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本文采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方法分析“五普”数据 ,发现中国社会是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造成该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的分隔。丁字型结构造成了持续的“社会结构紧张” ,社会群体之间需求差异太大 ,社会交换难以进行。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 ,都可以从丁字型结构和结构紧张上得到解释。中国社会要想最终从“紧张”走入“宽松” ,需要等待丁字型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最后 ,本文提出了社会结构转变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2.
孙可娜 《城市》2012,(12):28-33
一、天津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分析根据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所谓产业升级,包含了以下两层特定含义:一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各产业部门所表现出的类似的变动趋势,即第一产业的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也相应上升。二是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由低级向高级、由低劳动生产率向高劳动生产率、由  相似文献   

3.
上海“十二五”发展主线与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期,是发展动力大转变、经济结构大转换、城市功能大提升、社会结构大调整、开放格局大转型、区域关系大整合的时期。上海"十二五"的发展应当突出"创新"和"转型"两大主题,以"创新驱动城市转型发展"作为发展主线。  相似文献   

4.
“会展经济”已经成为近几年各大城市热捧的新名词,会展业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约在20%~25%,而且能够带动大量相关产业的发展,被称为是带动交通、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的“第三产业消费链”。在北京、上海、成都、长沙等地纷纷将自己的会展经济打造得热火朝天时,南昌  相似文献   

