长、学校、社会间畅通的联络机制,建立乡(镇)心理咨询辅导站,全面提升初级中学寄宿制规模和管理水平等,通过学校教育的补偿性措施体系构建学校教育补偿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他们的教育问题。文章通过梳理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环境及其现状,力图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一个全面的探究,以期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简述安徽省阜阳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父母关爱、隔代教育的畸形关爱、社会不良行为影响,导致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对策:加强学校寄宿管理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强化家庭教育建设.提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建议与构想: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网络;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法》,保障留守未成年人权益;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114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低,执行体育教学大纲不力,体育教师资源短缺,体育经费、场地和器材匮乏等现状,是留守儿童接受体育教育的不利因素。建议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要重视这一状况,创建适合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行了疏理,发现学界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不一。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三个方面对策,以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增强留守儿童的积极情感体验:一是增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体验,二是加强留守儿童的乐观体验,三是提高留守儿童的希望体验。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一是培养留守儿童加强自尊,二是引导留守儿童学会勇敢,三是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律。最后,完善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一要完善积极的国家制度系统,二要实现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三要构建积极的家庭系统。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合力下一定能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似,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如孤独感强、性格内倾性明显、被同伴排斥的可能性大、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等,而现有的农村教育制度安排无法有效地应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这些成长困扰。国内在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地区推广寄宿制学校及上海、深圳等地所进行的学校社工实验,表明推广寄宿制学校并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公平存在着群体内外的差别。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整体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男生成绩显著差于女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女生成绩差异大于男生;母亲外出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留守群体内部最差。留守经历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欠佳的主要原因,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恶化了留守经历对留守儿童学业公平的负面影响。解决留守儿童学业公平问题,要强化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和监管责任,设法改变家长的出行方式,尽量降低母亲的外出务工出行率;学校教育要在分类指导基础上注意留守儿童不同亚群体学业表现的差异性,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发展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工程,着力解决学校的文化配套措施和心理健康辅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了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从而引发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及他们成长、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使命的实现,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笔者结合文献和调研,发现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家庭、学校以及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问题一直困绕着家庭和社会,溺水身亡是威胁留守儿童生命安全的最大问题;为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用体育手段对留守儿童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联合为儿童提供假期活动的场所;并倡导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对留守儿童体育技术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其受教育的问题得到普遍关注.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此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正常、顺利进行.这不仅关系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实际工作中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学校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课题组"在7省(自治区)开展的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文章考察了社会资本对留守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抗逆力在多个维度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学业努力程度,但未对其教育期望和辍学意愿产生直接影响;抗逆力同时在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较高的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的抗逆力程度,间接影响其学业努力程度;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正面效应,其中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具备互补作用,前者是留守儿童学业努力、辍学意愿的保护因素,后者是教育期望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