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视域,轮岗教师的乡土情感具有深刻意蕴,具体体现于:轮岗教师是认同乡村生活方式的“局内人”、是推动乡村学校发展的“同行者”、是担负乡村社会责任的“新乡贤”。目前,在轮岗交流实践中,存在着部分轮岗教师对乡村学校发展持“事不关己”态度、对乡村生活方式难以或不愿认同、乡村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轮岗教师的教学岗位变动较频繁,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吸引力不足,轮岗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到位。对此,需要通过以下举措形塑轮岗教师的乡土情感:健全乡村学校组织文化,增强轮岗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生活,提升轮岗教师的乡土认同感;明确乡村社会文化身份,引导轮岗教师的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2.
教师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团结、向上的教师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和动力.文章以学校组织文化中的次级文化--教师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澄清教师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为了改善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教师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教师对学校工作的主人翁精神,提高教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的意识;第二,重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为教师提供展现个人才华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潜力;第三,尊重、理解、关心教师,尽量满足他们的工作及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则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我独立意识。由此,学校要转变对学生评价的理念,强化服务学生的意识,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合理的选择、兴趣爱好和要求以及他们的创造。同时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教学方法、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方式方法通盘给予考虑,将学生管理和学校其它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与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优质学校是一个逐步改进和创造的过程,其根本旨归在于创建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模式.以往的学校改进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理论先行,实践推广"的模式;二是"实践探索,总结提升"的模式.这两条路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我们试图探寻学校发展的另一种模式: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行动研究的道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建构学校发展的策略.这一过程所追求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校文化的重建;二是学校教师能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池田大作先生倡导对生命的尊重及彼此间的联系,通过引导教师树立"圣职"观、激活其"创造"主动性并形成合作文化,以实现教师发展的内外通融。  相似文献   

6.
优质学校教师管理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学校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管理的基本理念在于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性是学校教师管理的实践要义.在实践层面上,要关注教师职业、劳动、心理和需求的特殊性.因此,学校领导者要以此为根本出发点,实施人性化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创造性发展的现状来看,教师创造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造意识薄弱、创造空间狭小、创造精神不足、创造动机异化,创造目标错位。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涉及以下几个层面,教育者自身的原因、学校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主观意义,是改革客观意义与教师个体意义世界所达成的共识,其前提是改革信息的共享和价值观及文化的相互认同与支持.教育改革之于教师个体的主观意义决定着教师在改革中的具体行动,但由于在改革决策层面的忽视、在学校层面的引导误区和教师个体对自身主观意义的误解,造成教育改革中教师个体主观意义缺失.应加强改革信息与意义在决策者、学校与教师等不同层面的共享;尊重教师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既有经验,提高教师在改革各环节的参与程度;发展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支持性文化;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态度面对改革,提升自身意义境界,促进教师主观意义构建,保证改革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既是学校文化的创建者,又是学校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更新者和发展者.专业发展能力既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实现教师自身价值的主要载体.如果说校园是培植文化教师的基地,那么专业发展则是塑造文化教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锋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113-113,117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常常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构建充满情趣的文化世界,对生活产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尊重儿童文化,应尊重儿童享有的权利;尊重儿童文化,应创造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环境;尊重儿童文化,应构建走向合作与探究的生态课程。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如何深入理解学校本质的内涵值得研究。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 ,分别从学校文化的关系、学校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在校长、教师、学生互动发展中构建学校文化共同体三方面论述了学校是校长、教师、学生互动发展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文选》中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要特别注意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强调尊重教师”。“要确实保证教师教学活动时间,要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工作条件和业务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不仅充分肯定了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对办好学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准确地抓住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个链条中的最主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当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多年办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以“尊重的教育”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新世纪的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既有来自对教育现实的反思,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尊重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教师教育的导向思想和教育精神,即主导、倡导、引导、指导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合规律、合价值、合人性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与精神;它的核心是在这种新的理念的指导下,重建师生关系,重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重建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和创造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实现.值此本刊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们组发了“尊重的教育”笔谈,期望广大师生积极关注和参加讨论. 关于学校教育理念的认识--“尊重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东北师范大学的目标是建设成一所一流的师范大学,这就必须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教育理念.从历史上看,一所大学的教育理念,都是在长期的发展中浓缩出来的带有发展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  相似文献   

14.
美术专业创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真实的生活感受用画笔表现出来。在表现手法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拓宽自身的视野,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在于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缩小区域差距。作为教育资源配置中最具活力和关键因素的教师,在教育均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如何,其关键点在于是否培育出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以及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是否融入区域的文化因素。为此,该文提出动态平衡、梯度发展、文化适应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以期取得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对所处地域文化的敏感性,故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尊重文化多元的差异,并从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是当下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要求。从文化向度来讲,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文化适应性、文化融合性、文化自觉性等方面。未来其专业发展,需要经由寻求理论知识学习与文化体验之间的协调,通过"全球"与"地域"文化间的对话,保持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间必要的张力,于教学实践与反思间形成动态的发展,以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意识且能适应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学生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7.
正合并学校是在当前优化教育配置促进教育均衡的背景下产生的。几所学校的合并是新旧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重构教师文化意义重大。教师文化是教育文化中最具活力、最具主体性的文化要素。如何实现教师文化的重构从而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呢?我们认为应从建设学习型组织入手。张连生教授在《试论学校文化的生成与变革机制》文章中将学校文化生成机制概括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 ,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多年办学的实践经验 ,提出以“尊重的教育”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新世纪的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既有来自对教育现实的反思 ,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尊重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教师教育的导向思想和教育精神 ,即主导、倡导、引导、指导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合规律、合价值、合人性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与精神 ;它的核心是在这种新的理念的指导下 ,重建师生关系 ,重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重建教育教学环境 ,为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和创造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实现。值此本刊创刊 5 0周年之际 ,我们组发了“尊重的教育”笔谈 ,期望广大师生积极关注和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 ,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多年办学的实践经验 ,提出以“尊重的教育”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新世纪的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既有来自对教育现实的反思 ,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尊重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教师教育的导向思想和教育精神 ,即主导、倡导、引导、指导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合规律、合价值、合人性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与精神 ;它的核心是在这种新的理念的指导下 ,重建师生关系 ,重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重建教育教学环境 ,为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和创造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实现。值此本刊创刊 5 0周年之际 ,我们组发了“尊重的教育”笔谈 ,期望广大师生积极关注和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 ,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多年办学的实践经验 ,提出以“尊重的教育”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新世纪的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既有来自对教育现实的反思 ,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尊重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教师教育的导向思想和教育精神 ,即主导、倡导、引导、指导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合规律、合价值、合人性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与精神 ;它的核心是在这种新的理念的指导下 ,重建师生关系 ,重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重建教育教学环境 ,为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和创造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实现。值此本刊创刊 5 0周年之际 ,我们组发了“尊重的教育”笔谈 ,期望广大师生积极关注和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