5.
张艳 《职业》2014,(24):187-189
经国务院批准,2012年1月1日,“营改增”在上海部分行业率先开展试点。广东省于2012年1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营改增”试点。而笔者在教授税收基础、国家税收、税务会计等课程时,由于用的是老教材,很难适应目前税收制度的改革。为了能在课堂上正确地讲解增值税和营业税制度,笔者对“营改增”的意义和试点前后税制的变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开局年上海的八件事:“抓落地、求突破”,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抓机制,强联动”,释放创新效应;“优存量、育增量”,深化产业调整转型升级;“降成本、减税负”,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优结构、促创新”,稳定房地产市场;“促改革、扩开放”,强化金融功能支撑;“转职能、重实效”,提升营商环境;“补短板、抬底部”,提高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7.
列维-斯特劳斯是二战以后国际公认的最有权威和地位的结构主义大师和人类学家,也是整个西方结构主义思潮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结构主义之父”,其结构主义的思想是在吸收结构语言学、精神分析理论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理论基础上,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主要体现为对“无意识结构”的建构,而在方法上则主要体现为一种以“共时性研究”为主的研究特色。这种研究特色在对亲属关系、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6日的中国股市继续了之前两年的颓势,沪深两市早盘照例双双低开,略显特别的是,跌幅居前的是医疗器械行业,18只上市交易个股全部下跌,行业平均跌幅2.47%。分析师们在这一数字下面注明了这些企业利空的原因:在1月5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需要进一步突破“以药补医”等关键问题,争取“十二五”期间在全系统稳妥有序地革除“以药补医”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深入分析“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础上,认真疏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十二五”期间上海应以“提升城市动态竞合水平”作为发展方式,在与长三角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竞合互动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成因和缓解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是我国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导入地区之一,"新二元结构"引发的社会问题较为突出。"新二元结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我国户籍制度基础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因体制因素和自身因素的交织作用,导致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福利获取方面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形成的社会群体分隔的社会现象。上海"新二元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和显性化意味着上海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正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回应这些问题成为上海现阶段亟需破解的重大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1.
Using a set of time-series (1972–1989) and cross-sectional data on eight two-digit Kore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e examine the variability of South Korea’s employee bonus syste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mployee bonus on productivity. A test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bonus showed that the bonus rate (ratio of the bonus to the wage) was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industrial output, so the bonus is not merely a disguised wage. An augmented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estimation shows that the bonus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productivity effect. Capital-intensive and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roductivity effects due to the bonus. Lastly, Korean unions reduced labor productivity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productivity effect of the bonu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period, the productivity effect of the bonus has become negative since the1987 Great Labor Offensive.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失衡并未简单地消除,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从产业跟踪分析来看,上海工业总体增长乏力,强未很强,弱未很弱,这是导致上海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均在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政策面临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上海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平均使用,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结合经济周期阶段和产业的实际情况,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强势企业,长线促升级、短线稳增长,长短线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提高上海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Japan’s system of labor negotiation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see whether consensus bargaining restrains labor costs. The recent volatility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affords a unique chance to observe how consensus-based labor settlements adjusted to sudden, sharp changes in market condition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bonus payments in amending labor settlements. With observations for 1986–1995,1 use measures of productivity gains to calculate the capacity for increasing worker pay and then analyze whether pay increases exceeded that capacity. I report the extent to which changes in labor earnings were scheduled or resulted from adjustments in bonus pay. During the boom years of the late 1980s, employers inflated bonuses so that workers’ pay increased more than had been scheduled, but not enough to exceed the capacity for growth. But during the sluggish years of the early 1990s, pay agreements were excessive. Employers cut workers’ bonuses to keep earnings growth in check. Thus, bonus pay provided a “degree of freedom” allowing employers to adjust labor costs following sudden upswings and downturns in the economy. I am grateful to Professor Hideo Kawada and Mr. Kenichi Matsuki, both of Senshu University, for their assistance in gathering the earnings data for this study. Thanks are also due to Craig MacPhee, Roger Riefler, and Hendrik Van den Berg for thoughtful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I am responsible for any remaining shortcomings.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创新、创意带动制造业整体提升能级的新颖发展模式或形态。大力发展制造业创意产业,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提升制造业产业能级、促进"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上海应把制造业创意产业列入上海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以"产业创意化"为目标,编制上海制造业发展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2014,(8):9-18
从周期规律看,自1978年以来上海经济运行表现为4个发展阶段,从第2个周期开始平均经济增速出现下移,目前下移趋势更为明显.从经济发展阶段看,上海已处于发达经济体行列.从经济结构看,上海产业演化进入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上海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传统实体经济优势趋向弱化,物量规模的扩张面临极限,全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增长放缓,创新驱动发展仍在徘徊中.对外贸易、金融创新、收入分配格局、财税体制、城乡一体化以及宏观经济统计改革等领域,是上海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上海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一直与其独特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带动人口发展,人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正处于第四波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在人口结构上,户籍人口老龄化,而外来人口具有就近流动、城城流动、定居化特点,且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从承载力上看,上海人口总量合理,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发展、城市社会的融合,带来了核心区人口过密、产城融合不畅的问题,以及偏好"人脑"、排斥"人手"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可能的人口逆流,上海应稳定人口总量,建设整体推进的多中心发展人口分布格局,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破解"新二元结构",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政府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芮明杰 《科学发展》2010,(12):85-98
基于各种资源有限、能源短缺的约束,上海工业外延式增长面临瓶颈,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控制性加以突破,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上海制造业结构的控制性原则有产业链控制力、产业生态协调、可替代性、资源禀赋原则等。上海制造业控制性调整的目标,一是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上海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链控制力;二是促进产业优胜劣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实现节约生产、绿色生产,建立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制造业的控制性调整需要转变思路,采取系统性的控制性调整措施,主要包括产业分类指导、工业进园区、集中治理、分类监管、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优化产业布局、运用排污权交易等市场配置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上海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必须通过健全促进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与劳动力的合力,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持续扩大就业总量。深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有效加快郊区新城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郊区新城分流人口、扩大就业与推动增长的作用。继续完善创业环境,构建鼓励创业的城市文化与社会氛围,深入促进新兴业态发展,切实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维护劳动者权益,适时制订、修改、完善劳动政策法规,推进劳动合同签订与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就业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琪 《科学发展》2012,(8):56-64
从基本生存状态、对城市的文化和心理认同、定居意愿等方面来考察,在沪外来劳动力在上海定居的态势可以确认。融合外来劳动力,是上海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需要。应综合考量外来人口的融入意愿、融入能力,以及城市发展的接纳动机、接纳条件,按照"小幅度、持续化、结构性"的原则,实行部分优先性融合和全面基础性融合相结合,逐步解决新二元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的综合优势指数,对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均具有规模和效率优势,两个城市相比,北京服务业更具有规模优势,上海服务业更具有效率优势;上海服务业发展趋向贸易金融型,北京服务业发展趋向多元化混合型;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均存在动力不足的困惑,近年来上海与北京服务业相对于全国的效率优势均在持续下降,实现规模和效率双增长的服务行业不多。上海应采取措施提高服务业生产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